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大蒜素#】
【青霉素在诞生之初被称为“神药”。
当时,甚至有形容青霉素“活死人,生白骨。”
虽然略显夸张,但也侧面说明了其药效之厉害。
所以,穿越回古代如果能够制取青霉素,妥妥的青史留名,少不得一个神医称号,或许还会被立庙供奉。
青霉素虽好,但步骤繁琐,成功率低。
穿越回去之后,或许终其一生仍无法成功制取青霉素。
这时候就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制取大蒜素。
当然,制造大蒜素也要选好时间点。
可查的时间节点为: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
所以,如果穿越,最好选择建元二年之后的时间节点,元朔三年更好,这是张骞返回长安的时间。
假如穿越建元二年,那就需要等十三年。
当然,如果你更不幸,穿越到文帝、景帝,乃至刘邦、始皇,甚至春秋战国、西周时期,那还是先考虑如何通西域。
华夏有句话:“药食同源。”
古人很早就发现大蒜不仅可以做菜,还可以入药。
主治: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泄泻,痢疾等。
《摘元方》记载:治脑漏鼻渊,就可以将大蒜切片,贴在足心。
鼻渊是中医病名,指鼻流浊涕,如泉下渗。
《昔济方》记载:治寒疟,独蒜一枚加黄丹,捣一千杵,制成蒜丸。
《直指方》记载:治暑风卒倒,用大蒜三两瓣细嚼,温汤送服。
《景岳全书》记载:治耳聋,用大蒜一瓣,一头剜一坑子,以好巴豆一粒,去皮,慢火炮令其熟,入在蒜内,以新棉裹定塞耳中。】
大秦,咸阳。
“薤白头不行吗?”
薤白头又称小根蒜、野蒜,华夏本土就有。
夏无且摩挲着腰间药囊,这野蒜自神农尝百草时便入药。
听后人介绍同属一科,应当也可行吧。
“足下难道听不懂人话?”
“若是薤可行,那就应该叫小蒜素。”
前方传来拖长的讥诮声,叔孙通广袖当风立在石阶上,腰间玉佩随着嗤笑叮当乱颤。
夏无且反讽道:“我若是没记错,昨日有人大包大揽下通西域之事,某就静候佳音。”
叔孙通拂袖而去,留下一句:“此事就不劳你费心!”
“儒家自有办法!”
【大蒜素:顾名思义来源于大蒜。
大蒜素与大蒜直接入药相比,药效更强。
其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如肺结核痢疾、疟疾、百日咳等。
也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湿疹、痤疮、疖肿等。
大蒜素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同时大蒜素还可以抑制胃肠道中的有害细菌预防和治疗胃肠道感染,对一些肠道寄生虫有抑制和去杀作用。
同时大蒜素还能去脂、降压、降血糖、防癌等。
除了药用,大蒜素还可以用作杀虫、杀菌剂,也用于饲料、食品。
除此之外,大蒜素还可以充当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物变质。
理论上只需要将大蒜捣碎后直接内服或者外敷,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
但如果想要疗效更好,更便于储存携带,就需要提纯大蒜素。
提纯大蒜素有三种主流方法: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
这里介绍乙醇提纯法。
先将大蒜进行粉碎,然后将蒜末与乙醇混合。
乙醇的浓度在60%~95%之间。
大蒜和乙醇的质量比在1:5~1:20之间。
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均匀,然后密封浸泡。
搅拌速度控制在100~300转每分钟。
浸泡时间一般为1~3小时。
但需要注意一点,大蒜素在高温下会失效。
当温度超过六十摄氏度时,大蒜素分子中的硫醚键可能会逐渐断裂,导致大蒜素的分子结构被破坏,从而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浸泡后还需要进行过滤和提纯。
过滤:用多层细白布。
得到的过滤液再进行过热蒸发掉乙醇,就得到了大蒜素。
大蒜素的保存需要选择干燥避光的环境。
保存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是在四摄氏度的环境中,较低的温度能够减缓大蒜素的化学变化。】
评论区:
〖60度就破坏了大蒜素,那我怎么蒸发乙醇?让它自然挥发吗?〗
〖他这里说的酒精需要蒸馏出来,用酒精混合大蒜,提取大蒜素保存。〗
〖乙醇即便不加热也会自然挥发,你火小一点不就行了?〗
〖这怎么小一点?〗
〖找个油灯,烧一下就马上退出来,等温度降下去,又放过去烧,只是麻烦一点。〗
〖控制温度啊!50度可以蒸发快点!自然晾干怕太久变质。〗
〖我都回古代了,怎么看温度?〗
〖造个水银温度计呗。〗
〖那我还得先造玻璃?〗
〖琉璃就成。〗
〖然后呢?〗
〖水烧开是一百度,慢慢试呗,穿越的早就找墨家,穿越的晚就找修仙炼丹的和工部,大致原理告诉他们,让他们去造。〗
〖他们行吗?〗
〖古人是古,不是傻,吕氏春秋就记载了冰瓶用来测试大致温度,古代工匠更是可以以火焰颜色来判断温度高低。〗
〖工匠:你不要小看了九族的羁绊。〗
〖穿越明朝还可以找万寿帝君,将现代科学理论包裹成修仙大道,让他去研究,他可聪明了。〗
〖确实聪明,没用正道。〗
〖我有个想法,把正德和嘉靖凑一起,再传授他们现代基本的科学理论,他们能不能造出蒸汽机?〗
〖能,明朝就有坦克原型了,并且记载在史书,不过应该是人力或者牲畜驱动的。〗
〖大蒜素能救政哥吗?〗
〖让始皇停服丹药,多吃素菜多运动,再配上大蒜素,理论上应该多活几年。〗
〖穿越去明朝,靠大蒜素,先救朱雄英,再救马皇后,然后救朱标,老朱能把你供起来。〗
〖如果是在战乱年代,大蒜素还能治瘟疫,这简直是活神仙在世。〗
〖略施小计,就可以黄袍加身。〗
大秦,咸阳。
扶苏停下脚步,双手微微握紧,心中思绪翻涌,他抬头望向身前的始皇,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急切。
“父皇。”
扶苏的声音低沉而恭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始皇微微侧身,目光如炬,早已洞悉了扶苏的心思。
他知道扶苏要说什么,无非是通西域、取大蒜、制造大蒜素。
“慢慢来吧。”始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的目光扫过身后的众人,最后停留在扶苏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天幕你能看见,我能看见,六国也能看见。”
扶苏闻言,心中一紧,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他明白父皇的顾虑,天幕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危机。
六国虎视眈眈,若能他们抢先一步造出火器,后果不堪设想。
“先制火器。”始皇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扶苏的思绪。
始皇目光如刀,直刺扶苏的心底:“没有绝对的武力,后面的都是空谈。”
扶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甘与焦虑。
“瘟疫都可治,那南越的瘴气?”
后方的王翦没听到始皇与扶苏的交谈,他的目光紧紧注视着天幕的评论。
若有大蒜素,南越或许不需要太多伤亡就可以平定。
但想要大蒜就需要通西域,通西域就需要打过去,打过去就会有伤亡。
想要减少伤亡,就需要酒精和大蒜素,逻辑完美闭环。
王老将军此刻才懂了后人视频中的那句话:“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