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擎胜看看身旁的阿赞,心说小样儿,方才不是讲得挺得劲儿吗,这会儿再提条精彩妙计给哥听听。

阿赞挟方才发言之余威,也想再表现一把,遂说:

“我觉得借助旁人力量自是一条途径,只是最终还是要看胡姐自身的本事。比如她书写得好,这是旁人女子很难比得上的一条,连男子都胜过了。

我琢磨着,是否可以把胡姐的小说送给老爷看看,说不定也会喜欢上呢。我这招就叫借花献佛吧,让大家见笑了。”

众人听后既感慨阿赞脑瓜子现在是越来越灵光了,从以前沉默寡言变得能当众侃侃而谈毫不怯场,真是变了个人似的。

以后看来不能把他再当小孩子看待了,同时也对阿赞提出的这个意见颇觉耐人寻味。

胡玲的确有文才,无论坊间还是府内都有一批读者拥趸。他日能否闯入男子主导的文坛,杀出条路来也未可知。

只是在大月国当下环境里,众多年长者以及一些观念顽固守旧者,对胡玲所写的此类言情作品是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

猜想那吴老爷子亦属此类。让他细读品味一本儿女情长的小说怕是比尝苦胆还难受。

众人正踌躇着,不知对阿赞这条是许是否。就见吴少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大家捕捉到他细微的表情变化,自然是对这位正主的意见十分重视,便齐齐看向他,等他发言。

吴少也不再遮掩什么,直言道:“我爹那种脾性读一般书都火大,玲儿写的书他更不会放眼里,这一点毋庸讳言。”

另几人闻听不由嗟叹。吴少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方才听了阿赞的意见,我忽然想起一事,也是值得玩味。”说着停了下来。

众人一看,这还卖上关子了,也不看看是谁的事。便催促他快讲。

吴少捱不住大家的热情,继续讲道:“说来有趣。我爹娘年轻相识时,也经历过一些波折,里面还有些小插曲,为父母讳,我就不细说了。好在他们坚守之后终成正果。

那日我捧读玲儿的一本小说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内容居然和我爹娘的经历非常相似,我还以为是照他们复刻的呢。加上玲儿的文笔非常好,写得唯美动人。我读着都不忍释卷。

我就萌生了个念头,若是把这段故事情节讲给我爹娘听听,再把玲儿的书拿给他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因此而动了心念,改变对玲儿的看法呢?”

众人一听,纷纷咋舌,还有这种奇事加巧事?不由又对胡玲赞誉有加。胡玲脸上泛红,连说过奖了。

又低声问吴少,他看的是哪一本小说如此巧合了。吴少凑近她耳边低语了一句,胡玲点点头,略思忖着。

若说这倒不失为一条独具创意的思路。纵使对文学冷漠之人,倘若看到某个观点、桥段甚至一句话正好触动到自己的过往所历或内心隐秘,恐怕多少也是会动心的,甚至由此对这本书乃至作者的态度大为改观。

当然,这个方法也存在一定风险。吴少他娘或许有这种可能,而吴少爹这么一位威严的长者,谁也不敢断言他会捧着本小说大发感慨乃至对胡玲态度好转起来。

而且,操作这件事还不能太刻意。不然老爷子直接把书往旁边一丢看都不看,那就白费心机了。

故而得挑一个好的时机和场合,且由合适的人不动声色地将此书情节融入老爷子的法眼,或许能起水到渠成之效,不致让老爷子产生怕人笑话的念头。

看来吴少和胡玲的事还真不是很好办,单单这桩小事就得注重细节,讲求个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性。

染墨对这条意见持一定认可态度。此前她也提到过县令夫人也在偷偷读胡玲的小说。

如果她去跟吴少娘闲聊时提提这本书并多说些好话,吴少娘认可的话便可再给吴老爷私下吹吹风一起探究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她将此计按阿赞提法暂定为借花献佛之计。“花”已定,就看日后谁来借花谁来献了。

这种结合兵法词汇的讨论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兴趣。各个都变得跟兵法家似的,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计策。

有的还主动提出一些染墨没提到的(书上也许提到过),如连环计、车轮战等,采取各种办法轮流上的节奏,誓要将吴老爷子“拿下”。

擎胜本来还想提一条美人计,碍于长辈颜面和吴少之威,又把这词咽回肚里。

他对染墨提的几个讲法还是挺感兴趣,便拣了其中几条向染墨请教为何意。比如围魏救赵就从来没听说过,从字面上也猜不出什么意思。

染墨明白,这段典故并不是发生在他们这里的历史,没听说过也正常。便简单跟他讲解了下。

围魏救赵说的是当某处受困时,它的援手会通过袭击敲打进攻者的老巢等方法让其无暇兼顾而不得不退兵,从而挽救被围困者。

众人一听,也是长见识了。擎胜脑瓜子里思索着,这条计策妙是妙,只是没法用到吴少的事上。

不过也不尽然。假如把吴少爹视为这进攻方,吴少和胡玲看作受困方,那么能不能寻求一个旁敲侧击之法呢?

他眼前一亮,想到个主意,但此刻不好当着众人面公开说出,待散“会”后再私下告诉染墨吧。

大家七嘴八舌又议了许久,到最后甚至不限于讨论吴少和胡玲的事,还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奇事或烦心事,抖出来供大家讨论一番。

一时间热闹非凡,连着吴少胡玲脸上一直隐现的愁云也散去了。

擎胜雷厉风行,让染墨拿出纸笔来,他要立即给他爹修书一封,请他出山给吴少爹做做工作。

吴少和胡玲都感激不尽。染墨也很佩服擎胜的果断和热心。同时帮着他斟酌词句,说得言辞恳切,又收放有度。还把方才大家讨论的一些适合拿出来的有利观点表达了一下。

不多久,书信写好,只等一会儿去街上驿站寄送。信中是请擎胜爹直接把回信寄给吴少爹的。请他二人直接对话。

时至中午,大家一起去外面街市,先是把书信投递了,然后挑了一家上好的饭馆进去用饭。

吴少说大家帮了这么大的忙,今日他请客。众人也不推辞,欢呼应答。待各色菜品端上来,荤素搭配加上浆果酒水,众人吃得十分高兴畅快。

饭后照例是去原野散步。这里难得不是荒芜的戈壁,有一大片农人开垦的田地和绿野。不仅实用能解决种粮问题,而且风光宜人,成了乡民们游逛散心的好去处。

几人徜徉在麦田间,如今还是绿油油的一片。大家坐在田埂上,边观赏风景边笑谈哼曲。擎胜提议染墨为大家演唱一曲。

染墨推辞不过,想着也不好唱些现代感太强的歌曲,便选唱了一首经典名曲《渔光曲》。感觉那种温婉悠长的风格和意境挺适合这个年代。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潮水升,浪花涌,鱼船儿飘飘各西东……”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虽然眼前没有渔家、湖泊,但每个人的思绪都被牵引到那遥远空灵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