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每一次将神铁插入水中,都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引发了水下冤魂恶魂的疯狂攻击。那些冤魂恶魂化作阴森的黑雾,张牙舞爪地朝着他们扑来,仿佛要将他们拖入水底的无尽深渊。

大禹和勇士们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武器,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人族修士们的护持,一次次击退了冤魂恶魂的侵袭。每一次战斗都是生死较量,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战斗的伤痕,但他们从未退缩。终于,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测量出了洪水各处的深度。

根据测量的数据,大禹精心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治水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打穿龙门山。龙门山高耸入云,如同天堑一般阻挡着洪水的去路。大禹深知,只有打穿龙门山,才能让肆虐的洪水在黄河汇聚,进而引导其流入大海。

然而,天公似乎有意为难人族,在施工之时,天气变得异常恶劣。暴雨如天河倒灌,雷电如金蛇狂舞,整个天地仿佛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每一滴雨都如同利箭般射向他们,每一道雷电都似要劈开这天地,将他们吞噬。但大禹和他的勇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在风雨中坚守,如同扎根于大地的巨树,在雷电下继续开凿,那坚定的信念如同燃烧的火焰,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熠熠生辉。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来自其他种族的干扰和阻挠。一些种族虽然同样深受洪水之害,但他们忌惮人族在治水过程中不断凝聚的力量,担心人族日后会强大到威胁自身的生存。于是,他们暗中策划了一系列破坏治水工程的阴谋。

有的种族在河道中设置了重重障碍,这些障碍有的是巨大的岩石,有的是用神秘力量封印的法术陷阱。有的种族则趁人族施工队伍不备进行袭击,他们如同鬼魅一般,在黑暗中突然发动攻击,给人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面对这些危机,大禹依靠人族内部的团结和支持,以及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一次次巧妙地化解了危机。易彩更是全力支持大禹,她深知这场治水之战对于人族的重要性。她不断派遣人族精锐前来协助,这些精锐都是人族中的勇士,他们带着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法术,为人族治水增添了强大的力量。易彩甚至亲自率领军队,对那些暗中破坏的种族进行坚决的打击。她的军队如同钢铁洪流,所到之处,那些暗中破坏的种族纷纷溃败,为人族治水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在这漫长而艰难的治水过程中,大禹和人族历经了无数次挫折。他们遭遇过洪水的突然反扑,见识过其他种族的阴险狡诈,也承受过恶劣天气的无情打击。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如同那在暴风雨中依然屹立不倒的灯塔,指引着人族走向希望的彼岸。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凿的河道越来越多,如同大地的脉络一般,逐渐遍布整个洪荒大陆。洪水在大禹的治理下,逐渐被驯服,那曾经咆哮奔腾的水流开始沿着大禹规划的路线,缓缓地奔腾入海。

人族和其他种族的生活在洪水逐渐退去后,开始慢慢恢复正常。曾经被洪水淹没的土地重新露出了生机,荒芜的田野再次长出了嫩绿的庄稼,破败的家园也在人们的努力下逐渐重建。大禹的名字在人族中传颂,他成为了众人敬仰的英雄,他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族的未来。他也赢得了其他种族的尊重和好感,那些曾经暗中破坏的种族在看到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后,也不禁对人族心生敬佩。

天道有感于大禹治水的功绩,降下海量的功德。那功德如同浩瀚星河,璀璨夺目,纷纷注入大禹的体内。大禹的修为在这功德的加持下,如同火箭般飙升,直接突破到太乙金仙中期。而大禹用于测量水深的神铁,在吸收了部分功德之后,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成为了后天功德灵宝。为了确保河流彻底稳定,大禹将神铁变大,那神铁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稳稳地镇在了东海畔,成为守护洪荒大陆的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

大禹因治水之功,在人族中的威望如日中天。加上他是易彩之子,在人族族长消失两万多年,人皇疗伤近一万五千年的情况下,人族内部对大禹继任人皇的呼声越来越高。易彩经过慎重考虑,深知大禹的能力和威望足以带领人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最终决定顺应民意。

她先是举行了一场盛大而庄严的祭祀仪式,在仪式上,易彩虔诚地祭祀圣母女娲和圣师太清。那祭祀的香火如同巨龙一般直冲云霄,仿佛在向两位圣人诉说着人族的艰辛与大禹的功绩。随后,易彩前往火云洞,恳请取出人皇印玺。然而,二圣并未给予回应,那火云洞仿佛沉浸在一片神秘的寂静之中,没有任何动静。

无奈之下,易彩以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为由,决定让大禹举行封禅大典,正式称皇。在封禅大典之日,洪荒大陆万族来贺。天空中祥云朵朵,如同盛开的花朵,瑞气千条,如同绚丽的彩带,将整个天空装点得如同梦幻仙境。

大禹站在封禅台上,身披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皇袍,头戴象征着智慧与尊贵的皇冠,俯瞰着人族和其他种族的欢庆场面。他的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有信心带领人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让洪荒大陆再次重现昔日的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