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清晨,魏无知早早地就去拜见汉王,当面为陈平说好话,推荐他。汉王听了之后,马上下令让陈平进来见他。陈平镇定自若地走上前行礼,但汉王并没有立即开口询问他,他只好先在一旁站着。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汉王就吩咐身边的人,把陈平带到旁边的厢房去用餐。和陈平同桌吃饭的一共有七个人,他们都是因为有事情来拜见汉王,被留下来一起用午餐的。大家吃完饭后,陈平又想去找汉王说话,于是请侍从官石奋帮忙向汉王禀报。但这时汉王已经喝了点酒,有点上头了,不想见陈平,只让他回旅馆去等消息。石奋出来把汉王的意思转告给陈平,陈平回答说:

“我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才赶来的,今天就必须详细地禀报大王,不能再拖延时间了。”

于是石奋再次进去向汉王报告,汉王便又召见陈平进来,问他有什么计策。陈平进言说:

“大王如果真的想攻打楚国,为什么不趁着项羽正在攻打齐国的时候,迅速向东进军,直接捣毁他的老巢呢?如果我们能够攻入彭城,截断他的退路,那时候楚军一定会心慌意乱,很容易就会溃散。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到了那个时候,他也无能为力了。”

汉王听后非常高兴,再次询问陈平关于进军的策略。陈平详细地阐述了进攻的路线,他对这些路线了如指掌,说得汉王兴高采烈,满心欣慰。接着,汉王问陈平在楚国时担任的是什么官职,陈平回答说曾担任都尉。汉王说:

“那我也任命你为都尉,怎么样?”

陈平当然连忙表示感谢。汉王又说:

“先别急!我还要让你做我的贴身侍从(参乘),并兼任护军(负责统领和督战)。”

陈平立刻接受了这两项任命,恭敬地行了两次礼后退出。

军营里的各位将领,看到陈平突然得到这么高的官职,都感到非常惊讶,纷纷议论起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说陈平刚到汉营,他的心意和立场都还不清楚,怎么能这么轻易地就让他成为大王身边亲近的人呢?这样怎么能分辨出他是忠是奸呢?这些私下里的议论,后来传到了汉王的耳朵里,但汉王并没有把这些议论放在心上,反而对陈平更加优待。这就是汉王比一般人高明的地方。与此同时,汉王开始整顿兵马,准备近日就向东进军。陈平帮助汉王进行部署,他急切地筹备各项工作,对时间的限制要求很严格。有些将领为了试探陈平,故意向他行贿,希望他能稍微放宽一些期限。而陈平也没有严厉地拒绝他们,每次收到贿赂,他都坦然接受,毫不推辞。于是,将领们找到了机会纷纷指责陈平,还推举周勃和灌婴作为代表,向汉王禀报道:

“陈平虽然长得一表人才,但恐怕只是空有其表,没有真才实学。我们听说他在家里的时候,就做出了违背伦理、与嫂子私通的丑事,现在他担任护军,又多次收受将领们的贿赂,如此荒淫无度、贪婪成性,实在是个违法的乱臣贼子。请大王仔细审查,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

汉王听了这些话后,也开始产生了疑虑,于是他把魏无知召来,当面质问道:

“你推荐陈平说他是个可用之才,但现在听说他私通嫂子、收受贿赂,行为不检点,难道你不是推荐错人了吗?”

魏无知回答道:

“我推荐陈平,主要是看重他的才能,而大王您却对他的品行提出了质疑,这实在不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情。现在楚汉双方对峙,我们主要依靠的是出奇制胜的谋略,而不是过分关注小节。就算陈平像尾生那样守信(尾生是古代的一个守信用的男子,他和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来,河水上涨,他也不离开,最后抱着桥柱而死,这个故事出自《庄子》),或者像孝己那样贤良(孝己是殷高宗的儿子,对双亲非常孝顺,但高宗被后妻所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又能对当前的局势产生什么实际效用呢?大王您现在应该考察的是陈平的计谋是否可行,是否有值得我们采纳的地方,而不必过分追究他盗嫂受金这类事情。如果陈平确实没有智谋才能,那我甘愿接受惩罚!”

魏无知的话虽然有些偏离了主题,但汉王听后仍然是半信半疑。等魏无知离开后,汉王又召见了陈平,对他进行了责问。陈平坦然地回答说:

“我本来是楚国的官吏,但因为项王不信任我、不重用我,所以我选择离开楚国,投奔到大王您的麾下。这一路上,我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只剩下孤身一人来到大王这里。如果我不接受那些钱财,就无法自给自足,又怎么能为大王您出谋划策呢?现在,大王您如果觉得我的话有用,就请让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事;如果您觉得我的话没用,那些钱财都还在我这里,我可以全部上交官府,只求大王您能恩赐我告老还乡!”

陈平说只有接受钱财才能为大王办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过分。但汉王听后,却改变了态度,向陈平表示歉意,并且给了他更多的赏赐。后来,汉王还升任陈平为护军中尉,让他负责监督各位将领,这样一来,将领们也就不敢再对陈平指指点点了。

关于接受钱财这件事,陈平已经坦然承认,无需再多讨论。但唯独“与嫂子有染”这件事关系暧昧不清,陈平没有为自己辩解,魏无知也没有替他澄清,所以这件事至今仍被当作疑案流传。但实际上,这件事完全是虚构的,应该澄清真相,以免继续被误传。陈平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只和哥哥陈伯一起生活。哥哥已经娶妻,以务农为生,而陈平则热爱读书,手不离卷。哥哥见他如此好学,便派他去拜师学习,自己则甘愿单身务农,努力维持家庭生计。然而,哥哥的妻子因为见识有限,对此感到非常不满。有一天,陈平在家里时,有个同村的人看他脸色红润、体态丰满,便开玩笑地问:

“你家一直以来都很穷,你到底吃了什么好东西,才能长得这么胖啊?”

陈平还没来得及回答,他的嫂子就突然冲出来,对着那人说:

“我叔叔哪有什么好吃的,他吃的不过是些糠皮碎米罢了。有这样的叔叔,还不如没有呢!”

这个妇人的心胸和见识,跟汉王的嫂子差不多,但像这样心胸狭窄的妇人,往往都是这副德行,能有几个像漂母那样有眼光识人呢?这几句话里明显带着讥讽和嘲笑,让陈平急得满脸通红,几乎找不到地缝钻进去。恰巧这时,陈平的哥哥走了进来,也听到了妻子的话,他非常生气地责备妻子,说她挑拨自己和弟弟的关系,并当场决定将她送回娘家。陈平急忙上前劝阻,但他的哥哥心意已决,坚决要将妻子赶走。这可真是位贤明的兄长啊。从这件事来看,陈平和嫂子的关系显然不和睦,又怎么可能有私通的事情呢?况且后来,陈平还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她是同村里富翁张负的孙女。陈平平时不从事农业生产,已经过了二十岁的年纪,却还没有娶妻。富人家因为陈平家境贫寒,不愿意与他联姻,而贫穷的人家又是陈平所不愿意娶的。刚好张负的孙女,已经五次订婚但五次都未婚夫都去世了,因此导致没有人再敢为她提亲说媒。只有陈平,看到张负家财富足,张负的女儿又长得美貌如花,心里暗暗羡慕,只是苦于没有人替他去张家说亲。说来也巧,村里有人家在办大丧事,请陈平去帮忙料理,陈平比其他人更早结束帮忙回到丧家,还格外卖力地做事。张负也在这户人家吊唁,他看到陈平仪表堂堂,办事勤快认真,不由得非常赞赏他,默默记在心里。之后,张负又亲自去陈平家探访,虽然陈平家住在一条简陋狭窄、贫穷破旧的巷子里,但张负却发现他家门外竟然有富贵人家的车马痕迹。张负看后,立刻赶回家中,把儿子张仲叫来,对他说:

“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

张仲听后非常惊讶,说:

“陈平不过是个贫穷的读书人,乡里人都笑话他穷酸,没有人家愿意和他家联姻,为什么我们家偏偏要把女儿嫁给他呢?”

张负捋着胡子,微笑着说:

“世上哪有像陈平这样英俊优秀的人才,会一直贫穷下去的呢!”

张负真是独具慧眼,对陈平另眼相看。张仲还是不太愿意这门婚事,于是去问自己的女儿,没想到女儿却没有反对,想来是平日里也见过陈平,两人心意相通。接着,张负又派人去说媒,双方约定了婚事。在家人的催促下,尽管张仲心里不乐意,但也只好开始筹备嫁妆,准备把女儿嫁出去。张负还私下拿出钱财布帛,送给陈平,让他挑选吉日成亲。陈平对此高兴得不得了,很快就到了迎娶的日子。在迎娶这一天,张负还特意叮嘱自己的孙女,让她嫁过去后要恪守妇道,不要仗着家里有钱就欺负丈夫。孙女连连点头,欣然上了花轿,一路到了陈平家。在青布搭建的婚房里,两人行了交拜之礼,共饮交杯酒,享受着新婚的喜悦。陈平这位令人满意的夫君,终于得到了如花似玉的妻子,两人真是心心相印,情意绵绵,彼此间“我我卿卿”地称呼着,享受着新婚的甜蜜。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无论外界有什么变故,都无法夺走他们的恩爱。即使后来陈平的哥哥再娶,那也不过是个普通的乡村女子,哪里比得上张女的美丽和温婉。由此可知,那些关于陈平“盗嫂”的传言,必定是毫无根据的谣言。自从陈平娶了张女后,他的生活费用变得充裕,交往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就连村里的人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刚好村里举办社日祭祀活动,大家一致推举陈平担任社宰,负责分配祭肉。陈平分得十分公平均匀,父老乡亲们纷纷称赞道:

“陈孺子真是能干,不愧为社宰啊!”

陈平听到这些称赞后,却叹了口气说:

“如果将来我能有机会治理整个天下,也会像今天分肉一样,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去办事!”

陈平的志向和情趣果然不一般,后来他辅佐汉王平定天下,还当上了丞相,所以这里特别详细地补充叙述了他的这段不凡经历。后来,陈胜发动起义,他派部将周市去攻打并收复魏国旧地,还拥立了魏咎为魏王,这件事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陈平就趁机去拜见魏咎,并成功当上了太仆。但没过多久,就有人诬陷陈平,陈平没办法,只好跑去投靠项羽。他跟着项羽一起进入关中,被任命为都尉。再后来,他又转身投奔了汉王刘邦,刘邦对陈平的话非常听从,陈平的指挥也总能得到圆满的执行。就这样,陈平最终得以与汉朝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齐名,共同流传千古。不过,关于陈平的这些具体事迹,我们暂时先放一放,后面再详细讲述。

且说汉王刘邦召集人马,率领大军向东进发,他们渡过了平阴渡口,一路行军至洛阳。在途中,汉王遇到了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他跪在马前求见。汉王询问老人的姓名后得知,他是新城的三老(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长者)董公,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了。汉王连忙让他起身,并询问他有何话说。董公说道:

“我听说顺应道德的事业必定昌盛,违背道德的事业必定灭亡。军队出征如果没有正当的名义,又怎么能让人信服呢?请问大王,您这次出兵,究竟是要讨伐谁呢?”

汉王回答说:

“因为项王残暴无道,所以我要出兵讨伐他。”

董公继续说道:

“古话说得好,只有明确指出对方是贼寇,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项羽本来就是个不仁不义之人,但他做的最逆天害理的事情,莫过于杀害了义帝。大王您之前曾与项羽共同拥立义帝,并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现在义帝却在江中被项羽杀害,遗体被丢弃在地上,虽然江边的居民将遗体捞起并进行了简单的安葬,但义帝的冤魂未能安息,项羽的逆行恶迹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声讨。我为大王您考虑,如果您真的打算东征项羽,为什么不先为义帝举行葬礼,让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同时向各诸侯发布檄文,让天下人都知道义帝的死讯,并明白这是项羽的罪行。这样一来,您出师就有了正当的名义,天下人都会对您心生敬仰,这样的壮举,就连古代的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的作为也不过如此啊。”

汉王听了董公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对董公说: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如果不是先生您提醒,我几乎听不到这样明智的见解。”

这句话足以让汉王麾下的“三杰”(张良、韩信、萧何)感到惭愧。汉王当时就想让董公留下来,参与军队的政务。但董公自称年老体弱,没有追求仕途的心思,于是向汉王告辞离开了。之后,汉王为义帝的死举行哀悼仪式,命令全军士兵为义帝穿丧服三天,并分别派遣使者,带着檄文,向各国宣告这件事。檄文的大致内容是:

“天下诸侯曾共同拥立了义帝,并且都尊他为君主,向他行君臣之礼。但现在,项羽却在江南地区放逐并杀害了义帝,这是极大的叛逆行为,毫无道义可言。我亲自为义帝举办了丧事,同时要求诸侯们也都穿上白色的丧服以示哀悼。我已经命令关内的所有军队整装待发,还招募了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地区的士兵,准备南下渡过长江和汉水。我衷心希望能够联合各位诸侯王,一起讨伐那个杀害义帝的楚国项羽!”

这份檄文被传递到各个国家后,魏王豹回信表示愿意遵从汉王的号令,汉王自然很高兴地回复了他,要求他发兵相助。魏王豹也按照约定前来助战。然而,当汉王的使者到达赵国时,赵国的丞相陈余却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坚持要汉王杀死张耳,才肯听从汉王的命令。使者将这一情况回报给汉王,但汉王不忍心杀害张耳。于是,他在军队中找到了一个与张耳面貌相似的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首级,然后仍然派遣原来的使者拿着这个假首级去给陈余看。要知道,为了得到天下而杀害无辜之人,这是仁慈之人绝对不会做的事情。汉王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有损他的仁德之名的!陈余拿起首级仔细查看,由于首级已经血肉模糊,他无法仔细辨认,只是觉得大体上相似,就以为这是真的张耳的首级,因此也调拨军队听从汉王的指挥。汉朝集结了来自塞地、翟地、韩国、魏国、殷国、赵国以及河南等地的各路大军,总人数达到了五十六万,他们浩浩荡荡地向着彭城进发。同时,为了防止项羽趁机偷袭关中地区,汉王特别命令韩信留在河南,扼守重要的关隘进行防守,而他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向东出征。在行军途中,汉王经过外黄时,恰好遇到了前来拜见的彭越。彭越向汉王报告说,他已经击败了楚国的将领,并成功收复了魏国十多座城池(这件事我们在前面的故事中已经讲过了)。汉王听后对彭越说:

“将军既然已经成功收复了魏地,那么就应该重新拥立一位魏国的君主。我觉得可以让之前的魏王豹复位,而将军您则可以担任魏国的丞相。”

彭越领命后离去,继续他的职责,而汉王则继续率领大军前往彭城。

彭城里的守军非常少,所有的精锐士兵和将领都跟随项王去攻打齐国了,只留下几千名老弱病残的士兵在城里看守。这些人怎么可能是数十万大军的对手呢?所以,他们一听到汉军到来的风声,就吓得逃跑了,任由汉军占领彭城。汉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有序进入彭城,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城市。汉王刘邦骑着马,慢慢地走进城里,他检查了项王的宫殿,发现里面的美人都在,各种珍宝也摆放得琳琅满目。刘邦一下子就被这些诱惑住了,他决定在宫里住下来,每天早上喝美酒,晚上抱着美人,尽情享受这种温柔的生活。就连他的部下将士们也都开始放松下来,他们设宴庆祝,喝酒欢呼,过得非常快活。这个时候,我想张良和樊哙应该也在军中,但他们却没有再次向刘邦进谏,劝阻他不要沉迷于这种享乐之中。汉王正在尽情享乐,完全没有料到项王已经迅速回师杀了回来。

话说从彭城逃出来的败兵,一路狂奔到了城阳,然后赶紧去向项羽报告。项羽一听彭城被占领了,气得火冒三丈。他立刻决定,留下其他将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则亲自带着三万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地赶回去救援。项羽的军队从鲁地出发,穿过胡陵,直接杀到了萧县。在萧县的东南方向,有几个汉军的营地驻扎在那里,这些营地是汉王为了防备项羽而派兵驻守的。但可能是因为觉得项羽还在攻打齐国,暂时不会回来,所以营中的士兵们并没有太紧张,防备也不是特别严密。然而,项羽却选择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半夜悄悄地来到了这里。那时候正好是黎明时分,汉军的将士们才刚刚起床,还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结果项羽的军队突然冲进来,对他们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汉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打得溃不成军,伤亡惨重。除了那些被杀掉的汉兵,其余的士兵都吓得逃跑了,项羽的军队因此毫无阻碍地一路向前,直奔彭城。而汉王呢,他每天都沉迷于酒色之中,宴饮玩乐到深夜才睡,第二天又迟迟不起。他的将领们也都跟着他一起夜夜醉酒,完全不知道时间的早晚。突然有一天,他们听说楚国的军队已经打到了城下,所有人都吓得脸色大变,心里慌张得不得了。汉王强忍着困意,睁开疲惫的眼睛,走出宫殿,登上指挥的军帐,匆忙调集起大军,准备打开城门迎战。远远望去,只见项羽骑着他的乌骓马,身披重重的铁甲,冲在最前面为军队开路,满脸都是愤怒的表情,朝着他们疾驰而来。项羽突然发出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大吼,那声音异常响亮,让人听了都胆战心惊。再加上楚国的士兵和将领们,个个都是勇猛无比,他们决心要与汉军决一死战,誓要夺回自己的家园。这种强烈的战意和愤怒,简直就像有毒的气体一样,让人无法靠近。汉军的将领们也非常清楚楚军的厉害,但他们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迎战。然而,每次交战,汉军都是一触即溃。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集体作战,汉军都是一败涂地。这时,项羽亲自披挂上阵,他手握一杆火尖枪,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无人能挡。突然间,项羽冲进了汉军的阵营,连续挑落了几名将领。然后,他直奔汉王所在的位置,在马前疯狂地挥舞着长枪,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杀戮。樊哙等人见情况不妙,连忙冲上前去想要拦住项羽,但他们根本就不是项羽的对手,很快就被项羽逼得连连后退。汉王此时心里也发慌,他担心项羽会追上来,于是赶紧调转马头逃跑。然而,他才刚跑出几步,就回头看到军队的大旗已经被项羽用枪尖挑倒了。这面大旗是军队的象征,也是全军将士的指挥标志,一旦它倒地,士兵们就会失去方向,开始四处逃窜。汉王此时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他只能拼命地逃跑,跑得飞快,生怕项羽追上来。而那些将领们也都各自为政,只顾着自己逃生,整个战场乱作一团,汉军被项羽的军队杀得溃不成军。项羽在后面穷追不舍,战场上杀得昏天黑地,连太阳的光芒都被这惨烈的战斗遮蔽了。汉兵们纷纷沿着谷水和泗水逃跑,前面逃跑的人因为急于求生而互相踩踏,后面的人则不断被楚军屠杀,导致惨死了十多万人。另外三四十万的汉军士兵则向南逃窜到山中,但不幸的是,他们又被楚军追上,再次被屠杀了好几万人。剩下的士兵逃到了灵璧县的东边,争抢着渡过睢水。然而,在渡水的过程中,很多人溺死在了水里,还有很多人被挤落到岸上。大约有十多万人在这场混乱中失去了生命,他们的尸体随着水流漂浮堆积,甚至使得睢水都因此而停滞不流。想想他们前几天还在尽情享受美酒,如今却只能去面对这冰冷的河水了,真是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