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公 > 第88章 北上(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什么时候下的旨?”

朱标闻言,微微蹙眉,“洪武十三年,已从山西抽调了两万四千多户了,怎么突然又抽了?”

“上个月刚到的旨意!”

那总旗继续道,“本来这两年是不抽人的,可听说是燕王千岁跟洪武爷求的,说北平人少许多田地都荒着呢,所以洪武下旨让咱们这边再抽调几千户过去!”

朱标没有说话,但目光之中俨然已是一丝不满。

李景隆看的真真的,自然知道标哥这位太子爷不满什么。

他不是不满老朱的移民政策,而是不满他前脚出京,后脚老四就央求老爷子再给他移民,且老爷子那边就直接答应了。

这也太蠢了吧?

我在京城你不说,我前脚刚走,你后脚就开始了。

往深了想,你是在京师有人,知道我离京了。

再往深刻里想,你是觉得我在京师,会不让老爷子给你移民?

这事换谁,谁心里都不痛快!

但在标哥心里不大痛快的时候,李景隆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大明洪武年间,有感于元末数十年的战乱,天下人口十不存一,民生凋敝。

是以朱元璋下旨,进行移民,从人口多的地方,把人往人口少的地方移,而且是大规模的移民。

不单是局限于北方,而是全国性的移民。

这样的移民,在历朝历代之中绝对的罕见。

他看似是洪武帝朱元璋,通过移民进行天下财富的重新分配,但实际上有着更深远的用意。

在南方地区,先江西填湖广,又以湖广移四川。

还有浙江等地,移民中原。

南方地区进行移民的背后,是朱元璋对南方地区的进一步掌控的加强,也是对民间势力的换血,同时也是一种同化。

比如在北方的移民过程之中,许多山陕地区的色目人后裔,还有回回被迁移到了山东沿海。

这已不单是单纯的移民了,而是改变各地的人口构成,改变外来者和本地土着之间的文化隔膜,更是一种民族之间的融合。

且这样的移民,一直从洪武年持续到永乐年,每次都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且有保障的。

而这其中最着名也是为广为人知的,就是山西移北平。

就是说从山西移民,给北平补充人口。

其实从这件事上看,老朱也挺鸡贼的,朱棣的奏请,也是正中老朱的下怀。

为啥要往北平移民?单纯就是因为那边人口少了吗?

北方是历经了数十年的战乱,河南山东等地赤野千里,血流成河

可南方何尝不是如此?

好比北平,它再怎么人口少,毕竟原先是元大都,底子好。

而且老朱北伐攻下北平的时候,已经立国的大明并未在北平周边地区烧杀抢掠!

可在南方,徐州被屠过,扬州被屠的只剩下十八户....

湖南的潭州地区,就是长沙地区。

从彭莹玉兴兵反元开始到最后,使得长沙基本上变成无人区了,湖南的醴陵,被杀的就剩下三十余族,还有十八寨的土人。

所以史书记载,历朝鼎革,荼毒生灵,惟元明之际为惨,湘潭土着仅存数户,后之人多自豫章来。

湖北的襄阳也等于是无人区,那地方从金元开始,就是南宋的前线打了一百多年,还能剩下多少人?

再加上元朝末年的战乱时,楚人一脉的红巾军以襄阳为根据地,更是杀得血流成河。

之所以这些年襄阳的人口都没恢复,跟他李景隆也还有点干系。

因为当时他老丈人邓愈,挥大兵进行剿杀,甚至连外来的流民也杀,使得那块地方没人敢去。

还有江西....

标哥的老丈人常遇春在江西打仗,老朱还要亲自给他写信。

信中说,哥们...打仗归打仗,可你杀人是啥意思?你把人都杀了,光留下空地没人种地有球用?

那为何这些地方都缺人,朱家爷们偏盯着北平呢?

李景隆知道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事儿和话。

老朱认为北平那地方,胡腥太重了!

从辽到金再到元,那边的人是汉人,但他们视原先南方地区的人为南人,这地方的人不老实。

所以从北方人口最富足的省份,山西开始抽调。

而且老朱还认为,山西人憨厚朴实,最主要的是老实。

移民是为了消除,北平作为辽金元三代都城的影响力。

当然,至于原先北平那边的辽金元的遗民,还有各族后裔去哪了,朝廷是不管不问,也压根就不提,乃至就当没这回事一样。

就这时,突听那总旗带着一群兵丁,挥舞手中刀鞘,又骂骂咧咧的喊道,“起来起来,赶路了!都别哭哭啼啼的.....”

百姓们被赶牲口似的驱赶起来,拖家带小不情不愿的上路。

而那总旗还在骂道,“别想着逃跑,一人逃跑全家斩首!”

骂着,又骂道,“都是些不知好歹的,皇上圣旨说的明明白白,到了北平让你们随便占地,你能占多少就给你们多少。”

“给了地还给你们粮种,牲口,帮着你们盖房舍,还免除三年的赋税。”

“虽说是离开了家,可眼看就要当财主了,还他娘的在这哭丧!”

人群之中,有老汉哭喊,“官爷,可我家的祖坟...”

“你奶奶的!”

那总旗大声骂道,“啥祖坟?你死了埋在北平,那就是你家的祖坟了,赶紧的你个老不死的!”

李景隆在马上看看朱标的侧脸,发现标哥眼帘低垂,嘴角微微颤抖,以他对朱标的了解,知道这位太子爷心里有火了。

于是低声道,“太子爷,移民虽...对百姓来说惨了点。但长远来说,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我知道,我没那么容易动恻隐之心!”

朱标冷声道,“但我心里不痛快!”

“是,你小心眼病犯了呗!”

李景隆心中暗道一句,“就是觉得老四这事没经过你,直接跟老爷子说的,你觉得老四翅膀硬了,也觉得你老子太偏袒他了,对不?你们朱家人都一个揍性,小心眼!”

“走!”

这时,朱标忽的一夹马腹,“跑起来,快点到北平!”

~~

一行人快马奔驰,三日之后,已到河北保定境内,距离北平只有一步之遥。

但就在李景隆以为朱标要马不停蹄直奔北平的时候,却不想朱标却突然下令,就在保定城中歇息,且选了一家看起来极其平常的客栈。

时值傍晚,天气格外寒冷。

好似要下雪了一般,呜呜的刮风,飞起的沙尘直打得人脸颊生疼。

“太子爷,您洗洗!”

李景隆端着一盆热水,进了客栈唯一一间雅间之中,放在朱标的身前。

而后蹲下身子笑道,“泡泡脚!”

“嗯!”朱标看着窗外,“这地方可比太原冷多了!”

“谁说不是呢!”

李景隆帮朱标去做鞋袜,“在太原的时候就觉得是凉,可一进了保定的地界,就觉得是冬天了!”说着,抬头道,“臣早已给您预备了裘皮炭盆,要是不急,明儿还是坐车吧?暖和!”

“不急!”

朱标缓缓的把脚放在盆中,惬意的长出一口气。

“臣让店家预备了羊肉锅子,一会儿您热乎乎的吃几口!”李景隆又道。

“不急!”

朱标依旧闭着眼。

忽的,门外传来脚步。

吱嘎一声,门被推开,却是何广义低眉顺眼的进来。

“太子爷,人来了,候着呢!”

“嗯!”朱标睁眼,“让他进来吧!”

“谁来了?”

李景隆心中一惊,暗道,“一路上标哥再三警告我,不许我告诉这边的人他来了。他却私下里让人来见他?”

正心中琢磨的时候,一魁梧中年的汉子低头进来。

“原来是他!”李景隆见了来人,心中撇嘴。

来人进屋之后,跪地行礼,“微臣刘真,叩见太子千岁!”

(还是欠一张,不算杨伟,因为我要带老妈吃饭去,轻骂别怼屁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