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二十个句子。
在秦风笔下,不过数分钟就写完,无不展现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敏捷的思维。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足足两个小时,而他就剩下一道大题还没有写。
秦风没有抬头再去观察考场内其他人的状态,只因他心中早已有数。
他在前四道题上基本都没有浪费时间,每一道题都答得行云流水,整个考场里能比他还快的绝对没有。
秦风将目光放到最后一题,也是整张卷子最有难度的一题。
重新将题目看了一遍,这个自古以来便被无数文人墨客吟咏的主题,此刻在他脑海中缓缓流淌,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
秦风思绪万千......
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又想到了青春年华,那份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偶尔的迷茫,就在当下。
他准备围绕着这两个时间点中的其中一个角度进行构思,只因为这两个阶段距离他比较近,记忆深刻,而且能够写的东西也比较多,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那些记忆如同电影画面般在他脑海中浮现,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像中年、老年时期,他虽然也能写,但肯定没有前两个阶段那般驾轻就熟。
出题者已经给了他选择的机会,完全没有必要去写那些不太熟悉的领域。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沉静下来,开始构思这首诗的框架与脉络。
既然是写青春,那要写的无非就是那么几种情感与经历:
梦想与追求、激情与活力、成长的变化、友情与爱情、迷茫与反思......以及最重要的感慨时间流逝。
秦风拿起笔将这几个字写在卷子空白处作为参考,眼神在这几个字上不断移动,思考片刻后,最终拿起笔在梦想、激情和时间感慨上画了三个圈。
这三个点最能触动人心,也最能展现青春的魅力。
其实也有另一方面原因,那就是——好写!
.......
秦风思绪飞扬,一个个独属于青春的片段出现在他脑海中,或是他的、或是别人的......有关这首诗的构造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他仿佛看到了青春的焰火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仿佛听到了青春的浪潮在耳边轰鸣,激荡着内心的激情与梦想。
首联的前半句,他打算一绚烂的焰火和霞光比喻青春的热烈与灿烂。
那短暂而灿烂的瞬间,如同青春的美好时光,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色彩,令人震撼和陶醉。
同样,青春也是人生中一个充满能量和创造力的阶段,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和热情,勇往直前,不断挑战自我,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而后半句正好呼应上一句,展现了青年人心怀梦想、志向高远的豪迈情怀。
想到此处,首联内容已经完整的出现在秦风的脑海中了。
他提起笔刷刷的在卷子上写了起来:
“青春焰火映霞光,梦逐心潮壮志昂。”
看着写在卷子上的首联,秦风不由的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还凑合。”
有了首联的基调,颔联的描写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他只需要通过描写岁月的流逝强调时间的迅速与无情。
当然,这样还不够,在这里还需要一个转折。
那就是还要表现青春的热情与激情,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秦风在这里犹豫了一下,在脑海中搜寻该用哪几个词来展现他所表达的意思。
片刻后,他就有了眉目——岁月如梭、激情澎湃。
这两个词语完美地契合了他的构思与主题。
秦风不过是唰唰几笔,这颔联便完整的展现在纸张上:
“岁月如梭箭离弦,激情澎湃浪飞扬。”
至于颈联和尾联,对秦风反倒最简单的两句。
颈联只需要继续描绘青春的美好和坚持努力奋斗的决心;
尾联则是对上面的内容做个总结,升华主题。
秦风根本没有过多的思考,提笔便写:
“朝阳初照凌云志,沃土深耕绽蕊芳。
莫叹流光催白发,且将热血谱华章。”
写完最后一句,秦风再次审视了一遍这首诗。
诗中有青春的活力、梦想与对时间的感慨,虽然并没有什么朗朗上口的诗句,但很符合题意。
起码用他的眼光看,完全可以拿一个高分。
这就够了!
毕竟不是每一次写诗都能写到《我爱这片土地》那个水平,那次纯粹是超水平发挥,这样的诗才是他正常的水平。
哪怕他将古诗词大辞典翻了个遍,但想要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依旧难如登天。
秦风将放在卷子下方的答题拿了上来,提起笔便把这首诗的题目写在上面——《青春颂》
随后他便把刚写完的诗完整的抄在答题卡上。
全部写完后,秦风将答题卡翻到前面,重新看了一遍试卷,见所有空白部分全部写上答案,确认无误后,秦风长舒一口气。
刀兵入库!
秦风抬头看去,周围的考生依旧在埋头苦想。
有的时不时地抓两把自己的头发,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他们非常纠结。
只因为他们的动作和他以前考数学的时候十分相似。
感觉那个都是对的!
都想选!
可却不知道那个是对的!
秦风看了眼时间,还剩下一个半小时。
他也不知道这种考试能不能提前交卷,但他抱着试探性的想法将手举了起来,同时开口道:“老师,能交卷嘛?”
秦风的话音刚落,不止老师,所有正在考试的学生全都看向他。
“可以倒是可以,可还有一个多小时呢,你确定不再答一会了?这么长时间,万一突然想起哪个了呢?”
秦风笑呵呵道:“不答了,会的都写完了。”
“那行吧,你把卷子和答题卡都拿过来吧。”
秦风在众多注视的目光中站起身,将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
拿着卷纸来到讲台,将卷纸交给监考老师。
找到自己的挎包,转身离开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