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受的人自然是身居彭城的小霸王孙策。他本来期待能够找机会夺取徐州和兖州之地,奈何这刘备军根本就没有给他机会,依旧有大军在此地驻守。
更关键的是,曹操和刘备此刻竟然是对峙起来,颇有些要对峙到底的模样。
如今已经进入六月,眼看就要进入夏天,而刘备军与曹操军的相持还在继续。双方都有充足的后勤,加上双方的指挥者都相当的谨慎。
尤其是刘备在掌握机动优势的情况下,并不愿意使用屠戮对方控制区民众的方式去削弱对方的后勤。
这就让战局变得更加焦灼,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但是决定性的战役是根本没有。
当然,这本来就是战争的常态,在故事里,往往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会被记录下来,用漫长的篇幅来描述。
可是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在真实的历史上,相比于那一天的刺激,不过是漫长的战斗,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漫长对峙的结果而已。
尽管,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战斗,同样在燃烧着士兵们的生命。
战争就是这样,大多数时间看似毫无意义,大多数士兵留不下任何名字,可正是他们决定了最后的胜负。
至于在后方运输粮食等等服劳役的平民,他们更是不会存在于记录之上,只会留下岁大饥这样短暂的记录。
所以,顾南行和诸葛亮在后方,才会如此细致的调配每一分资源,更有效的调度物资,并且推动生产的发展。
因为这些绝不仅仅是通向胜利的筹码,同时也是在拯救生命。要知道战争中造成最大破坏的,可不仅仅是军队的破坏,军队行动带来的生产崩溃和瘟疫,才是真正毁灭一切的推手。
当然在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并不在乎这个,在他们眼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懂礼仪,没有祖宗可祭祀的平民与牲口无异。
(不论是在蓝星华夏,还是在这个汉代,祭祖这种礼仪,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行的。能够祭祖的连一般富有的豪侠都做不到。这些礼仪不做,或者不了解,那你就与蛮子无异。正如士子不会投靠鲜卑人一样,那些士子世家也不会投靠这样的匪。而直到宋代,理学发展之后,朱熹提出了普通人可以使用简化的礼法之后,普通人才算是拥有了祭祖和成为人的资格。特此备注,以说明把平民不当自己,把学会了礼仪祭祀的所谓蛮夷当自己人,这件事情在这个时代是常态。也要以此说明,为什么这个时代的士子对于爱民这件事情,往往只是做到很低的水平)
尤其是那些从一般豪族进阶到士族的,许多人其实有很强的摆脱他们原本身份的愿望,就会不经意间强化自己与普通农民之间的隔离。
就像是现在的小霸王孙策,就想要把徐州所有的民众动员起来,立即组织进攻,向着小沛发动攻击,至于这些民众的死活他也不在意。
没办法,刘备军和曹操军的对峙时间可能会很长,也可能转眼就结束。如果他不及时出兵,等到曹操和刘备军主力对峙结束,那么等刘备军主力有了空闲,毫无疑问孙氏的进攻计划就直接胎死腹中了。
而孙策已经向柴桑请求了援军,几乎所有准备工作都展开了,这个时候放弃,那对于孙策本人压力也是很大。
要知道,曹操和刘备什么时候想退兵都可以,他们可以自己判断局势,但是孙策终究还是孙坚的儿子,只是世子而已。如果他这样积极出力的大行动,居然是虎头蛇尾的结束,那很可能意味着他自己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这些加起来让孙策是方寸有些乱了。
不过,还是有人能够劝服他冷静的,此人不是他的好兄弟周瑜。因为周瑜同样希望进攻小沛,他的弟弟就战死在那里,他也一直觉得自己能够模仿曹操重创一路刘备军。
可是,还有一个人还维持着冷静,那个人就是鲁肃。
鲁肃鲁子敬在军帐之中劝说孙策和周瑜说:“二位若此时出兵,若胜则不可守,败则徐州尽失三思啊!三思!”
其实,鲁肃说得是实情。徐州虽然颇为富庶,但是最近几年也是战事频发,如果夏日这个时候出兵,那么秋收必然受到影响。
到时候,徐州的粮食产量不足,不能够支持前线屯住大量兵马,那么他们夺取了小沛,也很容易被背靠富庶青州,拥有大量粮食的刘备军通过消耗夺回去。
相反,进攻黄忠所率领的兵团不顺利,那很可能会让刘备军找到反击的机会,到时候徐州和下邳全都要丢。那可是真的赔大了,毕竟这个时候动员了一批士兵之后,真输没了可就真没了。
想清楚这些,孙策自然是只能偃旗息鼓。至于周瑜,也马上明白自己这么决策也确实是不合理,应当设法避免这样的局面。
“子敬(鲁肃的字)说得好,差一点我们就乱了方寸。这曹操和刘备真是两个小人,非要把战局拖下去,差点让我等犯错。”
周瑜这话等于是认可了鲁肃说的话,并且甩了一口锅给刘备和曹操。
对此,曹操和刘备自然没办法反驳,反正你说是就是吧。
只是,孙策不甘心的问:“那若是秋收之后,曹刘不分胜负,我军当如何出兵?公瑾(周瑜的字)、子敬(鲁肃的字)教我!”
见到孙策这么问,周瑜倒是很高兴地回答:“伯符(孙策的字),昔日霸王项羽有一范增不能用,而你这个小霸王能听子敬之言,当立远超霸王之功业!”
“哈哈哈……”孙策听到周瑜夸他也是爽朗一笑。
但是接下来也是眼神一缩,开始用心听周瑜的作战计划。
这个计划确实是让人难以预料,竟然是要帮助曹军,进攻兖州。
可是听了周瑜的解释,孙策和鲁肃都是连连称赞,称这个计划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方案。
毕竟,徐州和青州之地,曹操是拿不走的,那孙策自然可以考虑多拿点。到时候,只要刘备军兵力不足,徐州青州之地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