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崔寄的这番以比喻来做的解释,不可谓不细致,况明透如阿璀,已然洞悉。

她道:“所以如今朝中的观望,一边是新贵事不关己的观望,一边是世家各有所图的观望……”

崔寄点头赞同,将方才暂时放到地上的杯盏碗碟等物,都照旧一样样挪回小几上。

继续道:“不过观望也只是观望,不会有什么变数了。薛公望既然已经被陛下的雷霆手段一撸到底,便代表陛下态度坚定,这样的态度放在那,若有人还看不清,那么他们便不适合混迹朝堂了。不过那些一个赛一个的人精,怎么会看不明白?所以新贵们观望的更多是陛下的态度,最聪明的做法便是作壁上观,所以新贵如今安静丢开手去的做法,陛下是满意的。”

“那么世家呢?不过废了一个薛公望和一个杨熙,如何便能笃定世家那边会就此放弃对抗重开科举?”阿璀想来想去,疑惑的还是这一点。

毕竟世家总还是都在那一个水果碟子里头,便是嫌隙再大,还能跳出去那个碟子不成?

崔寄明白阿璀疑惑的地方,笑问:“你以为先前方建德的作用是什么?”

方建德……

阿璀突然想起来,先前最先直接揭开薛公望刺杀之事与薛公望有关系的方建德。

那日在明德殿,阿兄借自己之口警告方建德,或许便是想借方建德之手彻查刺杀之事。

“方建德与薛公望是姻亲关系,但薛公望借幻术表演行刺杀事这个案子,却是方建德亲手督办,亲自结案的。在朝中上下眼中,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更真的真相……”阿璀揣度,“连方建德在此事中都是居中自保,甚至为避祸,丝毫不留情面,直接将矛头指向薛家,没有一点回护徇私之处。这便是告诉所有人,薛家完了,他们不必再对薛家的起复抱有任何希望……甚至是明晃晃地告诫所有人,安分一点。”

“正是如此。世家那些人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所以他们如今很安静。”崔寄继续道,“不过还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

阿璀疑惑看向他,等着他后边的话。

崔寄道:“陛下旨意废薛公望吏部尚书位的第二天晚上,宵禁之后,陛下曾秘密召见方建德,这事情你可知道?”

“唔……”阿璀想了想,约莫四五日前了吧,这事情她确实没有留意。

“看来是不曾留意?”崔寄见她模样,微微笑起来,“不过陛下秘密召见这件事这不重要,应该也就是为复命之事。但在陛下召见之前,那一整天,方建德可是将登门找他探寻消息的人一个个都见了。”

“那些登方建德门的人,应该都是原本与薛公望有牵扯的世家?”阿璀了然。

“没错……”崔寄道,“若说撤职薛公望是扯开裹着那些果子的帕子,停职杨熙便是让那帕子不可能再裹回去,那么离间帕子里头的那些果子便在此处,便是让余下的果子不可能再去寻个新的帕子。”

“离间?如何离间?”阿璀略一思索,忽然想起来,现在宴会中伤了崔寄的那个刺客,后来便是被大理寺提走的……

她顿时了然,惊诧道:“先前那个刺客?”

“是……”崔寄笑道,“那日我先留下刺客,其实也没有问出更多的东西。但旁人知道刺客在我手里留过一遭,便总会以为我问出了更多。本来这事情,也用不着大理寺插手,我自己便可以充当如今方建德的角色,但你阿兄偏偏觉得由大理寺经手更加名正言顺。”

“大约是阿兄心疼兄长受伤,不愿兄长再多劳累。”阿璀也明白了方建德在此事情中的作用。

大约便是那日刺客移交大理寺之后,这刺客之口,说什么与不说什么,便只由得陛下决定了。

“所以……刺杀之事,到底是不是薛公望?”阿璀最后问起。

崔寄摇头,但笑不语。

“不是他?”阿璀诧异,“那是谁?平国公……或是新贵那边?”

对于阿璀的猜测,崔寄倒是有一些诧异。

纵观整件事情,若是猜测是新贵那边的手段,毕竟两派相争政见不同,有此敌对的陷害手段倒也寻常,但是他确实没想到阿璀会猜到平国公身上。

“亦或是……平国公授意之下,反对科举之事的所有世家?”

这下崔寄的诧异更深,反倒是有些不敢置信了。

她一贯深入简出的,哪里看得到的这许多?

但只瞧崔寄此时的神色,阿璀便知道,自己的这个猜测,应该就最正确的答案了。

所以一切倒也明了了,刺杀之事本不是一人安排,这其中或许还有隐藏在深处一直未曾冒出头来的如平国公之类的手笔,但最后偏是薛公望顶了锅。

而阿兄与崔兄长也根本不在意真正的刺杀之人是谁,他们授意方建德利用刺客之口,以各种所谓的刺客吐露出来的消息,离间各个反对科举的世家。

有薛公望那个前车之鉴在,那些人为了甩开干系,保全自身,自然能避开多远便避开多远。

安静,而不起风波。

这便是最终的目的。

“所以这件事情,已经是结局了?”阿璀喃喃,“此局……陛下大获全胜”

“已然终局。”崔寄见阿璀神情淡然,不知她在想些什么,有心逗问于她,便道,“但最终一锤定音的结局只在一个,阿璀猜猜,在何处?”

阿璀微微垂首,将如今朝中自己知道的那些官员盘了一盘,想了好一会儿,忽然目光一亮,抬起头来,朝崔寄道:“你是说杜明芳?阿兄想让杜明芳补吏部尚书一职?”

“对,中书的旨意大约已经交门下了,也就在这几日了。”崔寄捏开袖子上不知何时沾上的一根头发,慢慢道,“杜明芳是个有好运气的人,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不过是最先表明了自己支持科举的态度,便将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之位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