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外骨骼采用新型碳纤维制作,搭配各种减震材料,使得装备既轻便又舒适,避免了很多麻烦。

总体而言,这个单兵作战外骨骼基础还算扎实,给后来的改进工作打下了良好根基,景熵他们的目标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做出优化。

为了让机械外骨骼的表现更好,景熵计划使用带有外部动力源的设计。

在高强度活动下,比如快速冲刺或搬运重物时,有充足的电力支持,而在平时行军时,则关闭电池依赖自身机构运转。

这样既不违背原始设计理念,又大幅增强了设备的战斗能力和防护效果。

为此必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机电子一体化组件,结合感知、控制信息以及机器人移动计算等多方面技术。

该设备不仅要保护穿戴者的身体并提供支撑,还需具备方便操控的功能,能够帮助执行特定动作。

此外还需要借助多种感应器实时收集数据并通过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从而快速响应佩戴者的动作需求,并加强他们的体能表现。

假如士兵原本最多只能跳一米远,那么通过这套系统的帮助,就能实现两米甚至五米的跳跃距离。

于是景熵立刻按照职能把手下人员分组:有人专注研究机械外壳;有些人侧重于传感技术;另一些人则关注控制系统;还有的则负责通讯与能量供应。

各个小团队之间虽各有侧重却又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整个开发流程。

期间需要综合运用诸如仿生科学及力学等领域的知识,并且需要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内,再依据相关算法解析姿态和预测动作,最终编写成适用的程序……整个过程复杂且繁琐。

正常情况下至少得花上几年才能完成全部工作,可景熵只给他们预留了几个月期限。

大家或许会以为他是严苛老师培养优秀学生,或者是自信心十足等原因,但真相很简单——因为他掌握了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技术。

就在今年,除了超音速潜水艇的整套图纸以外,景熵还得到了几份重要的军火设备资料。

单兵作战外骨骼只是其中之一,经过审慎考量他认为这种设备完全可以投入研发,还能迅速应用到实际战场中。

一方面可以在诸如三角洲战场或者阿布拉沙漠这样经常爆发小型冲突的地方大展拳脚;另一方面也能广泛装备全军各类部队。

当战士们在手填炮弹时候穿着这种骨架会更加省力便捷,搬举沉重炮弹变得易如反掌,并保证长时间持续高效战斗。

尽管现代化武器已有自动化装弹机制,但对于手工操作仍旧保留严格训练要求,因为某些特殊情况下人工仍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而且战场上变化莫测。

因此,根据景熵的观点此产品极具市场价值与发展潜力。

分完队伍后所有人都立即投身于各自领域忙碌起来。

事实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动力核心。

这关系到士兵们穿上新外骨骼后能否大幅度提高行动能力特别是弹跳高度;

其次是持续性问题,尤其是针对那些类似丛林中的激烈战斗环境,在没有补给点情况下电池寿命至关重要。

万一几天后电量耗尽不仅无助反而可能成为负累。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景熵特意带着几个专家专心攻克。

电池将是这款新设备的心脏所在;

其他的像感应装置、数据分析及预判等方面也很紧要,相对之下稍微容易搞定一些。

但电池这块就头疼多了。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有蓄电池,有锂电池,种类繁多。

想要续航时间长一点的,那得看看电动汽车上用的那些。

比如国内的许多新能源汽车,跑个500公里不成问题;而国外一些品牌甚至能跑到七八百公里。

不过这得是在理想条件下才能达到的效果,特别是冬天,冷的时候电池性能就会大打折扣。

士兵们总不能因为天气不好就不打仗了啊。

再说了,这种电动车的电池太大太重了,不适合单兵使用的小型装备,背着这么笨重的东西行动起来实在不方便。

执行任务时,空间是相当宝贵的,所以需要一款体积小巧又能装电能多的新型电池来匹配这款作战机械外骨骼的需求。

研发难度极高。

民间很多企业和团队倾尽心力财力才达到现在的水平。

而景熵居然想着几个月就要搞定这件事,可想而知有多么困难。

不过125厂已经启动了针对这款战斗装备的研究项目。

一百多号科研人员分成好几个小队,由景熵作为首席设计师带领着。

各个小分队主要依靠自身思考和团队讨论来推进研究,而景熵则会在关键时刻给出指导建议,以此来加快整个项目的进展。

如果完全依靠这些年轻的新手们,可能至少得花费三五年的时间才有希望出成果。

对于景熵而言时间太过宝贵,毕竟超音速潜艇才是厂里的重点。

至于这套战斗外骨骼装置,则是为了填补空闲,并同时培养一下新人。

他相信,这批人中肯定会有未来之星出现,能够担起主设之职。

在他的指引下,每个小组工作得有条不紊,比过去的一些开发项目进展快多了。

因为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相对较低,大家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积极参与进来。

参与感强烈的人工作起来更加积极投入,看到研发进度每天都在向前迈进,所有人都感到无比兴奋。

从前他们是被动地跟着景熵和李雨燕走,但现在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确确实实地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设备设计比较直观,加上之前景熵已经有了详细的资料支持,通过精细分工使得每人负责的任务都不重,整体来说压力较小。

这也是许多第一次正式参与完整开发过程的一次经历。

差不多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外骨骼的基本结构就初具雏形,虽略显粗糙,却也有了大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