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昀笙点点头,便不再追问。
屋内一时无话,只听得茶汤煮沸的滚水声。
“你不好奇我打算怎么对付梁虔?”半晌后,昀笙终究没忍住。
谢砚之朝他一笑,道:“你已有主意,我又何必再问,去做便是。”
去做便是。
昀笙心想,以前的谢砚之可不会让步得这样快。
他少年时脾性较现在急躁许多,遇事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昀笙往往故意卖关子只说一半,好让他心急追问,时日长了逐渐变得不用直说也明白昀笙的意思——可到底三年未见,他当真就如此放心吗。
于是思绪又不受控地回到先前谢砚之说那句“心意却是我的心意”。
两人间隐约的微妙不是觉察不出来,倒不如说昀笙正是因此,在他面前格外多使几分性子,可从未想过他会如此直白地说出来。
并且说得坦荡荡,仿佛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再想下去怕是又要头痛,昀笙放弃,起身从匣中取出那封密信,放在桌上。
“从梁京离开时,丞相给了此物。我拆开看过,是梁虔与北狄往来的信件,其中暗含了些戎州的布防设置,倒也没透露全。”
蛋下完就会被宰的道理,蠢如梁虔也懂得几分。
谢砚之拆开那封信,思索片刻,问昀笙能否将信交给自己。
昀笙奇道他又不与梁虔往来,要去有何用。
“只是有个模糊想法罢了。”谢砚之解释,“尚且不十分明晰。仍是先前那句话,得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兴许这信能派上大用场。”
他这样说了,昀笙也不再过问,由着谢砚之将信收入袖口。
这时客栈伙计上来通传,说刺史府来了人,要请谢公子府上一聚。
说什么来什么,两人对视一眼,便知对方也是这个想法。
前脚刚送了莺莺燕燕,后脚就要捞点好处,梁刺史当真是一点亏也吃不得。昀笙站起身,正要唤云团过来为自己整装,又突然改变主意。
“就是这样才好,”昀笙故意朝谢砚之一笑道,“也好叫他看出我都替他着急。”
到刺史府人还未下车,梁虔已经亲自迎出来了。他之前还能强装出气定神闲的模样,这会见了昀笙当真步履匆匆,眼下的青紫瞧着也比前几日又重了不少,眼角垂下来而显出深重疲态。
“贵人可有听闻过参军文守卓送告发信的事?”上来便单刀直入,可见这把火燎得他几乎肝胆俱裂。
“并不知。”昀笙故作惊讶,转念又一脸猜出些苗头的样子,问他,“可是与北狄有关?”
“正是……正是啊。”梁虔长叹一口气,满脸悔不当初。
“家中下人都是使唤多年的,因此大意了,那日与世子密探交谈时,不小心让打杂的奴仆看了去,万万没想到他竟跑去向文守卓告密。”
说完又叹几口气,可见悔恨之极。
昀笙奇道,那奴仆为何偏偏选了文守卓告密。
梁虔听得老脸一愣,迟迟未开口,一看便知其中有隐情。
果然,迟疑半晌方才吞吞吐吐道:“唉……这原也只是家事,可……说来也是大意,我竟不知道那奴仆在雍州还有房远亲。那远亲家里生得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早先我去雍州时,见之……忘情,便几番讨要,经历好一番波折,更在雍州陷落时好心收留她,收入房中。”
他竭力修饰措辞,想颠倒黑白讲得光正些,却难掩其下的龌龊真相。
永昭十年,雍州陷于北狄。
——必然是他见色起意,用尽手段逼迫才将那女子强取豪夺,趁着流民失所之时,收来做了他的不知第几房小妾。
亲眷受尽委屈,那奴仆当然咽不下这口气。
“信呢?”昀笙问他。
梁虔挽起袖子擦擦额头上沁出的冷汗,道:“叫人拦下了,可保不准他何时还会再送,总不能次次都派人去拦吧。”
他总想将要害往告发信上引,好让昀笙与他一同着急,毕竟遭人看见的探子是北狄的,一旦败露大家都别想好过,当中也有几成鱼死网破的威胁意思。
可昀笙不吃他这套,且不说寻常家仆压根分不出探子是哪方派来的,否则文家人也不会一会儿南诏一会儿北狄的犹豫不定,即便知道是南诏派来的又如何?两权交战,边防处向来是必争之地,明里暗里的往来几乎摆在台面上,那立于皇座之上的大梁天子怕也没指望过铄州能有多清静。
昀笙偏偏不急,反朝他笑道:“刺史真沉得住气,先前倒没看出情况这样紧急。”
这一句将梁虔打懵了十成十。
原想趁对方年轻占得先手,却没曾想让她发现关键点,叫梁虔挨打个措手不及。然而事已至此,话还得硬着头皮说下去:
“文守卓那时虽然告发,却并无证据,即便送到长安去我也有从中脱身的法子。”他一咬牙,道出实情,“可现在不同,我写给世子的密信不知所踪,怕也遭人截走了去,只怕要出大事。”
——世子倒是世子,昀笙还有心思看他笑话。就不知道是南诏世子还是北狄世子了。
这人贪婪异常,想两头通吃,却又并无高明的处理手段,最终引火烧身,落得如今的窘迫境界,正适合顺水推舟卖个人情。
也好给他长个教训。
于是昀笙故作思索片刻,提议道:“此事还有转圜余地,刺史莫自乱了阵脚。现下我借宿于参军府上,也可暗中搜寻一番,若能找到那封信,自然问题全解。”
梁虔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忙不迭感激:“如此再好不过,只能依仗贵人解我困境,日后梁虔一定竭力办事,为世子解忧!”
就差没也跪下去给昀笙磕几个响头了。
回参军府的途中昀笙始终在思索。梁虔好拿捏,文守卓却是个硬脾气,软硬不吃,劝是劝不动的,威胁更是起反作用,不知谢砚之能有什么法子。
还有那封与北狄往来的密信,昀笙寻思着,总不能拿去给文守卓看吧。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怕要将本就焦灼的事态激化得更加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