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蔡成告诉他们,当前乌桓一族,全部集中于辽西,由难楼任乌桓大人。
整个乌桓已经取消了贵族。
乌桓成立了牧庄,所有牲畜都归牧庄所有。
而且,乌桓去草原上放牧,会有护民军随行保护。
这些自然都是真的。
有些事情,在这些乌桓人前来并州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莫力达代表所有乌桓人向蔡成表态:成公子对他们这些外族之人如此之好,他们向长生天发下誓言,誓死效命成公子,永不背叛护民军!
之后,蔡成就带着童子军返程。
他连在晋阳休息一晚的时间都没有。
漆垣的特战队还在等着他呢。
回去比来时足足快了一天的时间。
之所以速度能起来,是因为蔡成把雪云驹留在了晋阳,并委托治安军中懂养马之人好生照应。
到了漆垣,蔡成丝毫没有休息,就开始布置任务。
同时,蔡成还派出童子军,把蔡琰、轻风、细雨、诸葛亮、郭淮五人,护送到晋阳,同时把所有的战马,也都带回到晋阳。
蔡琰等人初始坚决反对。
可蔡成告诉他们,下一步的行动,都是翻山越岭,根本就不会走正常的道路。他们五人和童子军,根本就过不去。
“所以你们连战马都不带?”蔡琰问道。
“当然喽。你没看我把雪云驹都留在晋阳了吗?”
蔡成哄着蔡琰,让她就在晋阳等着自己来接她,同时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请求刘岱的协同,收集书籍,建立并州图书馆。
现在的青州,每郡都有一个图书馆。
很快,冀、幽、凉四州和三辅地区,也都会有图书馆。各郡图书馆内的书籍,和青州完全一样,都是印刷厂翻印出来的。
至于所有的原版书籍,都保存在东莱大学堂的藏书馆中。
要想普及教育,仅有学堂不行,还必须要有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图书馆。
图书馆内的藏书,不仅可以在图书馆内阅读,还可以借回家中,甚至可以直接买走。
当然,借回家中的书籍,必须要根据书的售价,缴纳等值的押金。
蔡成知道,要想真正改变历史,靠打打杀杀,根本行不通。
打败鲜卑、匈奴、西羌,在蔡成看来非常简单。
可打败之后又如何,才是蔡成关注的重点。
把大汉从农耕社会,带入到工业社会,再带入到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必须要从教育做起。
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蔡成知道自己的寿命有限,所以他的想法是,在自己有限的数十年、最多百年的寿命中,把大汉带到工业化社会。
要想进入工业化,首先解决粮食问题,才能解放农业人口,并大幅度增加大汉人口;然后解决教育问题,才能保证每个行当,都有相应的研究人员;最后,才是开办技术学校和大专、大学等院校。
如此,整个社会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会在蔡成离开人世后,继续循规蹈矩地发展下去。
至于护民军,那只是给大汉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保驾护航而已。
送走蔡琰等一行人后,蔡成也率领特战队离开了漆垣。
同时,驻扎在高都的征南军团,已经接到蔡成的军令,开始派出斥候,过大河,打探孟津关的防守情况。
征南军团要想兵临洛阳城下,不仅要面对大河之险,还要攻克孟津关之隘。
乌桓军团在蔡成离开晋阳之后,一夜之间,也都消失不见了。
杨奉、韩暹、李乐、胡才四人,率领三万白波军,直接返回了他们之前躲藏的白波谷。
而在旋门关前,讨贼联军正在与守关的董卓之兵对峙着……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只不过,这风虽然大,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最大的风将从哪里刮起。
世人都只看到了联军开始进兵,准备攻破旋门关。
旋门关前,讨贼联军正与守关的董卓麾下大将华雄对峙。
袁绍已经不知所踪。
王匡在彷徨后,决定两不相帮。
他没有派兵加入联军,却没有扣留袁氏为联军准备的二十万石粮食。
不过,孙坚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就给王匡找了个“驻守河内,保联军后方”的理由。
目前,二十万石粮食已被联军全部运往敖仓。
王匡认为,董卓多年征战,必知避实击虚的道理。
现在哪里虚?
当然是他的河内郡。
自己可是《讨贼倡议书》的发起人之一。
现在一个发起人已经不知所踪,他这个摆在明面上的河内太守,很可能遭到董卓的报复。
王匡深知,旋门关不是那么好破。
董卓只要在旋门关上驻扎一万守军,八万联军起码要攻上三个月。
王匡自然知道董卓兵马数量。
虽然他要保护退路,在函谷关、潼关都会有守军,同时在三辅之地也会有一些兵马。
可他进京后,因蹇硕、何进都已死,而掌控一部分禁军的何进之弟何苗,也在何进死后,被部将吴匡因私怨刺杀致死。
结果,整个京都里里外外的数万禁军,全都处于群龙无首状态,结果被董卓捡了个大便宜,直接收归麾下。
加之他从凉州带来了西凉兵,吕布从并州带来的并州狼骑和一些步卒,推算下来,董卓的兵马可不是袁绍所说的一万人,起码有五万之众。
所以,董卓必然还有足够的兵力袭击河内郡。
而董卓军最可能渡河的地方,就是孟津渡。
所以,王匡派手下从事韩浩率兵一万,去驻守孟津渡,并要求他一定要死守孟津渡北岸。
而且,王匡做贼心虚。作为倡议书的发起人,竟然不派兵参与联军。
虽然孙坚给了他一个理由,可他还是担心联军随时会杀他一个回马枪。
于是,他以掩护联军后路为由,还派出他手下最精锐的“泰山军”,前往怀县的大河岸边驻扎。
王匡可不是多虑。
《讨贼倡议书》发出后,董卓就盯上了袁绍与王匡。
董卓往怀县派出很多探子,就是想探听王匡的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