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说来也巧,齐国有个叫徐市的人(他的名字有时也被写作徐福,因为“市”和古代的“黻”字有关联)。徐市一直以来都是个方士,擅长神秘的道术和求仙问药。他向秦始皇上书,提出了一个计划,说只要通过斋戒沐浴的仪式,再带上一些童男童女,乘坐船只出海去寻找,就能到达传说中的神山,那里或许有长生不老药之类的宝物。秦始皇听了非常高兴,立刻命令徐市按照他的方法去执行。于是,徐市等人分别雇佣了船只,带领着数千名童男童女,开始了向东的航海之旅。而秦始皇呢,他则在海边搭建起帐篷,当作临时的宫殿,自己亲自在那里等候消息。他满怀期待地等了一两天,但是却没有收到任何好消息,也没有看到徐市他们带着神山的奇珍异宝或是长生不老药回来。又过了几天,秦始皇依然没有收到徐市等人的任何消息,这让他感到非常焦躁不安。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决定亲自出海去探望他们的情况。就在秦始皇等待的时候,他看到有好几艘船回来了,这些船慢慢地停泊在岸边。秦始皇的心中顿时燃起了一丝希望,他以为这些船一定是带回了仙药。于是,他急忙派人前去询问船上的情况。然而,当询问的结果传来时,秦始皇的希望却像泡沫一样破灭了。船上的人纷纷摇头表示,他们并没有采到仙药。原来,在海上他们遇到了逆风,船只被吹得转来转去,虽然离神山已经很近了,但是就是无法靠岸。这个消息让秦始皇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他满心的期待和欲望瞬间化为了乌有。不久之后,徐市等人也回来复命了,他们所说的和船上的人一样,都是因为逆风的缘故无法到达神山。秦始皇听了之后,心中更加不满和愤怒,他不知道徐市等人在海上这几天到底是在努力寻找仙药,还是只是找了个借口出去游玩了。

秦始皇觉得继续停留已经没有太多意义,于是吩咐徐福继续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一旦有了消息就立即向他报告。而他自己,则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和骑兵,开始启程返回咸阳。这一路上,成百上千的车辆和骑兵,一个接一个地踏上了归途。当他们经过彭城这个地方时,秦始皇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他突发奇想,想要在泗水河里寻找那失传已久的周朝九鼎。于是,他郑重其事地进行了斋戒,以表示对这次行动的虔诚和重视。接着,他下令招募了一批擅长游泳、熟悉水性的人,让他们潜入冰冷的河水中,试图找回那传说中的宝鼎。话说回来,周朝原本有九个鼎,象征着天下的九州,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然而,这些鼎后来被秦昭王(秦国的君主)迁移到了秦国。在迁移的过程中,当船队载着鼎经过泗水河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鼎竟然自己跳入了水中,从此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到它。所以,最终只有八个鼎被成功地带到了咸阳。而秦始皇这次想要找回的那个鼎,正是那个在泗水河中遗失的宝鼎。秦始皇从祖辈那里得知了周朝九鼎的传说,这个故事一直记在他的心里。这次他路过泗水,觉得是个难得的机会,便决定顺便搜寻一下那遗失的周鼎。于是,他连续三天都吃素,以此向水神表达他的虔诚和敬意,希望能得到水神的帮助。同时,他下令召集了众多熟悉水性的人,也就是水夫,一共有一千人。他亲自监督这些水夫,命令他们下水去寻找周鼎。这些水夫们都是游泳的好手,他们各自展现出自己的特长,纷纷跳入水中,都希望能找到那个传说中的宝鼎,以此来获得秦始皇的丰厚奖赏。然而,尽管他们费尽心力,在水中搜寻了许久,但结果却如同在大海中寻找一根针一样艰难。泗水河中并没有出现周鼎的任何踪迹。过了很长时间,这些水夫们才纷纷从水中出来,上岸后都向秦始皇报告说没有找到周鼎。秦始皇听到这个结果后,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觉得自己又白忙了一场。他生气地让这些水夫们离开,然后自己渡过淮河,继续向西行去。秦始皇一行人顺着水路继续前行,来到了湘山祠的附近。就在这时,水面突然起了变化,狂风从波光粼粼的水面中猛然刮起,而且是一阵接一阵,来势汹汹。船只被狂风吹得如同簸箕中的豆子一般,上下左右剧烈摇晃,让秦始皇吓得心惊胆战,感觉比之前在泰山上遭遇的风暴还要危险许多。随行的护卫和侍从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狂风吓得惊慌失措,一个个脸色苍白,手忙脚乱。幸好他们所乘坐的船只建造得十分坚固,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同时,船上的舵手们技艺高超,经验丰富,他们全力以赴地掌舵稳船,才使得船只没有在狂风中翻覆。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船只终于慢慢靠近了岸边,暂时脱离了险境。回想起这一路上的经历,秦始皇不禁感慨万千。先是在山上遇到风暴,现在又在过江时遭遇狂风,这让他不得不感叹自然界的威力之大,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山川河流并非没有灵性,它们也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活动的反应和态度。

秦始皇因为一连串的挫折和不如意,心情变得异常烦躁和懊恼。当船终于平稳地停靠在岸边后,他抬头向岸上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座巍峨的高山,山林中隐约可见红色的墙壁,他猜测那里应该就是一座古老的祠庙,于是问身边的随从:

“那里就是湘山祠吗?”

随从们纷纷点头确认。接着,秦始皇好奇地问起祠庙里供奉的是哪位神灵。随从们告诉他,祠中供奉的是湘君。然而,当秦始皇想要深入了解湘君的来历和故事时,随从们却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了。就在这时,一位学识渊博的博士站了出来,他恭敬地向秦始皇解释道:

“湘君其实是尧帝的女儿,也是舜帝的妻子。当舜帝在苍梧去世时,湘君和她的妹妹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悲痛欲绝,选择了追随舜帝而去,最终葬在了湘水之畔。后人为了纪念她们的忠贞与深情,便在这里建起了祠庙,尊称她们为湘君。”

秦始皇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愤怒地吼道:

“朕乃九五之尊,出巡天下,理应百神护佑,道路畅通无阻。这湘君算什么东西,竟敢来惊扰朕的行程!真是岂有此理!来人,给朕伐木烧山,让这湘山变成一片焦土,以解朕心头之恨!”

左右的侍从们一听,立刻领命而去,他们急忙传召地方官吏,调集了三千名刑徒,这些刑徒们手持斧头、锯子等工具,还配备了必要的武器,浩浩荡荡地登上了湘山。他们不顾一切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将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光秃秃的山坡。砍伐完毕后,他们又在山上放了一把大火,熊熊的火焰迅速蔓延开来,将整个山头都笼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大火烧得满山通红,仿佛连天空都被染成了红色。经过一番折腾后,侍从们回来向秦始皇复命,报告说湘山已经被砍伐殆尽,并且放火烧成了焦土。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的怒气才算是消了一些,他觉得自己总算是出了这口恶气。于是,他下令启程回宫,一行人沿着南郡的道路快速行进,穿过了武关,最终平安返回了咸阳城。

又一年过去了,这已经是秦始皇统治的第二十九个年头。这段时间里,天下刚刚从长久的战乱中逐渐恢复平静,人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安定和治理的渴望。虽然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以严苛着称,法律条文也极为森严,让人们感受到了强烈的专制氛围,但与之前七国纷争、战乱不断的时代相比,现在的生活确实要安稳许多。至少,现在人们不再需要担心四面八方的战争和杀戮,可以安心地保全自己的亲人和家庭。虽然生活仍然需要辛勤劳动,每年都要竭尽全力地向朝廷缴纳赋税,但这样的日子对百姓们来说,已经算是太平盛世了。他们感激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很多恩赐,因此不愿意再生出什么异心,也不想再去闯什么祸端,只希望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所以,秦始皇在两次出游的时候,主要是遇到了些风雨雷电的自然现象,还有山神水灵的小恶作剧,它们似乎在隐晦地给他一些警告和提醒。除此之外,并没有听说有什么狂徒暴徒来捣乱,也没有发生冲撞御驾、惊扰尘土的事情。这样,秦始皇能够平平安安地出游和返回,对于他来说,这确实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自从东巡结束回到咸阳宫后,秦始皇就过上了非常享受的生活。他拥有六国的珍贵宝物,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赏;六国的精美乐器,供他尽情享受音乐之美;还有来自六国的美女佳人,陪伴他左右,与他共度美好时光,日夜欢愉。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简直是极致的快乐,所有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更何况,当时天下太平无事,不需要他花费太多心思去筹划和处理政务。他正好可以利用这段闲暇时光,好好享受这太平盛世的安宁和美好。因此,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出去巡游了,毕竟巡游要经受风霜雨露的考验,还要跋山涉水,实在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咸阳宫中坐享其成,岂不是更加惬意和舒适吗?可是这位君主啊,特别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就,又热衷于游玩,好像永远不知道疲倦似的。他刚刚回到都城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又开始计划着要出去巡视了。他心里琢磨着,去年那次东巡,玩得还不够尽兴,现在正值春天,天气又好,不如再去游玩一圈吧。于是,他立刻下令,准备再次东巡。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们,虽然心里可能觉得这样频繁地出巡不太合适,但谁也不敢直接说出来,只好按照君主的命令去准备。这次出行的排场,比上次还要大得多,仪仗队伍更加整齐,装备也更加精良。就连跟随的武士数量,也比上次多了一倍。他们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咸阳城,向着东方进发一路上,只见长矛利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要遮蔽了天空;战车骑兵密密麻麻,就像是天上的云朵一般。他们按照严格的队形行进,一排排像大雁一样有序地飞过,一队队则像鱼儿一样连贯地前进。在这壮观的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辆装饰华丽的御驾了。御驾里坐着的那位君主,长相奇特,性情残暴,但他却显得非常从容自信,驾车的六匹马也被他驯服得服服帖帖,没有丝毫的惊慌。好在修建的驰道十分宽敞,能够容纳许多人并排行走,所以皇帝的车驾能够顺畅地通过,没有受到拥挤的困扰。这宽敞的驰道设计得如此巧妙,似乎在为后面即将发生的故事做铺垫。道路两旁,青松挺拔,这些树木随着年岁的增长,枝叶越来越茂密,形成了一片片浓郁的绿荫。这些青松仿佛也在以它们独特的方式,为天子的出巡增添了一份庄重和喜庆的氛围,就像是在表达着对皇帝的欢迎之情。秦始皇行驶在这样的道路上,心情格外舒畅。他望着眼前的美景,心中充满了愉悦和满足。阳光透过青松的缝隙,洒在他的身上,让他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舒适。他一路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惬意。然而,就在车队即将进入阳武县境,经过博浪沙这个地方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惊险的事情。只听得一声巨响,一个巨大的铁椎突然从旁边飞来,直奔皇帝的御驾而来。

博浪沙这个地方,它坐落在今天的河南省阳武县,一直以来都是交通要道,四通八达,既没有陡峭的山岭,也没有曲折隐蔽的小径和茂密的树林。而且,这里已经修建了宽阔的驰道,车辆和马匹可以顺畅地行驶。秦始皇出行时,身边围绕着众多的卫队,他们高声呼喊,为皇帝开道,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因此,无论是远处的还是近处的行人,都早早地避开了这条道路,没有人敢去冒犯皇帝的座驾,更别提有人敢胡乱扔掷铁椎了。然而,就是这么巧,秦始皇偏偏遇到了这样一件离奇的事情。幸运的是,他福大命大,那个飞来的铁椎只是惊险地从御驾前擦过,最终落在了旁边的副车上,没有直接击中他。这一幕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但也让人感叹秦始皇的运气之好。在古时候,天子出行时,会有三十六辆属车跟随,这些属车也被称为副车,它们紧随皇帝的乘舆之后行进。这些副车中通常并不坐人,只是作为仪仗的一部分,所以那个飞来的铁椎虽然投中了副车,但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只是将车上的轼(车前横木)给击断了。当秦始皇听到那声异响时,他大吃一惊,所有的随驾人员都迅速围拢到他的身边,保护他的安全。一时间,场面变得嘈杂起来,人们纷纷议论纷纷。秦始皇努力镇定下来,他大声喝止了周围的喧嚣声,然后有卫士上前捡起了那个铁椎,呈报给秦始皇看。秦始皇看到这个铁椎,勃然大怒。他立刻命令武士们去搜捕那个胆敢行刺的刺客。武士们迅速行动起来,四处搜查捕拿,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刺客的踪影。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回来向秦始皇复命。秦始皇再次瞪大眼睛,怒气冲冲地说:

“这铁椎难道是凭空出现的吗?定是你们这些人来护驾时,让他趁机逃脱了。他跑不了多远,我定要抓住这个凶手,将他碎尸万段!”

说完,他立刻下令让当地的官吏立即行动起来,全力追捕刺客。官吏们哪敢怠慢,他们立刻严令士兵和差役们,在附近进行严密的搜查。这场搜查搞得家家户户都不得安宁,人人心中都充满了不安和恐惧。然而,尽管他们费尽心力,却始终无法找到那个刺客的踪迹。官吏们无奈之下,只好再次向秦始皇请命,请求延长搜捕的期限。秦始皇听后,更加愤怒,他索性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为期十天的大规模搜捕行动。他要求务必在这十天内找到凶手,并将其严刑拷问,以儆效尤。这场搜捕行动规模之大、力度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十天的搜捕期限转瞬即逝,但那个神秘的刺客却如同人间蒸发,始终未能被捕获。这真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让人感到既奇怪又无奈。秦始皇面对这样的结果,也是束手无策,但他并未因此停下东巡的脚步。他继续驱车向东,再次来到了海边,并登上了之罘山。在这座山上,他命令随行的文臣们撰写赞颂他功绩和德行的文章,并将这些华丽的辞藻镌刻在石头上,以彰显他的伟大和不朽。同时,秦始皇也没有忘记他对方士们的期望,他再次向这些方士们询问关于不死之药的消息。然而,方士们依然无法给出令他满意的答案,这让他感到有些怅然若失,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归家的念头。于是,在完成了这次东巡的既定行程后,秦始皇决定返回都城。为了避免再次走迂回曲折的道路,他选择了从上党地区直接驰入关中,匆匆结束了这次旅程。幸运的是,在返回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其他变故,这让他稍微松了一口气。但那一椎之险,已经足以让他心有余悸,难以忘怀了。

投掷那铁椎的是一位力大无穷的壮士,但遗憾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留下他的姓名,所以在这也不好随意编造一个出来。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位壮士的背后,有一位大名鼎鼎的主使,他后来为了报复韩国的仇恨,并助力汉朝的兴起,被誉为一代人杰。他姓张,名良,字子房。在《无双谱》这部作品中,张子房被尊为第一人,他的事迹和贡献都非常卓越,因此特地在这里特别提及他。张良是韩国人,他的家族背景也非常显赫。他的祖父名叫张开地,父亲名叫张平,两人都曾担任过韩国的相国,是韩国的重臣。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忠诚于国家,相继辅佐了五位韩国君主,为韩国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自然也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成为了一位有勇有谋、心怀天下的杰出人物。在秦国灭掉韩国的时候,张良还是个年轻人,还没有步入官场。尽管他家境富裕,有三百名家仆,但当时他弟弟刚去世,还未安葬,可他却将个人的悲痛放在一边,一心只想着为韩国报仇。为了这个目的,他毫不犹豫地将家里的所有财产都拿出来,分给了那些愿意为他效力的宾客,希望能找到人帮他刺杀秦始皇。然而,那个时候的秦国势力强大,威名远扬,让百姓们都非常害怕,连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惹祸上身,更别提谈论国家大事了。所以,张良很难找到和他一样,心怀复国大仇的志同道合之人。即使有那么几个力大无穷的勇士,他们也是把自己的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哪里敢去招惹秦始皇这个如老虎般凶猛的敌人,去触碰他那如太岁般不可侵犯的权威呢?因此,尽管张良多年来一直怀揣着这个复仇的志向,但终究还是难以实现。他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和冷漠的世态,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无奈和沮丧。张良心想,这天下如此广阔,何愁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呢?或许,我应该到远方游历一番,说不定就能遇到那位在江湖中声名显赫的大侠,借助他的力量来实现我的复仇之志。于是,他找了个游学的借口,踏上了前往淮阳的旅程。经过一番周折,张良终于打听到了仓海君的消息。这位仓海君在东方地区是个有名的豪杰,家里养了许多门客。张良立刻带上盘缠,满怀希望地前往淮阳,诚心诚意地求见仓海君。仓海君果然是个豪爽的人,他毫不犹豫地接见了张良,并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当话题转到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上时,仓海君也是怒不可遏,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张良见状,趁机发挥自己的口才,不断怂恿仓海君,激发他的雄心壮志。在张良的劝说下,仓海君终于被说服了。他为了帮助张良实现复仇的心愿,特意为他招揽了一位力大无穷的壮士,供张良差遣。张良对仓海君的慷慨相助感激不已,他知道,有了这位壮士的帮助,自己离复仇的那一天又近了一步。张良看到这位力士身材高大威猛,相貌堂堂,就猜测他必定不是普通人,于是对他特别关照,把他当作知心朋友一样对待。在平时的日子里,张良经常找机会测试力士的武艺和技能,发现他果然身手矫健,技艺超群,这是张良以前从未见过的。为了表示对力士的感激和信任,张良不惜将自己的衣物和食物都分给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诚意。随后,张良与力士推心置腹地交谈起来,把自己心中的复仇大计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并恳请他能够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没想到,力士一听完张良的话,立刻激动地站了起来,表示愿意为张良赴汤蹈火,毫无怨言。张良一看,就知道这位力士也是个像专诸、聂政那样的英勇人物。于是,张良大喜过望,他秘密地铸造了一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椎,交给了力士。他下定决心要和力士一起前往秦地,寻找合适的机会行动。在出发前,张良向仓海君道别,感谢他的帮助和款待,然后和力士一起踏上了西行的道路,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