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雨淅淅沥沥的下了两天,气温开始转凉,关外迎来了渐浓的秋意。

金黄的树叶和绚烂的野花将辽东平原点缀的多姿多彩,让天地间生出几分诗情画意。

秋高气爽、体感适宜,这本是一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季节,然而后金行宫内的氛围却格外压抑,所有人的脸上仿佛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努尔哈赤已经好多天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了,难免会引得王公贵戚们胡乱猜想,各种各样的流言在辽阳城中不胫而走。

终于在一个雨停云散的午后,宫中的侍者给四大贝勒传来口讯:汗王要召见他们。

偌大的议事厅内,努尔哈赤身披黄袍端坐于大位上,他的表情像是被冻住了一样,肃穆得有些僵硬,但眼神依旧如往常那般锐利。

四大贝勒则老老实实的跪成一排,纷纷低头看着地面,姿态显得十分谦卑。

努尔哈赤抬手一挥,奴婢们全都退出大厅,只留下几个侍卫把守在大门外,谈话正式开始。

“代善。”

“儿臣在。”

“岳托不小了,该让他历练一下了,把镶红旗交给他打理吧。”(岳托是代善的长子)

“谢父王。”代善郑重的叩拜在地上,样子做得极为恭顺,但没人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虽说岳托是他的亲儿子,可毕竟分走了他手里的权力,从表面上看他掌控的军事力量被直接拿掉了一半,地位已降到和其余三位贝勒平级。

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小本子”让努尔哈赤丢尽了脸面,身为男一号理应受到惩处。

“阿敏。”

“儿臣在。”(阿敏认努尔哈赤为义父,因而也可以自称儿臣。)

“朝鲜那边有几支明朝的散兵游勇,你可有把握剿灭?”

“回父王,儿臣愿往朝鲜剿平明军。”

阿敏在西平堡战役中全程打酱油,致使熊廷弼轻松切断了安费扬古的退路,按理说应该受到严惩,但努尔哈赤为稳定大局考虑,只能派一份苦差事给他,以示警告。

躲在朝鲜边境上的明军没啥物资可抢,打赢了也是亏本买卖,不过打起来也轻松,跟打山贼没有区别,阿敏倒也乐得接受这种低风险的任务。

“皇太极。”

“儿臣在。”

“明日带上你的正白旗移防沈阳。”

“儿臣领旨。”

努尔哈赤想了想又道:“下个月你要亲自去一趟科尔沁部,懂我的意思吗?”

“儿臣明白。”

皇太极领兵打仗的能力不咋样,但搞外交很有一手,而今女真军队的实力受损严重,更应注意拉拢周边势力。

蒙古科尔沁部与明朝历来不对付,又紧邻沈阳边墙,努尔哈赤便想与之结成同盟,互为外援。

“莽古尔泰。”

“儿臣在。”

“你移防盖州,负责给阿敏供应军需。”

“是,父王。”

莽古尔泰本来驻守沈阳,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其统领的正蓝旗也具备很强的军事实力,称得上八旗精锐,移防盖州着实有点大材小用的味道。

奈何他在西平堡一战中的表现太过拉垮,把父亲的老本坑掉了大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可能得到重用,能给阿敏打个下手已经是父亲法外开恩,他这会儿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其实要按努尔哈赤的脾气,肯定会拿掉莽古尔泰的贝勒头衔,可其余王子又有谁能顶得上呢?

阿济格吗?不行,太懦弱了。多尔衮的资质还不错,但又太小了。(阿济格和多尔衮都是阿巴亥的儿子。)

西平堡的惨败让努尔哈赤的威望遭受到了空前打击,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基本盘,不得不让莽古尔泰继续把持旗主之位,整顿内部的工作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谁说只有明朝不团结啦,后金的内斗同样厉害,但凡是个权力机构就摆脱不了这一宿命,关键在于如何降低内耗造成的负面影响。

威权首领惯用功勋和其掌握的暴力压服反对派,问题是威权体制有可持续性吗?

老子是英雄,儿子就一定是好汉吗?

未见得吧。

当然就内斗的水平和技巧而言,后金还处于小学肄业阶段,真正的专家还得看我大明朝。

西平堡的战报传回京师后小皇帝很高兴,当即表示要论功行赏,绝不能亏待了前方的将士。

可谁立了功,功劳又有多大?这不还得朝臣们议过之后才能给出结论吗?

这里先插一句:熊廷弼和方震儒上报的战功人员名单中有周宁的名字,不过周宁的功劳仅限于与临危受命督战西平堡,至于揭发叛徒孙得功,以及设计引诱努尔哈赤的事情则只字未提。

倒不是熊廷弼想争功,他在发战报前就和周宁说明了这样做的原因,其中的玄机暂且搁置一边,到了该说的时候再来详细解释。

咱们先来说说九月十六日的庭议都有哪些争论。

首先以张鹤鸣、左光斗、杨涟为主的东林少壮派认为:熊廷弼有功,功在反应迅速、调度得力。

王化贞有过,过在轻信谗言,但也有极大的功劳,比如操练士卒、改建西平堡、筹措军需、引进红夷大炮,乃至放权给秦良玉都是功劳,总而言之功大于过,理应嘉奖。

至于像什么赵率教、祁秉忠、侯世禄等诸位将领,虽有些许功绩,然不应过分奖赏,以免滋生武将的骄纵心理。

齐、楚两党的成员对东林群贤予以了严厉的驳斥,他们指出若非熊廷弼力挽狂澜,王化贞早就把广宁丢了,明军此刻只怕已退守山海关。

而操练士卒、改建堡垒、引进火炮这类事谁不会做?就是随便派一个兵部郎官也能把事情办好。

所以应将王化贞撤职罢官,交刑部论罪。

另外无党派人士也有微弱的声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朱国祚就表示:王化贞同志身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对皇帝和朝廷的忠诚毋庸置疑,只是行事操切了一点儿,但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过失。

因此功过相抵,应免于追究其领导责任。

众所周知,天启年间的庭议基本是以吵架为主、论政为辅,谁的嗓门儿大谁就占理。

鉴于东林清流具备人数优势,又有一干专业喷子(御史言官)助阵,在第一轮交锋中轻松拔得头筹,把武将们的贡献都定性为微末之功。

对了,顺便说一句,叶向高、孙承宗、刘一燝、韩爌四位阁臣未作任何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