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王主任,阎庆俞返回家中。
早晨的时候铁蛋便知道阎庆俞去找单薇薇,晚上定然不会回家吃饭,他倒也难得的清闲了一天。
阎庆俞出门,他便也锁了屋门去找自家对象,只不过他没有阎庆俞脸大,晚上送了对象便回了屋子,并没有留在对象家吃饭。
一来,二人还没正式带回家,想着是等过年的时候再正式上门,所以眼下也不好破了这个。
二来,也是因为铁蛋担心阎庆俞,想着还是以阎庆俞为主。
见阎庆俞进门,铁蛋放下手上的扫帚,笑着问道,“今天咋回来的这么迟?”
“嗨,别说了。”
阎庆俞将外套搭在椅子上,一脸无奈的道,“本来下午就回去了,没想到王姨竟然也在,她老人家也不说与我商量一下,单枪匹马的就跑到单家商量我的婚事儿,结果碰了个正着。”
“婚事儿?”
铁蛋一愣,随即兴奋了起来,“这么说,你要结婚了?”
阎庆俞无奈的点了点头,“看这情况,差不多了。”
伸手将桌上的暖壶拿起来,摇了摇,感觉了下里面的水量。
“刚烧开倒进去的。”
铁蛋提醒了句,随即也拉开椅子坐下,饶有兴致的问道,“我记得你年纪还不到吧,王姨那边没问题?”
阎庆俞给自己倒了杯水,又拿过铁蛋的搪瓷缸子,给他掺了半杯热的,这才将暖壶放回了原来的位置,一屁股坐了下来,摊了摊手,
“能有啥问题?王姨说了,民政部门只看你户口,年限到了就行。再说了,有王姨在,你觉得这是个事儿吗?
无非就是打个招呼,那上面又不写具体生辰,等以后派出所改婚姻状态的时候,只要比出生日期靠后就行。这些东西,都可以人为调控。 ”
“也是。”
铁蛋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这东西眼下管的没有那么严,咱村还有17就结婚的呢,反正都是庄稼汉,只要不去领结婚证就没事。”
“17就结婚?”
阎庆俞一怔,“那生了孩子咋办?户口能上去?”
“能啊!”
铁蛋解释道,
“村里没有四九城管的这么严,只要生了就给上户口的。真要太小,就拖上一两年,也问题不大,我娘13就嫁人了,生我大哥的那年都不到15,不还是照样能上?尤其是刚建国的那几年,咱这不也流行‘英雄母亲’?那会才是,只要生就行,户口啥的,都是小事儿。”
铁蛋这么一说,阎庆俞才想起来这个事儿。
49年至53年,主流思想就是鼓励生育。
1950年,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办法禁止非法打胎。52年底,又发布了《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转头到了53年初,卫生部更是通知海关禁止进口查避孕药和用具。
特别是半岛战争爆发后,更是催生了奖励生育政策的出台,生孩子达到5个的是“光荣妈妈”,10个以上的才授予“英雄妈妈”称号。
有这个政策打底,户口这个东西,还真是没有那么难。
“说具体日子了吗?”
铁蛋好奇的问着。
“没呢!”
阎庆俞摇头,
“只是说了一下流程,攒点了一下各自需要准备的东西,看看还差了哪些。先把流程捋明白,东西都准备好。
婚姻证明、结婚证这些可以提前开始办理,喜宴那些,估计得等到来年开了春,天气暖和以后,要不然眼下天冷了,不好折腾。”
“也是。”
铁蛋赞同的说道,“再怎么着肯定没有暖和了热闹,那到时候在咱院办?”
说到这个,阎庆俞就有些为难,
“王姨的意思是就在院里办就行,毕竟都是邻居,以后我不在,有个啥事儿也好招呼,邻居们也能帮忙。我是不乐意的,你也在咱院待了这么久,别的不说,咱院有一个正常人吗?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家伙。”
“也不至于吧。”
铁蛋想了想,“一大爷对咱还凑合啊,一大妈时不时还来转一圈,还是蛮关心咱的,后院的许大茂,还有耳房的张叔,也不至于,还是有人念咱的好的。”
“也就这点了,而且还是在没有利益纠葛的情况下。”
阎庆俞瘪了瘪嘴,“要是按照我的想法,直接在饭店定上几桌,把两方亲戚一招待,就算完了,咱村到时候回去每家送点猪肉,也就这点事儿。
怕就怕到时候刘海中他们心生不满,没事儿使点坏,挑拨院里人关系,那些家伙,都是些跟风的主儿,只要对自己有利,才不会管其他!到时候我在学校上学,薇薇一个人在家,反而更麻烦了一些。”
“那咋办?”
铁蛋也听的有些麻烦,“总不能再去买上一处房子吧,现在房屋买卖这块管的很严,基本没听说有人卖房的。”
“你是说……再买一套?”
阎庆俞一怔,随即捻着下巴喃喃的说道,“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眼下四九城的房屋受到计划经济的严格限制,普通人是无法自由交易房产的。
住房主要通过国家或单位分配,私有房屋交易难度不小,还需要街道进行严格控制。
当然,也不是说一点办法没有,一些继承或特殊情况下的转让,只要街道认,还是可以进行下去的。要不然贾张氏也不会一直盯着自家隔壁,说白了,这东西全靠人操作,想弄到,无非是麻烦一些。
不过有着王姨在,这个问题在自己这边,反而不是啥太难的事儿,只要有人想出,自己便有办法将其拿下。只不过为了减少麻烦,最好是那些一去不返的家庭,投奔亲戚,或者是去海外的,买这种人的房子最为合适。
“咋,你还真有想法?”
铁蛋的眼眸顿时瞪大,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这是自然,难道你还不嫌这麻烦?”
阎庆俞嫌弃的看了他一眼,随后边考虑边说道,
“你完了跟建民说一下,让他留心点有没有人要出房子,必须是独院,一进二进的无所谓,但是再多就不要了!
尤其是那些要离开四九城去港岛、国外的。再不济,也得是去其他省份投奔亲戚这样的,这种的麻烦最少,问题也最少,到时候咱俩住那院子,院门一关,没人打扰,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