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李海潮,拜见蜀王殿下。”
李海潮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沉稳又带着几分谦卑。
“你带他来干嘛?”
李恪眉头微皱,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看向站在一旁的华老三。
如今负责锦衣卫事务的正是华老三,在李恪的印象里,华老三平日里办事机灵,可今天这举动,实在让他摸不着头脑。
“大王,他说他认识杜家人。”
华老三赶忙解释,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似乎生怕李恪误会。
李恪闻言,目光瞬间转向李海潮,上下打量了一番,开口问道:
“你认识杜铜?”
“回殿下,下官的姐姐正是他的妻子。”
李海潮不卑不亢地回答,神色间没有丝毫慌乱。
李恪听到这话,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是他的小舅子?”他追问道。
“可以这么说。”
李海潮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想着:
北方民间习惯称小舅子,不过大户人家通常都叫妻弟或者内弟。
没想到蜀王殿下竟用了这通俗的叫法,倒显得十分接地气,对李恪的好感不禁又多了几分。
“那好,你自己选,是挨罚还是挨打,本王向来是讲道理的。”
李恪双手抱在胸前,神色严肃,语气中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海潮一下子就懵了,满脸的惊愕与不解,
“殿下,我干嘛了就挨罚?”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委屈和疑惑。
“你姐夫干的好事啊。”
接着,李恪简单说了一下事情经过。
李海潮听完,恍然大悟,急忙解释道:
“殿下,您这是被那些管事的给骗了!
我姐夫若真想要哪个矿场,大可去参加京市监的拍卖,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名正言顺?
再者说,若我姐夫真打算从您手上抢矿场,我又怎会来向您提醒呢?”
李恪现在想起来了,还真是,昨天就是因为县尉的提醒,他才小心应对的。
李恪听到这话,猛地一拍大腿,满脸懊恼地说道:
“哎呀,我还是太年轻,竟着了他们的道!”
说着,他转头看向华老三,语气急促地命令道:
“赶紧去抓住他们,本大王非得弄死他们不可。”
李海潮适时地插了一句。
“不用了殿下,他们肯定跑了。”
谁知李恪这时候说:
“跑了不怕,我这就让我阿耶下发海捕文书,追到天涯海角都非得抓住他们。”
李海潮听到这话,便不再多言,毕竟事情已经涉及到当今陛下,他一个小小县尉,实在不便插话。
李海潮看着李恪懊恼的样子,这时候安慰李恪:
“他们跑了也是好事,最起码蛀虫没了,您不知道,他们当初耍的元家人团团转。”
“可这很气人啊,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
李恪又对李安静说:
“安静,快写奏书,直接交到显德殿去,我非得抓住不可,走魏征门,直接递交。”
李恪看向李海潮,不好意思的说:
“不好意思,差点打你了。”
“没事的殿下,没事我就走了。”
李海潮再次行礼,转身离去,留下李恪在原地,依旧沉浸在对那些管事的愤怒之中 。
------分---割---线---又---来---了---------
“砰!”
一只大手狠狠地拍在矮桌上。
“太可恶了!我们三家的铁矿都被抢走了!”
太原王家现任族长,满脸涨得通红,双手死死地攥着拳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怒不可遏地吼道。
身边还坐着长安大户,张谏议大夫和林谏议大夫。
二人也是满脸的怒气和幽怨。
林谏议大夫还有点埋怨王族长:
“拍卖会之前,我就说和琅琊王家商量一下你不听。”
王族长瞥了一眼林谏议大夫。
“他琅琊王家都是从我太原王家分出去的,我凭什么和他们?”
“哎哟喂,这都老黄历了,你怎么还揪着不放?”
“当年他们琅琊王家衣冠南渡,早就和我们分家了,我们太原王家有自己的骄傲!”
林谏议大夫都无语死了,什么老古董思想?
王家的祖先,是周朝的周灵王太子,晋。
后人为了躲避战乱,跑到了太原改姓王。
太原王家一直到汉朝都王家人的嫡系,可是在西汉时期,琅琊王家这个分支,逐渐越来越大。
到了东晋时期,甚至能代理皇权,真正的成为了大族,一举超过了太原王家。
琅琊王家,是秦朝大将王翦的孙子,王离在秦末带着部分族人,到了琅琊这个地方,成为了琅琊王家。
世家门阀的声望,取决于家族在朝廷的大官,越多越好,越高越好。
既然琅琊王的人都能代理皇权了,那肯定是大的没边。
当时有一句俗语形容琅琊王家,“王与马,共治天下。”,足可见当时的王家和皇权司马家被视为同等。
所有传承下来的世家,都有个共同毛病,就是看重嫡庶之分。
你琅琊王家明明是从我太原王家出来的,凭什么就敢反过来压我一头?
直到五胡乱华发生,大量北方汉人“衣冠南渡”到南方。
而王家当时是朝廷重臣,肯定跟着去南方。
这么一来,太原王家就留在北方,形成了南北两王家的局面。
后来太原王家又积极参加了北魏,琅琊王家参加了南朝宋,南齐,南梁。
南北方朝代,向来是互相对峙的。
两家都在敌对阵营,那肯定也好不了。
虽然现在南北朝早没了,但这份世仇却还保留着。
南北两个王家,可不只是在政治上敌对,战场上也互相拼杀。
你杀我太原王家人,我杀你琅琊王家人,慢慢的,就成了不可调节的矛盾。
太原王家能重新赶超琅琊王家,靠的就是李渊和唐朝的崛起。
李渊就是太原起兵,王家作为太原的顶级大族,怎么会不打交道。
李渊到任太原,想治理好当地,也得有王家人的帮助,强龙你也不能压地头蛇嘛。
如今的门下省谏议大夫,王珪,就是太原王家人。
门下省两个左谏议大夫,中书省两个右谏议大夫,一共也才四个谏议大夫。
除了王珪和魏征,就是在场的张大夫和林大夫。
这也是为什么,两人会来到王家商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