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姑娘家我知道,他爹叫蒋大头是个老实人,以前跟着你正信大爷揽过活。”刘年氏领着小丫头,走进屋说道。

“那还行,准备时候办事?”

“还没定呢。”张兰英解开麻袋绳,开始往外面掏东西。

刘平安给刘年氏搬了把椅子让她坐下,提议道:“要不放在大年初二吧,那时候放假都在家,人多热闹。”

“日子定哪天不是你我说的算,得让你五太爷看日子。欸!你小子这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大衣?”张兰英掏出绿大衣问道,她有些老传统,对选定结婚的日子看得比较重。

“雪茹前些年给做的,我一直也穿不上,奶奶知道。”

“你就骚包吧,这么好的大衣还穿不上?你不穿,我穿,这罐子里是啥?”张兰英又掏出两个黑漆漆的瓷罐,随手放在桌子边。

“我滴个老娘哟!您小心着点,这个玩意老金贵了,是我给奶奶和大爷爷配的养身丸,每天早上吃一粒。”刘平安赶紧把两个罐子往里挪了挪。

这可是好东西,以百年人参为主制作而成,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身体,延缓衰老,最合适不过。

张兰英不以为意道:“能有多金贵?还不如让你奶奶每天吃顿猪肉呢。”突然又絮叨的骂道:“你个小兔崽子,怎么又给你爹带烟了?现在家里有钱,他想吸他自己会买,你过两年就要结婚了,手里得留点钱。”

“嗐!没事,雪茹有钱。”刘平安笑嘻嘻回道。

张兰英蓦地一抬头看向刘平安,这得多不要脸才能说出这话,自己造的什么孽,怎么生出这么个玩意?

刘平安被老娘看得毛楞楞的:“我脸上有东西?”

张兰英没理他,对小丫头说道:“宛莹,你去里屋把针线筐子里的锥子拿给我,咱们今天看看你二哥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小丫头捂着肚子“咯咯咯”笑得前仰后合,补刀道:“妈,锥子不行,我去给你拿锤子和凿子。”

“你个小没良心的,你雪茹嫂子给你买了那么多好吃的,你还想害你二哥。”刘平安抄起小丫头举过头顶,“恶狠狠”的吓唬道。

“咯咯咯”小丫头笑得更大声了:“二哥,你在把我扔高点。”

刘年氏用拐棍轻敲了一下刘平安的屁股,笑着说道:“快把你妹妹放下来,要是摔着她,我饶不了你。”

“老太太,你也不疼我了,雪茹可没少领你去戏园子看戏。”刘平安“委屈”的继续揭着“老底”。

刘年氏不吃他这一套,欣然的不讲理道:“那是我孙媳妇孝顺我的,和你有什么关系?”

“说不过你们,我去蔬菜大棚那边转转了。”刘平安把小丫头放下来,往屋外走去。

“二哥,等等我,我也去。”小丫头追了出来。

“走着。”刘平安背着手走在前面。

刘宛莹撒娇道:“你背我走。”

刘平安只好蹲下身,讨好道:“小姑奶奶请上轿。”

“二哥,架?!”小丫头趴在刘平安的背上,不按套路出牌,扯着他的衣领叫道。

嘚!这是把自己当成马了,刘平安也不在意,背着她先是去了自己的院子。

这个院子没种菜,种了两棵果树分别是石榴和柿子树,还有四个小花园,里面是到处搜罗来的各种花花草草,夏天一到满院飘香。

大哥的那处院子就不行了,里面不仅种了菜还养了二十多只鸡,要不是刘平安拦着,张兰英差点把猪圈也放了进去。

兄妹俩在里面转了一圈后,往村后走去。

走到半路,碰到了王涛,摩托车上拉着一群小屁孩,车子停都没停就听到他放了一句屁:“二哥,你去哪?我带你啊。”

等刘平安再次看他的时候,这货开着摩托车已经在十米开外了。

“小妹,你说王涛贱不贱?”

“贱,等回到家,我让王波哥揍他。”

“揍他没用,你得让他心疼,等回到城里,你把他的零花钱在给他找出来。”

“自从上次他床底下攒的钱被大姑没收后,他现在藏得可严实了,我找了好几回都没找到。”

“没事,先让他多攒一段时间,到时候我帮你找。”

“好哒!”

.....

兄妹俩说着聊着来到蔬菜大棚基地,占地将近二十亩,一排五座,总共七排,大多是种植的一些常见菜,比如番茄、黄瓜、辣椒、茄子、各种菌类等等。

这刚十月份,棚里蔬菜种下去不到一个月,几个民兵肩上挎枪,手里牵着土狗,交叉在周围巡逻。

等冬季收获的时候,不光一大半民兵会集中到这里,轧钢厂保卫科还会派一队人马过来,日夜巡逻。

“咦!平安,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刘平亮现在是民兵连连长,不知道从哪个旮旯冒了出来。

“刚回来没多久,你这忙什么呢?”

“在检查草帘子,这天说冷就冷,得把这玩意准备好。”

“那你忙吧,平亮哥,我爸在几号棚?”

“刚才在9号棚,你去那边看看。”

两人来到9号大棚,里面有不少人,农学院的张教授在和大爷爷讲解着种植技巧,旁边一圈村民认真听着,老爹和姑父还有大哥他们也在其中,看到刘平安进来,相互打了声招呼。

刘平安扫了一圈,这座大棚里种了大概一千多株黄瓜苗,现在已经长到二三十公分高了。

听了片刻,刘方圆说道:“今天先到这吧,张教授咱们去吃饭。”

张教授拍了拍手上的土,颔首道:“成。”

众人开始往大棚外走去,这些农业和畜牧专家不需要刘家庄给他们发工资,所以村委会只能在吃的上面下功夫。

对待这些知识分子一律小灶,每人每天俩鸡蛋,隔三岔五有炖肉,搞得这些专家的学生们非常喜欢往刘家庄跑。

走出大棚,刘方圆点着一支烟,问道:“平安孙,几点钟回来的。”

刘平安领着小丫头,笑着回道:“五点多,大爷爷等会跟我回家一趟,给你带了罐好东西。”

刘方圆双手背后,点头道:“行,吃过晚饭我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