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浓雾笼罩着清晨的叶府,医馆的檐角还挂着昨夜的雨珠。叶知秋跪坐在诊室内,正专注地为一位老者把脉。她的手指轻轻搭在对方的腕部,感受着脉象的变化。

\"寸关尺如何?\"父亲在一旁问道,目光严肃。这是今日的第一个病人,也是对叶知秋脉诊功夫的考验。

叶知秋闭目凝神,仔细体会:\"寸脉浮大,关脉平和,尺脉沉细...似乎...\"她略一迟疑。

\"不要犹豫。\"父亲提醒道,\"把脉要心中有数,诊断要果断。\"

\"是。\"叶知秋定了定神,\"老人家最近是不是经常头晕,夜间便多,还时常感到腰膝酸软?\"

老者惊讶地看着这个年轻的女子:\"正是如此!老朽这些日子就是这般症状,叶小姐如何知晓?\"

叶知秋正要解释,父亲却挥手示意她继续。她会意,又仔细诊了一遍:\"从脉象来看,是肾气不足,阳气上浮所致。建议以滋补肾阴为主,佐以降火安神。\"

\"说说你的理由。\"父亲问道。

\"寸脉浮大,说明阳气上冲;尺脉沉细,表明肾气亏虚。\"叶知秋解释道,\"这是典型的虚火上扰的征象。若不及时调理,恐怕会影响心神。\"

父亲满意地点点头:\"不错。知昭,你来开方。\"

大姐叶知昭上前,提笔沉吟片刻,开出一张药方。父亲看过后赞许道:\"方子中黄柏、知母降火,山茱萸、菟丝子补肾,配伍得当。\"

送走老者后,父亲对叶知秋说:\"今日你的诊断虽准,但还是有迟疑。记住,脉象变化瞬息万生,一丝犹豫,可能就错过关键。\"

正说着,叶知暖匆匆走来:\"父亲,城南李员外家的小姐又犯病了,请您去看看。\"

\"正好。\"父亲说,\"你们都随我去,借此机会教你们一些特殊脉象的辨识。\"

几姐妹跟着父亲来到李府,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正倚在榻上,面色苍白,神情憔悴。

\"让我先来。\"叶知昭上前为小姐诊脉,眉头很快皱起:\"脉象奇怪,时急时缓,不合常理。\"

父亲看向叶知秋:\"你来试试。\"

叶知秋轻轻搭上对方的手腕,忽然心中一动:\"这脉象...难道是情志所伤?\"

父亲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说你的发现。\"

\"脉来忽疾忽徐,心悸不宁,这是心神不宁的表现。\"叶知秋缓缓说道,\"而且我注意到,每当提起亲事二字,小姐的脉象就特别紊乱。\"

李员外在一旁惊讶道:\"确实,小女最近因为议亲之事,茶饭不思,整日郁郁寡欢。\"

\"医者治病,要先知其因。\"父亲说道,\"李小姐这病,药石难医,需要调理心境才是正理。\"

回程路上,叶知暖不解地问:\"父亲,为何让我们同去?那分明是个简单的案例。\"

\"简单?\"父亲反问,\"医道最难的,就是看透病人的心。知秋今日能从脉象中察觉到病人的心事,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叶知秋若有所思:\"是不是因为脉象不只反映身体状况,还能显示心理变化?\"

\"正是。\"父亲欣慰地说,\"这就是我常说的'脉随心动'。一个好医者,不仅要能诊断疾病,更要能体察人心。\"

回到医馆,几个徒弟正在习练诊脉。父亲取出一个特制的脉枕,这是用丝线制成的模拟装置,可以呈现各种脉象。

\"来,\"他招呼叶知秋,\"你来教他们辨别虚实二脉的区别。\"

叶知秋依言上前,一边调整脉枕,一边解释:\"虚脉轻取即得,重按则无;实脉轻重皆有力。要点不在于指力大小,而在于...\"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一个婢女跌倒受伤,被人抬了进来。

\"让我来。\"叶知秋快步上前,为婢女把脉。这一次,她的动作明显果断了许多:\"气血两亏,但无大碍。开副养血安神的药即可。\"

父亲走过来,亲自为婢女诊过,点头道:\"诊断准确,处置得当。看来你已经开始懂得了诊脉的要领。\"

傍晚,医馆终于安静下来。叶知秋独自留在诊室,回想着今天的经历。忽然,她想起一事,问正在收拾药材的父亲:

\"父亲,为何同样的病,脉象却会因人而异?\"

父亲放下手中的药材:\"这就是医道的奥妙。人心不同,脉象自然不同。就像方才那个李小姐,表面是身体不适,实则是心结难解。\"

\"那医者该如何应对?\"

\"以心合脉。\"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诊脉不只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体察人心的学问。你今天能从脉象中看出李小姐的心事,说明已经开始领悟这个道理了。\"

夜深了,叶知秋还在诊室里练习。她将手指搭在脉枕上,闭目感受着丝线的跳动。渐渐地,她似乎明白了什么:脉象如同生命的密码,解读它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一颗体察人心的慧心。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专注的面容上。这一夜的领悟,让她对医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诊脉不只是诊断疾病,更是在倾听生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