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丈夫的许诺,苗新很是激动。
只可惜,在顾林知道自己的身份后,几乎没做什么思考就拒绝了苗新搬过去与他们同住的建议,坚持留在顾大夫身边。
他说:“我是兄弟里唯一改姓顾的,我是爷爷的亲孙子,将来我会为爷爷养老送终,怎么能不和爷爷住在一起呢?”
顾林今年已经年满十二岁了,早已经是个懂事的大孩子。
这么多年,其实对于苗新的身份他早就猜到了,毕竟他们长着一张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的脸。
对于当年被抛弃,顾林没有太多怨言,他知道妈妈的无辜。
但让他搬过去一起住,那还是算了。
比起贸然插入别人的家庭,他还是跟着爷爷更踏实一些。
而且顾林想得很明白,星哥和冰哥还有岳山都走了,大哥早晚要结婚。
而年年虽然也是个孤儿,可那小子的身体太差,即便养了这么多年也依然是个小病秧子。
将来爷爷老了,能在他身边照顾的就只有自己。
爷爷养了他小,他必然是要养爷爷老的。
除了这个家,他哪儿也不会去。
对于顾林的选择,苗新很失望。
但失望之余,她即便不愿意承认,也依然悄悄松了一口气。
毕竟,如果儿子搬过去一起住,那家里总免不了锅碗碰了勺,继子的年纪和儿子相差只有两个月,将来万一闹矛盾她夹在中间也会为难。
儿子不住过去,谁也挡不住她对儿子好了,她可以肆无忌惮地去爱自己的孩子!
反正都在华林,又没有几步路,她每天都过来看孩子也没人能说什么!
所以苗新很痛快的就答应了儿子的选择,并且一如既往地继续对他以及对顾家其他孩子好。
刚过了元旦沈玉瑶就接到了司钦的电话。
知道司钦给自己打电话沈玉瑶还挺奇怪的,主要是这小孩儿几乎没给自己打过电话。
她担心是有什么紧要的事儿,几乎是一路小跑跑到的值班室。
“司钦,怎么了?是顾叔有什么事吗?”
听她气喘吁吁的,司钦赶紧道:“沈姨你别着急,我爷爷没事,我今天打电话来是想问问,你知不知道今年研究生开始招生了?”
“研究生?什么研究生?”沈玉瑶听得一头雾水。
司钦显然已经预料到了这个情况,于是道:“姨,大学招生你知道吧?”
“知道啊,不是你因为跟项目组耽误了吗?你叔那天回来还说你可惜了,还让你今年务必要去考呢。”
“嗯,研究生和考大学差不多,但是和考大学又不太一样。昨天我看到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招生启事了,我打算报名考中医大的研究生。
我昨天跟爷爷还特意去找了找别的学校的招生启事,然后看到工艺美术大学也在招研究生。
姨,我觉得你的条件很合适,爷爷也说你在绘画方面很有天分,让我告诉你要你一定去试一试。”
……
司钦的电话打的很长,他知道沈玉瑶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详详细细的跟她讲了讲。
这些年,还是因为最早与顾家一起生活时养成的习惯,沈玉瑶的学习一直没有丢下过。
她高中课本早就已经看得烂熟。
去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全国的年轻人都轰动了,沈玉瑶难免也有点动了心思。
与大多数年轻人希望通过考学改变命运,想要获取城市身份不同,沈玉瑶是真的想去学校念念书。
她从来没有进过学校,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知识,自己所会的一切全都靠自学。
校园生活对她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他们夫妻俩讨论过这个问题,程立言对于媳妇的决定一向是全力支持。
他甚至说如果沈玉瑶去念书,他可以照看孩子。
但……
这话听听就算了。
指望男人,特别是一个天天忙得脚打后脑勺的男人照顾孩子,呵呵。
加上报名的那段时间南熹一直在生病,发烧,咳嗽,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搞得大人小孩儿身心俱疲。
沈玉瑶想了想,还是算了。
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很难实现。
沈玉瑶原本都准备把这个上大学的梦想深埋入心底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接到了司钦的电话。
这电话就如同一个火花,让她内心的火焰再次燃烧了起来。
主要是司钦跟她说了工艺美术院校的情况,还有招生的专业,实在都是沈玉瑶很擅长,而且很愿意去学的。
而且司钦还说了,如这次一般对于考生只有年龄限制,别的没有任何附加要求的招生,估计只可能有这一次。
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毕竟,沈玉瑶只有一张初中毕业证。
以这样的资历,不抓住此次的机会怎么也不可能再考研究生的。
如今沈丞相年事已高,早在两年前就主动请旨从丞相位置上退下来了。
如今老爷子在家没事,心思都放在教授孙辈们的课业上了。
作为外孙,小毅也逃不掉。
不光小毅,南熹现在也开蒙了,每天都要抽出一个时辰跟着外婆学礼仪,学写字,学女工。
两个孩子通常会选择下午的时间过去,所以家里此时根本没人,静悄悄的。
沈玉瑶回到家坐在桌子前发了半晌的呆,根本无法做决定。
她最担心的当然还是如果自己去上学了,家里要怎么办?
虽然两个孩子如今都拥有了随意行走于两个世界的能力,但毕竟不能全靠父母照顾。
丈夫的工作性质,他根本不可能离开,如果自己走了,那就必须得把两个孩子都一起带着。
可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去完全陌生的京城,然后上学的时候还要把一个五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万一有点什么事——
沈玉瑶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搞定这一切。
但要放弃这个机会,可能再也不会有了。
“你干嘛呢?想什么呢怎么灯都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