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莽、千灵和风陵三大王朝均有千年的历史,尤其是风陵王朝,更是超过两千年。
风陵王朝一直是南方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不仅中央有两名入道境,北方将领中更有一位。
前段时间,南方的风陵关守将武延昭还突破到了入道境。
武延昭向来是忠心耿耿的,即便是突破到了入道境,也没有因此而作乱,反而是将此事上报。
因此,风陵帝在听到五言昭率领着风陵各关四万守军投降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相信。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可事实就是如此,武延昭就是在没有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就这么投降了。
风陵王朝失去了北方的门户,现在南方又失去了风陵关,可以说情况岌岌可危了。
现在的三大王朝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任何一个王朝覆灭,另外两个都不可能独自支撑。
三大王朝联合才能勉强抵挡住拓苍皇朝南方军队的进攻,这还不是整个拓苍皇朝的南方军队。
说白了,还是拓苍皇朝不太重视这三大王朝,轻敌了。
甚至连打烈风口这种事情都干出来了。
如果拓苍皇朝倾尽可南方的全部兵力攻打三大王朝,可能他们都坚持不了几个月。
三大王朝因为联姻和联盟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三大王朝的皇帝派出了使者,在千灵王朝的京都进行了一次会谈。
会谈的主要内容很简单,
一共只有三个选择。
其一,投降拓苍皇朝。
其二,投降大乾王朝。
其三,抗争到底。
至于等待拓苍皇朝内乱或者大乾王朝内乱,或者不再攻打他们这一点,
三大王朝之主已经不指望了。
现在南域的局势就是如此。
北方的连云和月丘王朝想要南下,
中间的拓苍皇朝开疆拓土,侵吞八荒,
南方的大乾,想要北伐。
虽然拓苍皇朝在南方遇到了阻碍,但是在北方和东西方向,他们均取得了战果。
连云和月丘王朝很默契地不再和拓苍皇朝争斗,转而开始攻打别的王朝。
北方的其他王朝基本上要面临着月丘王朝,连云王朝和拓苍皇朝的三方压力,根本坚持不下来。
就比如北方的金光王朝,也就是冷卿安他们的仇人,这个王朝在她们没有去报仇之前,就已经被覆灭了。
金光王朝是在二十几年前才篡夺冷氏王朝的,现如今不过二十余年就被灭了。
在拓苍皇朝与南方三大王朝战争的同时,北方已经被覆灭了三个王朝。
拓苍、月丘和连云很默契地各自吞并着地盘,瓜分着北方被覆灭的三大王朝。
北方现在唯一看起来比较能坚持的只有明月王朝。
其他几大王朝以明月王朝为中心抱团取暖,共同抗击两大王朝和拓苍皇朝的围攻。
至于他们能坚持多久,那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的南域很有可能只剩下这大乾、月丘、连云和拓苍四大王朝在斗争。
这一切都要从大乾的崛起开始说起。
因为李承泽直接一统了南方第三道分界线以南,一跃成为了仅仅在拓苍皇朝之下的最大王朝。
且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李承泽并不止于此,是有与拓苍皇朝争锋之心的。
拓苍皇朝想要急于证明自己,打败大乾,所以才会对风陵王朝动手。
不然按照封拓苍皇朝以往的规划,都是徐徐图之,且因为操之过急,才会有如此大败。
拓苍皇朝表面上是占领的风陵王朝三州之地,还是风陵王朝的北方门户,看起来是一场大胜。
但实际上以拓苍皇朝的国力,只拿了风陵王朝的三州,从战略规划上层面来说,肯定是失败的。
毕竟拓苍皇朝一开始想的是一路打到风陵关,与大乾王朝隔着风陵江对峙。
月丘和连云王朝同样如此,
本来是他们联合起来和拓苍皇朝对峙的,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大乾。
其实这件事对于他们是好事。
因为这样就会牵扯拓苍皇朝更多精力,必须在南方布防,这样一来,他们想要南下就变得更加容易。
也是因此,连云和月丘王朝不再和拓苍皇朝对峙,转而去攻打其他王朝。
正因为大乾的不断扩张,还有连云和月丘王朝的战略规划转变,导致了南域现在的局面。
因此,北莽、千灵和风陵三大王朝之主必须需求自己的一线生机。
风陵帝的意思很简单,他是想要投降的,但目前投大乾还是投拓苍还没有想好。
如果拓苍皇朝和大乾王朝从北方和南方进攻的话,他们是抵挡不住的。
尤其是大乾从南方进攻。
从大乾这些年开疆拓土的速度和战果来看,他们是抵挡不住的。
千灵王朝之主的意见不太一样,
他想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千灵王朝的使者摇头道:“陛下说了,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北莽和风陵王朝的使者倒是也没想到,千灵王朝之主这么铁骨铮铮。
不过他们想想也就释然了,
三大王朝的联姻和联盟本就是由千灵王朝之主一手促成的。
他会如此反对投降也是正常的。
至于北莽王朝之主,虽然取得了重要战果,但实际上他是更偏向于投降的。
北莽王朝也不安全,因为北莽王朝的南方可就没有烈风口这样的雄关了。
有北方烈风口这样一个雄关就已经很不错了,想要妄图有第二个,就属于是异想天开了。
北莽帝是更倾向于投降大乾的,这样烈风口这个北方门户才会显得更加有意义。
而且由于和西玄道很近,其实北莽之主是听说了霍去病在宝珠王朝的一些神迹的。
“将军真乃天神也!”这句话是现在的剑南道百姓用来形容霍去病的。
三大王朝的使者整整聊了一日。
投不投降?
投降之后能得到什么?
要不要以投降为筹码进行谈判?
这都是三大王朝之主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大王朝的意见虽然暂时不一,
但也没有因此而吵起来,
毕竟会谈的三人都只是使者罢了。
他们要各自回去书信转达谈话的内容,然后询问自家陛下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