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胡椒:常见的有黑胡椒和白胡椒。

带皮晒干的是黑胡椒,去皮晒干的是白胡椒,此外还有绿胡椒和红胡椒。

西方人对香料的拥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腌制肉类,他们偶然发现胡椒和肉类的奇妙搭配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为一点他们心中的香料之王胡椒,欧洲人不惜一掷千金。

哥伦布说是去找印度,说来说去不还是为了那点胡椒、还有黄金吗?

而在中国张骞出使西域后,胡椒虽然引入,但一直是奢侈品的存在。

唐朝元载,官居宰相,抄家时查没胡椒八百石,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吨。

明朝于谦曾写诗讽刺说“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骚。”

并且在明朝,因为南洋的海外贸易胡椒进口量大增,官员俸禄有时都用胡椒来折算,胡椒也开始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大唐,长安。

“……何止明朝啊,俺们也是。”

“还拿牛羊当俸禄。”

太极殿内,李世民与皇后、太子皆不在,众人也不再拘谨。

“还行吧,真发钱你不嫌难搬?”

国内俸禄大多以粮食计算,比如两千石高官,指的就是能领两千石粮食。

不过很少全部发放粮食,一般折算为金、银、铜、奢侈品等同价值的物品。

但有的朝代不一样。

大明,应天府。

“发胡椒……”群臣怀念起大明刚立国的时候。

虽然国家穷了点、俸禄低了点。

但发的好歹不是粮食就是香料,偶尔给布匹,虽然要自己去变卖成金银,再购买成粮食,但总归是钱。

不过后来,陛下直接发钱,可既不是金银,也不是铜钱,而是大明宝钞。

若是像宋朝交子一样,有储备金还好。

可陛下哪管那么多,储备金没有,但纸张管够。

钱不够就印,纸才值几个钱,但印成宝钞,一文不值的纸却能瞬间价值百贯乃至千贯。

“哼。”老朱还能不清楚一群人埋着头想啥?

老朱嘴里碎碎念:“你们就不能体谅体谅咱?”

“咱但凡有一点办法,能给你们发宝钞?”

“咱难道是因为抠门吗?”

马皇后笑道:“是。”

“你就对一家人大方。”

老朱连忙反驳道:“家人和官吏一样吗?”

“一个是亲人,一个是佣人。”

老朱自知语言不当,声音极为小声,贴近马皇后耳语道:“这能一样吗?”

老朱也不傻,能把官吏当奴仆用,但千万不能说出来,这群人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

你把他当奴隶,他会感恩戴德。

但你要说他是奴隶,他敢嚷一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对他们还是好点吧。”马皇后太了解身边人的秉性,让老朱认错比母猪上树还难。

知道错,他会改,但别指望他认。

于是,马皇后对朱标吩咐道:“下次发放俸禄三分之一用粮,余下用宝钞。”

“待通航西洋之后,可换成香料。”

“妹子,咱们说好了的,后宫不能干政!”老朱连忙打断道:“你就直接安排上了?”

马皇后疑惑道:“哦,这不是你刚才在耳朵边对我说的吗?”

“说此事交给标儿,父子二人,总得有个人当恶人,有个人当好人?”

夫纲不振的皇帝有两位代表,杨坚与朱元璋。

杨坚是怕,而老朱则是爱。

“是咱说的,标儿,你且去做!”老朱随即又小声对马皇后耳语道:“只此一次,再有下次……”

马皇后笑盈盈的问道:“怎么?废皇后还是发配冷宫?”

自己的婆娘,自己宠,老朱耳语道:“罚你再给咱生一百个孩子。”

“讨厌,不知羞!”

夫妻二人的耳语,朱家兄弟自然是听不见的,但看二人神色,朱家老二分析道:“娘哄爹,像哄小孩一样。”

朱棣补充道:“爹又调戏娘了。”还伸手一指:“你们看,娘的脸都红了。”

“哎呦”x2,二人屁股都被朱标踹了一脚。

“夫子难道教你们背后议论父母?”

“罚你们抄孝经!”

“十遍!”

孝经约一千八百字,十遍就是一万八千字,二人泪眼朦胧的望着大哥。

大哥,可怜可怜我们吧,手会抄断的。

朱标不为所动,并道:“明天上朝时交给我!”

“若是交不上来或者找人代笔!”

“吾棍也未尝不利!”

老二与老四对视一眼,得,抄吧。

再惹下去,说不准省略抄,直接打。

老朱打儿子,朱标会求情,会帮忙拦着。

但朱标揍弟弟,老朱负责递棍子,马皇后负责拍手叫好。

【辣椒:原产美洲,自带的辣椒素是在野外生长时防止被动物食用的。

常说辛辣,那什么是辛,什么是辣呢?

古人把葱、薤白这样的刺激性味道叫做辛。

比辛程度更刺激的,比如生姜、食茱萸、芥末这种就称之为辣。

辣椒在明朝通过东南沿海贸易进入中国,最开始只是观赏植物,直到康熙年间才在贵州等地区食用。

主要原因是穷苦人买不起高价盐,就用辣椒来代替盐增味。

到清中后期已经风靡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但直到民国重辣的菜依旧是低收入的代表,高档餐馆都不重辛辣。

晚清重臣曾国藩是湖南人,吃点辣椒都得偷偷摸摸的怕被人家笑话。

后来随着人民战争的胜利,以及改革开放后川菜的风靡,辣椒重塑了中国人的味蕾。

辣椒传入中国400余年,可真正被全国人民普遍接受,也不过40年的时间。

辣椒刚传入中国时,管它叫番椒,这个很好理解,明代称外邦为番。

同时期葡萄牙人也把辣椒传到了日本,日本人管葡萄牙人叫南蛮,把辣椒叫南蛮胡椒。

而日本人又喜欢把外来的产物加个唐字,比如便利店里我们知道的唐扬鸡肉串,于是日本人管辣椒就叫唐辛子,听起来像是一个中国产物。

而随着万历朝鲜战争由日本人将辣椒传入到朝鲜,朝鲜人觉得这玩意儿辣辣的又是从倭国来的,就把辣椒叫做倭芥子。】

大唐,长安。

“唐辛子……”魏征问道:“这倭国该不会因为仰慕大唐,所以才在食物面前加唐吧?”

“还真有可能。”程咬金一板一眼的分析道:“往前只有汉可与大唐媲美,可那时倭岛邦国林立,还是未开化的野人。”

“后面宋不必提,俺们自己后人都看不上。”

“清就算了,只剩元明。”

“但那时有倭寇作乱,怎么看也不像仰慕,反而像胡人,时时刻刻想入主中原取而代之。”

“唯有我大唐,既强盛,恰好倭岛又落后,仰慕反倒是理所应当。”

殿外,李渊示意众人不许行礼,偷偷立在窗边,本想听听这些人会不会对自己有些大逆不道之言,毕竟都是一群反贼!

可听得程咬金之言,也不由得心花怒放。

这是朕建立的大唐,万邦来朝,被后人夸为盛唐的大唐,被蛮夷仰慕的大唐。

魏征问了句废话:“哦,那大唐为何而兴盛?”

程咬金不假思索的答道:“当然是因为有陛下。”

“若无陛下,何来今日之大唐?”

“若无陛下之雄才大略、虚心纳谏、爱民如子、任人唯贤,何来以后之强盛之大唐?”

程咬金说的是真心话。

俺老程这辈子没服过几个人,陛下是一个,并且高列榜首,随即想起后人说陛下是开国之君的言语。

程咬金笑着说道:“难道是靠太……”

“咳咳咳!”殿外,李承乾连忙咳嗽两声,拉着黑脸的李渊入殿。

“臣等拜见上皇!”

李渊瞪向程咬金,没好气的说道:“大喜之日,免礼,你们接着聊你们。”

程咬金恶狠狠的瞪向魏征,你个死老头,又坑我!

魏征双手一摊,我也很无辜啊。

我是真没看见太上皇立在窗外!

真真的,你不信,我可以指洛水为誓。

而且谁知道你居然敢编排太上皇?

“知节,”李渊亲切的称呼起程咬金的字来,说道:“朕最近偶感风寒,太医给朕开了药,但这药引极为难寻。”

“裴寂四方打探,方而得知,此药引,大唐只有知节家才有,不知爱卿可否割爱?”

殿外,裴寂欲哭无泪,太上皇太记仇了!程咬金是真敢把我堵在家里揍的。

殿内,程咬金已经想好了史书会如何记载自己的死因……

完了,太上皇要学商纣王,要我的七窍玲珑心!

李渊见程咬金苦着脸,揾怒道:“爱卿可是不愿?”

你背后编排朕!朕给你点小小的处罚!你居然还不主动一点?

“臣愿意。”程咬金双手撕开衣襟,闭上双眼。

死就死吧,陛下会照顾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的。

李渊看不懂程咬金的行为艺术,不过想想也合乎情理,听高明说他刚才已经亏了四头牛,朕再要两头,这可就六头了。

气急攻心,也不是不能理解。

“行吧,后天把两头牛给朕送来。”

“记住,要上吊自杀的牛。”

程咬金:“啊???”

就这个啊?吓死俺老程了!

“嘿嘿,明日就能送到,臣送上皇四头。”程咬金连忙收紧衣襟,拱手行礼解释道:“俺家的牛最近为情所困,动不动就上吊自杀。”

“哼,知节家的牛可真是通人性啊!”李世民走进殿内,没好气的说道。

别人不了解,朕还能不了解?

你露出胸膛干嘛?

不就是以为阿耶要杀你!

没出息的玩意儿!

李世民不气程咬金杀牛,也不气他编排太上皇。

只是气他居然“英勇就义”!

朕在你心中,难道连臣子的命都保不下来?

大唐是朕的大唐,太上皇想杀谁,也得看朕同不同意!

“阿耶,你怎能坐在这里?”李世民连忙搀扶起李渊,让他上坐。

李渊不起,拉着李承乾坐在臣子的位置就不挪窝。

“那是皇帝的位置,我是太上皇,我不做。”李渊连朕都不用,开口闭口就是我。

这话说的李世民没法接,现定礼制决定太上皇与皇帝同在之时如何坐?

还是和李渊掰扯太上皇和皇帝谁打?

两个都没法讨论,也没法提。

“陛下,不如改成家宴?”魏征提议道,改成家宴就没这么复杂,父亲坐上位理所应当。

“有理,百善孝为先,阿耶请上座。”

有台阶,李渊顺着就下。

发发恼骚行,真不给二郎面子,这可就没必要。

“那臣等告退。”

既然是家宴,臣子们也识趣,况且太上皇今天一看气就不小,到时候和陛下吵起来,受罪的还是自己。

也不用担心太上皇想复位,且不论百官同不同意,陛下能打太上皇十个。

“不行!”x2。

李渊:“君臣一体。”

李世民:“对,诸位与我情同手足,如兄弟一般,自然是家人。”

李渊:“对对对,朕与诸位情同父子!”

“对吧,裴寂?”

……,混账叔德,居然占我便宜!

早知道当年,干脆跟着秦王一起从玄武门进来!

裴寂无论心中如何咒骂,脸上终究还是挤出了个笑容:“对!”

【姜:姓氏的姜和香料中的植物姜原本不是一个字,汉字简化,把原本吃的姜字统一成姓氏的姜了。

姜子牙号称百家宗师、百家之宗,当然也有说是百家之祖的,不过一般认为周公才是百家之祖。

姜在植物界也有着百菜之祖的称号。

先秦时正餐吃肉一定少不了姜。

孔子就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

不能没有姜,但也不能吃多。

“阳朴之姜、招摇之桂”指的就是广西的肉桂和四川的生姜,这都是世间珍品。

《后汉书.左慈传》记载:曹操得到松江鲈鱼后,感叹道“松江鲈鱼都有了,怎么能没有蜀中的生姜呢?”】

东汉末年,公安。

“嘿嘿,那也要他打的进来。”关二爷还是疼爱弟弟的,只是轻轻的给了张三爷两个爆栗。

关二爷给张飞解释道:“不用打进来,我们可以卖给他。”

张三爷惊呼:“二哥果然与曹贼是真爱!”

爱之深,打之切,如先生惩罚学生一样,关羽让张飞伸出右手摊开,又用木棍当做戒尺重重打了上去。

“让你读书,你不读。”

“管子之言都不知道!”

“就如蜀锦一般,”刘备笑着解释起来,又对诸葛亮行礼说道:“备遇先生,如太祖高皇帝遇酂侯与留侯。”

蜀锦对季汉众人而言,用处不大。

虽然是奢侈品,但季汉此时的目标是匡扶大汉、一统天下。

在没有成功之前,众人吃些苦头、节衣缩食是发自内心的,况且刘备带头勤俭,众人总不能比主公还奢侈吧?

但此物对吴地以及曹操治下的贵族们可是不可或缺之物,谁当皇帝也不会影响我们享受!

明明是资敌之举,但曹魏屡禁不止,到后来,曹魏皇帝自己也爱上了,连魏国赏赐给辽东胡人用的都是蜀锦。

张三爷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就是用奢侈品去换钱呗。”

“唉……”,刘备叹了口气,三弟能想到这个份上,已经属于是进步了,还是别骂他了。

【唐代李商隐还有诗特地提到蜀中生姜。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之前提到了张翰的莼鲈之思,由此可见只要专心做个吃货,能在历史上留名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都提到吃货了,哪能没有苏东坡呢?

苏东坡连喝茶的时候都得放生姜,还是他引以为豪的养生秘方。】

北宋,承天寺。

既然决定为了新大宋而奋斗,二人决定今夜一过,便轻装简行,先去找王安石。

今晚或许是余生里最宁静的一个夜晚,二人决定饮酒观天幕,彻夜不眠。

“这就是你一直偷藏着的长寿秘方?”张怀民觉得有些好笑。

苏轼的长寿秘方,任凭自己如何诓骗,他一字不提,还说:要想知道,得安排份他未曾尝过的美食。

嘚瑟啊,接着的嘚瑟啊。

从后人的言语中“连”,一字便可而知,此事不靠谱。

“饮酒,饮酒。”

苏轼无语了,自己还想靠这个秘方与别人交换,品尝些不外传美食,这下是不行了。

【除了常见的生姜,还有两种姜,我们经常也能看到:姜黄和高良姜。

姜黄也叫黄姜,在南亚、中东广泛食用。

印度咖喱之所以黄的,其实就是因为有姜黄。

我国西北也有用姜黄来给面食等上色调味的。

而高良姜也叫蛮姜、良姜。

“蛮姜豆蔻相思味,露似真珠月似弓。”

蛮姜就是高良姜,一般在中药上用的比较多,十三香里也有它。

高良姜的果实,也是香料,叫红豆蔻。】

弹幕区:

〖冬吃萝卜夏吃姜。〗

〖男人不可百日无姜。〗

〖姜茶发汗,生姜除寒湿。〗

〖我们湖南人喝茶也放姜。〗

〖湖南还有生姜豆子茶、芝麻豆子茶 、擂茶里面都放姜。〗

〖老虎姜听说过没有?〗

〖老虎姜是黄精,也是中药材。〗

〖苏东坡在那年头活60多岁,那可不得自豪?〗

〖苏轼不是四川的,祖籍是我们河北的!我们是三苏故里?〗

〖苏轼从生下来开始二十岁才首次出川,还不是四川土生土长的?〗

〖就是,连史书和教科书,都写的四川眉山,真就为了旅游资源,脸也不要了?〗

〖苏轼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爷爷的父亲,爷爷的爷爷,都是四川眉山人。〗

〖河北所谓的三苏故里,指的是苏轼的先祖,唐朝时期的宰相苏味道。〗

〖对,况且武则天时期,苏味道就被贬眉山,从此就在四川落户。〗

〖还三苏故里,不如改成王莽故里,他还真是河北人,还当过皇帝!〗

“啧啧啧。”酒店内,十七触灭烟头:“这都能吵起来?”

嘴上嘲讽着,手上却没停,暗搓搓的也发了条弹幕:“苏轼是四川的,汉中、重庆、遵义都是四川的!”

十七再次按下暂停键,手机放在一边,在包里翻找起充电器来。

而输入法也没收回,二十六键就这么明晃晃的挂在天幕上。

大秦,咸阳。

“李斯,可曾看清刚才那些番邦文字闪动?”

李斯感叹道:“看清了,当真是简单。”

拼音并非现代独创,在古代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大约分为五种。

读若法:被注字的读音同某字或像某字。

叶(xié)音法:为了诗歌押韵而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是一种错误的注音方式。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用来注音的两个汉字,前一个称为反切上字,后一个称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称为被切字。

譬况法:通过对被注字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进行描写来注音。

直音法: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

还有第六种,纽四声法:出现在四声被发现之后,也就是南北朝的齐梁之后,纽四声法是直音法的补充和发展,当无法找到好认的同音字来注音时,就找一个只要声、韵相同的字,再指出其声调就行了。

而大秦,不巧,用得还是最原始的,晦涩难懂。

大秦,实用主义,管它什么番邦蛮夷,只要管用,都可以用。

“只是这后世口音……”李斯有些为难的说道,终究不比明清,相隔两千年,读音差别太大了,用现在的还是后世的?

“臣觉得,应该用后世的。”叔孙通建议道,统一文字原本很难,统一口音原本也很难。

但天幕人人都能看见,并且让人能听懂,岂有舍简单而用复杂之法。

“用后世的!”始皇一锤定音:“接着看,看天幕会不会播放后世如何教幼儿识字。”

如果不放也没事,靠着如今对后世的文字的释读,创造一套东西不行,知道结果、有了工具还不能倒推吗?

比如h+a+n,后人读作汉,呵+俺=汉。

历朝历代都有类似想法,华夏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没有人会真的守着祖宗之法一成不变。

真的叫嚷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傻,这种人很少。

而另一种人是坏,因为没有考虑到他的利益或者损伤了他的利益,于是搬出祖宗之法。

清朝虽然是个例外,防汉大于防外,乾隆也老了,对普及教育完全没兴趣,但刘墉一句话还是打动了他。

“我们不教,难道反贼也不教吗?”

“他们得一分民心,我们便失一分。”

乾隆在宫人伺候下站起身来:“退往关外。”

对老年乾隆而言,自己还能活几年?

大清只要没亡在自己手里,那自己就是十全老人。

刘墉悲愤道:“可关外真能退回去吗?”

不提以后,若是反清复明成事,他们会任由我们在关外生活吗?

乾隆默然良久,叹了口气说道:“允许汉八旗……被朕除旗之人,允许交钱复旗。”

“你与纪晓岚牵头,按后世注音法,理个模板出来。”

“允许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及其家眷亲属学习。”

“皇上……”刘墉还想再劝,可乾隆冷哼一声,只得作罢。

注音法,不难,从明后中期就有人尝试用简单的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如今根据天幕倒推,一个月之内就能做好。

可到了如今,复旗要钱,还只教八旗子弟。

刘墉望向墙壁,似乎能透墙而视,看到崇祯帝自缢的煤山。

大清真的还能长久吗?

是皇上还是太子会在煤山自缢?

到那时,会有王承恩恭送上路吗?

刘墉不知道,晃晃脑袋不去深想,说道:“那臣与纪晓岚,先行告退。”

纪晓岚虽然不知道刘墉为何言语中要带上自己,但能走是好事。

谁愿意伺候一个喜怒无常的糟老头子?

今日的美肉未曾食,今日的美女未曾御,当真是心痒难耐。

“臣与刘墉,先去做准备工作。”

『历史偏差值,百分之十五。』

手机上的文字一闪而过,十七正忙着和酒店插头较劲。

“谁设计的插头,插不好插,取不好取!”

十七用力一怼,充电器终于插上了,拿起手机,收起输入法,轻触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