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从新是跟浦哥儿一起回来的,一进门,三人就径直进了浦哥儿的书房。书房里的书籍和笔墨纸砚,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景春熙没有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地对景从新说道:“年后如果让你到文华书院读书,你可愿意?”
这话一出,浦哥儿差点跳了起来,眼睛瞪得圆圆的,显然被姐姐的决定惊到了。
他张了张嘴,差点抢话,心里忍不住嘀咕:要去文华书院,不应该是他去吗?怎么突然就轮到景从新了?
难道是他不够用功?还是姐姐不爱他了?
然而,景从新却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要读书,我也只在青山庄。”
景春熙微微挑眉,语气平静地劝道:“你的成绩去文华书院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走得更远。那里的山长可是有名的大儒,对你将来的科举大有裨益。”
景从新依然一脸坚定,没有丝毫动摇:“我知道姑母的期盼,但不用花费那么多的束修,我也一样可以学好。也请姑母和熙表姐放心,从新不会再提去铺子的事。”
听到这话,景春熙不由得有些惊讶。她原本以为景从新是冲着挣钱去的,没想到他的态度竟然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她忍不住问道:“你不是说要做账房吗?怎么突然改主意了?”
景从新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语气沉稳:“今天姑母特意给我们上了一堂课,从新听明白也想明白了。一切可以从长计议,不应该一时兴起就去做,否则欲速则不达,还有可能帮倒忙。”
他的话说得文绉绉的,颇有几分三舅舅和二表哥的风范。景春熙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后又试探性地问道:“如果让你去文华书院,是为了将来筹谋呢?”
浦哥儿听到这里,总算松了口气。他这才明白,姐姐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另有深意。
毕竟,如果他们以现在的身份进入文华书院,不仅束修昂贵,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注意,甚至招来仇家的怀疑。
但如果是为了报仇,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景从新显然也明白了景春熙的用意,他坚定地点了点头:“如若这样,从新去!有什么任务熙表姐尽管吩咐。”
景春熙见他答应得如此干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她继续说道:“那你就做好准备,过完年开学就去。不过,你得带个书童,哪个合适你尽管选了再跟我说。到时候,我会让景大哥给你们弄个新的身份。”
景从新想了想,毫不犹豫地说道:“能不能用六头?”
这话一出,不仅景春熙感到意外,连浦哥儿也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浦哥儿忍不住插嘴道:“我记得刚进庄子的时候,你和五头六头可没少打架。怎么现在反倒选他了?”
景从新不好意思地用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笑着解释道:“此一时彼一时,他们现在已经改了。
五头没去铺子前,他们两兄弟还商量说,想到了年岁想办法从军呢!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去混个小官当当,也早就想好了,到时候回来想办法疏通混进禁卫军去,或者就是守城门,也把原本弹劾大将军府的官员想办法嘎了。”
景春熙摇摇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倒是有这个胆!不过,总算没有鲁莽到现在就去杀人。”
景从新也摇了摇头,语气认真:“那不会,他们现在都听景大哥的,以景大哥马首是瞻。景大哥认为不好的事,他们绝不会做。
从新有注意到,六头没有五头力气大,也没有小蛮那么机灵,可他做事沉着冷静,从来不主动出头。这样的人不容易招人注意,也不会主动惹事,去了应该能帮从新不少忙。
如果有任务在,要个会读书的跟着我没有用。”
景春熙听了,心里不由得对景从新刮目相看。他不仅聪明,而且考虑问题十分周全。
确实,如果是为了复仇,任务中难免会有危险,有个武功厉害、行事沉稳的书童在身边,确实能提供不小的助力。
不过,景春熙并没有马上安排具体的任务。
她现在已经学会了谨慎行事,不会像以前那样鲁莽。她打算先告知娘亲,再跟师傅讨教一番,最后再做决定。毕竟,这件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
崖门村,
夜色沉沉,月光透过窗棂洒进屋内,映照出老夫人焦急的面容。
老夫人双手紧紧攥着衣角,目光紧紧盯着对面的景永诚和景长宁。
桌上放着一封刚刚送到的密信,信封上的火漆印已经被小心翼翼地拆开。
“信里如何说?”
老夫人忍不住又问了一遍,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和不安。
每回收到密信,景永诚和景长宁都会一起看,若非必要,他们从不会将信中的内容告诉老夫人,也不会让家里的其他人知道。
毕竟,这些密信往往涉及家族的大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祸端,家里的人知道了也是徒增担心。
然而,这一次却不同。
景永诚没有避开老妻,而是直接将信递给了景长宁,示意他先看。因为,这封信是景春熙写的。
景长宁目光迅速扫过信纸上的字迹。他的眉头渐渐皱起,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看完信后,他沉默了片刻,将信递回给父亲,低声说道:“父亲,我们得把事情尽快告诉大哥。”
景永诚目光在信纸上缓缓移动,脸上的表情也随着信中的内容而变化。老夫人见父子俩都不说话,心里更加焦急,忍不住催促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们倒是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