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锦衣卫是不怕那些当官的当兵的,但也还没到会随便欺负这些百姓。

李恪没想到法雅的影响力这么大,百姓会为了他阻拦拿刀的兵。

就在李恪束手无措之时。

只听见一声洪亮的“阿弥陀佛”,现在都安静下来。

李恪转身看向说话的人,而苏敏动作迅速挡在李恪面前,青衣也是站在李恪身后。

李恪只觉得这声“阿弥陀佛”声音洪亮,但是练童子功的苏敏是内行人。

这声“阿弥陀佛”,是依靠强大的内功发出的。

也就是发出这声的人没有恶意,不然肯定能伤到在场人的耳朵。

外功,就是那些招式和身法,例如什么劈、砍、挂、靠、点之类的。

内功,就是专门锻炼身体内在的,通常外功强大的人,都是内功强大之人。

因为习武是一项剧烈运动的项目,你的呼吸和吐纳就是最直接的表现。

一个不经常锻炼的人,只需要爬个五层楼的台阶就急喘气。

所以说,没有强大的内功,是练不成强大的外功。

苏敏正是察觉的这声音的不平凡,才会马上站到李恪身边。

声音洪亮,能直接把在场这么嘈杂的声音都压住,还不伤到人,这说明了这人能收放自如,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

李恪看向声音的方向,是个身穿布衣的中年和尚。

和尚也看向了李恪,这个和尚还对着李恪行了一个礼。

苏敏说:

“殿下小心,这人内功深厚,不是等闲之辈。”

对面的和尚说:

“殿下,不知他所犯何罪?为什么抓他?”

“妖言惑众。”

“他一直在宣传佛法,劝导百姓向善,何来妖言惑众?”

“大旱必然滋生蝗灾,这是自然规律,他却说这是上天的惩罚,难道不是妖言惑众吗?”

“殿下,佛说:黄金装佛装自己,遮盖如来盖自身。莫道升迁皆坦途,不修前缘何来今。

殿下信不信都无妨,何必抓他呢?驱赶他就是了。”

“不行,我今天赶他走,明天他还会回来继续妖言惑众。”

“殿下只需下达教令,不让他继续来此即可。”

大唐规定,皇帝直接下命令,那叫敕令。

亲王,公主的命令,那叫做教令,通常是给自己的属下颁布。

诏书就是以朝廷的名义发布,通常开头都是“门下”,因为门下省就是负责审核诏书,还有颁布诏书。

这三种都是属于在法律范围内,在不违背法律情况下执行。

一般情况下,是敕令大于诏书,大于教令。

甚至三个能同时存在,就看你执行哪一方。

圣旨不同,圣旨是高于一切,高于法律,是皇帝代表老天爷颁布的,必须执行。

而李恪虽然只是亲王,法雅不是他的属下。

但李恪兼任右金吾卫,右金吾卫又是负责长安治安的。

按理说,哪怕是尉迟敬德这个右金吾卫大将军来了,都不能命令法雅不准再继续这干。

但李恪是亲王,亲王的教令和金吾卫管理治安的权力一合并,就能这么干。

所以这个和尚说,李恪可以下达自己的“教令”,让法雅不准出来到处瞎转悠。

当初李世民就是因为自己兼任十二卫大将军,李神通是自己的属下,可以直接把一块地赏给李神通。

而李神通选择听李世民的教令,不听皇帝李渊的敕令。

亲王的权利就是这么大,因为亲王也是皇权代表。

不过一般亲王不敢这么干,因为这代表了和皇帝起冲突。

除非是像李世民这样功高到,皇帝必须专门为他创造出只比皇帝低的专属职位“天策上将”。

李恪一是不知道,二是因为这个和尚说的有道理。

李恪就同意这么干,对面的和尚就拿出一张纸给李恪写下来,然后张贴在法雅的这个篷子柱子上。

无论是什么令,都得有明确的文书,明示出来才能生效。

这个和尚明显比李恪还懂这些道道,让李恪对这个和尚很是怀疑。

法雅先是差点被抓,现在有人出来给自己解围,再不识趣就是真的想死。

法雅面对敕令跪地磕头,然后让人收拾收拾就离开了。

李恪看向那个和尚,和尚知道蜀王这是对自己有想法,也不得不转身对跟着自己的小和尚说:

“你们继续去城外施粥。”

小和尚们很懂事,接下来就不是自己能掺和的了。

和尚吩咐完,就对着一个方向伸出手,示意李恪跟他走。

这会儿才中午,李恪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解决了。

他也对这个和尚感兴趣,就跟着和尚一起去。

法雅是在西市和酿泉坊之间的路边散布谣言,和尚带着李恪又往北走过了一个坊,来到一个寺庙。

菩提寺。

这个寺庙明显不像山风寺那么香火鼎盛,来的人也不怎么多。

在主殿里,供奉的是达摩。

李恪不认识达摩,毕竟上辈子和这辈子都不信佛,怎么会关注跟佛有关的。

好在这个和尚讲解,原来在这个菩提寺,属于禅宗一派。

佛教内部和道教也一样,不是就一个山门,分很多宗派,什么禅宗,密宗,还有后来唐玄奘立起的法相宗等等派系。

禅宗的特点,就是不立文字,靠悟性,看你能悟出多少了。

真正让禅宗发扬光大,是六世祖慧能,现在的禅宗还是四世祖道信。

这位四世祖道信,在武德七年,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建立寺庙。

武德八年接过他师傅,禅宗三祖“僧璨”的衣钵,正式成为禅宗四祖。

从此,道信要求禅宗弟子要自给自足,并且在自己的寺庙立下“农禅并重”。

这和山风寺就不一样,靠捐钱过日子。

而且因为禅宗靠悟性,你悟出什么就是什么,那发展就千奇百怪。

这个菩提寺的主持和尚,他年轻的时候在隋朝只是个文人。

后来隋末大乱世,他散尽家财建立一支起义军成了首领。

但是当时这样的队伍多如牛毛,且队伍太小,只是占领了一个小县城就被隋朝军队打垮。

最后被一个和尚救下来,成了寺庙和尚躲避官兵的追杀。

后来大唐建立,虽然李世民平了天下。

但是这位主持依然觉得天下百姓过的不好。

他问自己的师傅,如何才能救天下的百姓。

师傅什么都没说,只是对着他竖起了一根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