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1章 诸多杂事

叶成选中开拓的地界自然不是白选的,此地距离蓝田郡郡城和安宁县的距离相仿,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叶成为之取名为新乡,意思是安宁县矿工的新乡村,也是整个西国的新乡。

暂时新乡在呈递给蓝田郡工商局的报告中的名字为新乡,并没有行政编制,而是作为集团的土地,必须遵照西国法律不能征收关税和过路费,还是需要给西国缴纳税务的,不过是按照企业税的法律条文来缴纳,并不是按照一个地方行政单位来收税。

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叶成不希望西国的政治力量进入新乡,一是他需要隐藏凡人修仙者,二是他不希望自己的计划被旁人了所掣肘。

企业税的税额还算可以接受,并且由于是开拓型企业,缴纳的税额在12%,可以说比起传统修仙六艺行业来说,非常低了。

这次前去新乡,浩浩荡荡100万人,自然不是说去就去,需要保障路途中的补给,需要保障众人的安全。

叶成实在是嫌麻烦,才租用了飞舟队。

飞舟队的规模在10艘,其中两艘主要载客,其他八艘引航和预警。

主要的两艘飞舟非常之大,远远看去,比航母要大很多,大概是福建的2-3倍大,额定的载客数量是5万。

船舱分为7层,每层都能住几千人,平均一间就能住很多人,专门为大规模迁徙而设计的。

星火集团总共租了10天,每天早去,第二天早上回来,来回十趟就能把人全部运送过去。

这十天价格不菲,按照租赁公司的计算总共需要10万灵元的资金,一个人就是10银币,相当于4000rmb,可谓是代价非常大。

但是星火集团资金还是非常丰厚的,注册资本就有100万灵元,加上租赁公司看见是叶家的生意,还是一笔大生意,最终还是打了一个二折,最终只花了2万灵元就完成了这件事。

即使是2万灵元其实都有得赚,只不过平时的生意都是散客,上座率一般都只有三四成,所以票价才如此昂贵。

按照常理来说,将如此多的灵元用在凡人身上,是非常不值的。

一个凡人创造的劳动价值,按照种小麦来计算。

如果没有农用机械的话,有牛,加上一些基础的水利设施,只能种5-8亩地。

一年两季产出,总共不过10-16吨,小麦的收购价一般在0.5银分一斤,价值不过在1灵元,换算成rmb,不过块。

能够交税的,被开拓集团收上来的,人道一点,也就15%左右,合计不过3000rmb,15银币。

为了将这些凡人送到新乡,每人花了2银币,但是其中只有35万人是壮劳动力,也就是说,15银币还要乘0.35,最终是5.25银币。

这笔钱靠收农业税需要半年的时间。

但是如果带着这些人自己走过去,老幼妇孺,一天走50里路,最终需要走100多天才能到,也就是四个月时间。

现在已经是农历10月中旬刚刚开头,四个月时间过去正好2月,安顿一番之后,二月底非常适合种植土豆、玉米、大豆、花生、红薯等作物,正好能够赶上。

可以说非常合理,至于说路途中消耗的粮食,则需要120万银币。消耗非常巨大,不过换算成灵元只需要1.2万灵元,比起2万灵元当然要少一些。

而现在过去,则正好可以播种冬小麦,比起走四个月过去,还是有一些优势,毕竟在路途中消耗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劳动力。

并且在漫长的路途之中,心会散,队伍到时候也不好带了。

所以用租飞舟,虽然贵一些,但是能够让人感受到重视,保持对于前景的期待和希望。

这个非常重要,希望是非常珍贵的东西,有希望,人们才愿意忍受当前的痛苦,有希望,人们才愿意走出舒适圈,去开拓。

不过叶成搞这么多人过去,自然不是全部用来耕地的,电气集团的技术有了,农用机械自然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而灵火药集团的生产线中,稍微将氮相关的生产线改一改,就是非常好的氮肥。

有这两样东西,一个壮年劳动力一年整二三十亩地并不是什么问题,甚至产量还会有所提升。

养活这100万人,只需要百万亩地就绰绰有余,而百万亩地却只需要四五万壮年劳动力。

更何况,这其中还有不少的老年劳动力,并非不能劳动,稍微活动一下手脚还是可以的。

在古代,人口迁徙最大的问题是路途中的粮食问题,和到了之后的治理问题。

因为迁徙到一个没有开发过的地方,大到房屋建筑,道路交通,水利设施,野生动物,小到粮种、治安、驻军、基层领导,都是问题。

粮食问题,有储物袋倒是问题不大,而粮种,建造房屋需要的木材、工具,乃至于耕牛甚至是农用机械等。

这些问题都是开拓集团的高层需要搞定的事情,在迁徙如火如荼的同时,这件事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星火开拓集团的管理体系如今还属于是草台班子,但是可以从两个股东集团那里借人。

如粮食、粮种和一些资源的问题,便可以交给采购部门进行采购,而到了新乡之后,则由人事部门来分配田地。

这些迁徙过去的人基本上都是以小家庭为单位,但是其实里面其实有很多人都是兄弟姊妹。

而耕地的很多技术,其实只有老一辈的人才懂,所以分配田地的时候需要优先考虑有老农的家庭。

耕地的技术,并不是说看看资料,集训一下,突击几天就能学会的。

这是在漫长的生涯中的经验,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比较了解这方面的东西,年纪轻的,全是打工人,根本不是很懂这方面。

比如对于天气变化的应对,比如对于虫害、疾病的办法,都不是短时间能够学会的。

分配到田地的家庭其实只占所有家庭数的百分之十几,不过已经足够了。

不可能将全部的劳动力都投入农业,只有发展好工业,才能真正地致富,而如今分到田地的人,其实也只是农业工人,并不是身份上是农民,在集团的人事登记上,都属于集团的员工,享有一视同仁的福利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