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运送的赈灾粮队,被山洪阻挡在了百里之外。”景方春将苏怀月引到一处僻静的地方,说道,“户部发来信函,说要延后半个月才能抵达。”
苏怀月望向正在专心学习编藤筐的老弱妇孺,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摩挲着袖口。
“大人可信任我?”她目光坚定而炽热,直直地看向景方春,“给我五日时间,我必定让幽州城的粮仓增添新的粮食。”
当夜,卫宅的地窖里悄然堆满麻袋。
苏怀月费了好半天的劲把东西从空间里扛出来,里面装满了面粉、大米和储存的蔬菜。
正当她想着该找个什么样的理由不引起人怀疑,只见地窖上方突然传来一道光亮。
卫彻举着火折子往里看,似乎没想到里面的人是苏怀月,有些震惊:“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
他步入地窖,看到周围满满当当的麻袋,瞳孔里满是震惊,“这些都是你弄的?”
和一个古代人解释空间的存在肯定是解释不通,苏怀月犹豫了一下后,说道:“这是我帮忙人家给我的感谢物,我留着也没什么用,不如都分发给难民,先挺过这半月,等朝廷的赈灾粮下来了就宽裕不少,总不能让大家都挨饿不是?”
系统做任务应该也算是帮忙吧。
“放眼整座幽州城,谁有这么好心,能给你这么多粮食?”
“就是有这么个人,姓系,以前在京城的老朋友了,这次他刚好路过这边做生意,我就想让他帮帮忙。”
扯谎扯的差点圆不上,苏怀月心都紧了一拍。
好在卫彻没再继续问下去,对此也不再怀疑。
“那明天我跟你一起把这些东西送到安置点去。”
苏怀月点点头,随后发现这个时间他不应该出现在这,反问道:“你呢,怎么这么晚还不睡?”
“百里外是郴州,正遇山洪,想从周边州县调些人手过去。”
卫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这山洪来得突然,郴州那边的百姓受灾严重,许多房屋被冲垮,庄稼也被毁了大半。朝廷的赈灾队伍虽然被困,但只要能打通道路,他们就能带来更多的物资和援手。景刺史希望我能尽快组织人马,赶在灾情进一步恶化之前,把救援送到。”
苏怀月沉默了片刻,心中暗自思索。
她知道,这次的山洪不仅仅是对郴州百姓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幽州城的挑战。
如果不能及时打通道路,让赈灾队伍顺利抵达,那么郴州的灾情可能会进一步蔓延,甚至危及到幽州城的稳定。
“我可以帮你。”苏怀月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卫彻,“我有一些办法,或许能加快救援的速度。”
卫彻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丝惊喜:“你有办法?快说说看!”
苏怀月点了点头,开始详细地阐述自己的计划:“我们可以组织难民中的青壮劳力,让他们参与到救援行动中。他们在安置点已经接受了基本的技能培训,身体素质也不错,能够承担一些体力活。而且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物资,制作简易的担架和救援工具。”
卫彻听后,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难民们若是能参与到救援中,不仅能为他们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生存机会,也能让城中的百姓看到他们的价值,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这里。”
“还有,”苏怀月补充道,“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让难民们学习更多的技能。既能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又能为救援行动提供支持。”
卫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的想法很周全。我会立刻去和景刺史商议,争取尽快实施你的计划。”
“等等,”苏怀月叫住了正要离开的卫彻,“我还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以组织一支小队,先行前往郴州,探查灾情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安排救援行动。我愿意带队前往。”
卫彻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我相信你的能力,但是美容铺子那边不是要准备开业,你能忙得过来吗?”
“美容铺子是小事,目前还在装修,也得一阵子,不碍事的。”
“那好,不过,你一定要小心。我会安排一些可靠的兄弟跟着你,确保你的安全。”
苏怀月微微一笑:“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第二天一早,苏怀月带着一批难民青壮劳力和卫彻安排的几名衙役,快马踏上了前往郴州的道路。
他们带着简单的行囊和救援工具,一路疾驰。
沿途,苏怀月不断询问当地的百姓,了解山洪的走向和受灾情况。
经过三天两夜的奔波,他们终于抵达了郴州。
眼前的景象让苏怀月心中一沉。
洪水已经退去,但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许多房屋被冲垮,街道上堆满了淤泥和杂物,百姓们衣衫褴褛,神情绝望。
苏怀月立刻组织队伍,开始清理道路,搭建临时的避难所。
在清理过程中,苏怀月发现了一个被冲垮的粮仓。
她立刻组织人手,将散落的粮食收集起来,重新装袋。
这些粮食虽然不多,但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几天后,随着道路的逐渐打通,朝廷的赈灾队伍终于翻过山丘抵达了郴州。
看到眼前的一切,赈灾队伍的负责人不禁对苏怀月竖起了大拇指:“你是幽州来的吗?没想到你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么多的事情。”
“你们领队呢?我一定要亲自表达感谢。”
苏怀月微微一笑:“我就是。”
“你?”男人的脸上爬满疑惑,似是在认真打量眼前这个女子,确定她不是在开玩笑。
周边跟着苏怀月来的两名衙役出来作证,“的确,苏姑娘是我们的领队,我们一路从幽州赶过来,用了三天两夜,一刻未敢停歇,还是苏姑娘果断,带着我们做了这么多。”
负责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敬佩的神色:“苏姑娘果然巾帼不让须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如此有效的救援行动,实在是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