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信里头说了,林晓晓一下子走了这么久,还有不少人惦记她,走了这么久是不是怀念王家村东西的味道了,让她们两人放心吃东西,都是乡亲们自愿凑出来的,不是他一个人出的,不要有心理负担。

还有,闪电很乖,有很好的看家,前段时间的时候,还有不怀好意的人要翻墙进去顺东西,被闪电给咬了,人很快就被抓住了,以后也就没有人过来屋子了。

东西村里还有不少,要是需要,继续打电话。

最后是村里人都挺想你的,忙完了就回来。

林晓晓看完了信之后,眼睛都湿润了,这些人也太会搞人情绪了。

韩家人看到这么多的东西,以为都王家村的人寄来给林晓晓的,都一个劲儿的夸,后来在韩秋实的解释下才知道,是林晓晓打算用这些东西在京城打开市场。

白荷花当即表示赞同,“可以,我全力支持,这些东西一定会很好卖。”同为女人,又是爱好看的女人,白荷花还是很清楚这些东西好看不好看。

她觉得,这些东西肯定能在京城里流行起来。

发带那些是好看的,款式很新颖,用的颜色也很大胆。

衣服裤子是贴身的棉衣,林晓晓让白荷花去试一套,白荷花知乎好穿:“不仅好穿,还很保暖,这么贴身的衣服,活儿完全不受限制。”

白荷花觉得他们设计的也太好了,就算是不用他们牵线,这东西绝对能爆。

老买家都这么笃定,林晓晓吃过了饭,立马就去医院找那个护士。

经过小护士的牵线,顺利找到了在供销社上班的姐妹,林晓晓又送了一个颜色鲜艳的发带出去,没多久,林晓晓拿着盖着章的王家村作坊证明,就到了供销社主任的办公室。

林晓晓对这方面已经很有经验,聊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后,供销社主任说道:“那就说好了,明天早上8点左右,就在后门给货。”

主任说着就开了一张提货单子,盖上了印章给林晓晓,“你们这么鲜亮的东西,京城也是少见。”

第二天一早,东西就送了过来。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林晓晓看着货架,不由得点点头。

鹅黄色的发带林晓晓这次还给弄了不少的珍珠扣上去,藕荷色的手帕也被婶子们锁了很好看的边,贴身的衣服都是成套成套的。

林晓晓看着颜色鲜艳的产品,摆在货架上,很容易让人一眼就看到。

毕竟这年头的布料,不是灰色就是蓝色、黑色,一些彩色的东西放在里面就格外的吸引眼球。

这不,林晓晓这还没有走,就看到了一个穿着列宁装的中年妇女,带着女儿来买东西,忽然就被女儿叫了一声。

“妈,你看,这个好漂亮。”女孩子在十一、二岁左右,看到发带就走不动道了,说什么也要买好看的东西绑在自己的头发上。

不仅是中年妇女看过去,小女孩这一叫,把大部分的目光也带到发带和衣服上。

很快,女孩子们围在在放发带的货架前。

林晓晓知道,她想开展的事业稳了。

当即就回家和韩秋实他们说了这个好消息。

有了一个供销社开头,白荷花这会儿发挥了自己的外交能力,说是在京城铺货的事情可以帮上忙,但是货方面的问题,她不懂、针线活那些的也不擅长。

林晓晓听到话,和韩秋实的视线对上,韩秋实当即笑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就好。”

韩秋实说的有办法,等到真正弄起来的时候,至少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这些货还是得从王家村这边邮寄火车过来。

在京城里卖东西,货是不能停的,要是一停,很快就能被别人给占领了市场,现在这年代是不允许私营,但是可不缺聪明人,发带衣服这些东西不是什么高难度的东西。

想要做这些东西,来一个几十年老手艺人,没多久就能把这些东西给复刻出来,复刻出来后,那些布料厂子,或者就是做衣服的,分分钟就能拿货出来卖。

速度要多快就有多快。

韩家也知道是这道理,所以,就变成 ,林晓晓去联系王队长,韩家人赶紧去联系火车,这次货准备充足来。

同时在联系京城这边的布料厂,准备为新设计和衣服厂做准备。

这些事情,在韩家的帮助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韩秋实这边和老爷子打了招呼后,去了京城的的部队里头。

“韩秋实同志,是什么风把你吹这儿来了?怎么,你这次过来京城是有任务?”

“有任务,还是大任务,这不是来求教我的老领导。”韩秋实到了部队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和他寒暄几句,就去了一间办公室。

韩秋实在原先的领导姓宋,两人先是喝茶聊天,聊了一些部队的情况这才开始说这次过来的目的。

宋副师长再一次向韩秋实确认,“你是说,让部队弄一块地出来,弄一个军属厂?这可不是小事,你有把握?”

韩秋实:“有把握,我妻子做这方面已经有很好的经验了,前几天市场也得到了证实,东西好卖,不愁发不起工资。”

宋师长很意外,“你一个当兵的,怎么想搞这个?”

韩秋实就把自家的兄弟的事情说一说,兄弟们回家后,都各有各的难处,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心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有一个现成的东西可以做,让他们可以聚在一起,有钱赚,有人聊天,做得好了,说不定还能在这里找个媳妇成个家什么的。

宋师长好奇:“那你打算解决多少个人就业?”听到了韩秋实的解释,宋师长很心动,不是心动钱,而是想到了自己以前底下的兵,他们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却没办法给人安排好。

现在有了机会,他当然想给自己的底下的人争取名额。

至于批地,部队从来都不缺地方,弄一个小小的衣服厂还不是绰绰有余,厂房什么的,手底下的兵,几天就可以弄起来。

反正有了名额,一切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