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 第183章 拜把子大哥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平安不好意思的问道:“老哥,你找我有事儿?”

“当然有了,你拜把子大哥来京城了,他不知道你家住哪里,就让我带个话,咱们晚上一起去丰泽园聚聚。”王世襄快速的说道。

这拜把子大哥自从四六年一别,已经有五个年头没联系过了,也不知道他的《相声段集》有没有整理好。

在这五年当中刘平安知道张寿臣也来过京城几次,他每次来都是拜访相声界的同行,拜访完又急匆匆的赶回津门整理其材料,加上自己在上学,两人的时间很难碰到一起。

对于张寿臣的到来,刘平安有点意外还带有一点小惊喜,掏出华子递给王世襄一根,便继续问道:“王老哥,我这大哥来京城做什么?”

“你不知道?他大徒弟去北面战场慰问演出的时候牺牲了,张兄这次过来是参加追悼会的。”王世襄抽了口烟,有些惋惜的说道。

刘平安也有些伤感,常宝坤(坤堃同音)虽然只见过两次面,但是印象比较深刻,说话风趣幽默,对自己这个便宜师叔还算尊重。

1951年3月12日,常宝坤随第一届赴北方战场慰问团赴朝慰问演出,并任演出大队副队长 ,4月23日正在沙里院慰问部队时,遭遇镁军飞机狂轰滥炸疯狂扫射,不幸牺牲,年仅29岁。

津门在5月15日举行了公祭,5月18日举行出殡仪式,京城这边在6月2日,举行了赴朝慰问演出时牺牲的廖享禄、常宝坤、程树棠、王利高四位烈士的追悼会。

刘平安收回伤感,点了一根烟道:“王老哥,你先送我回院,我带两坛好酒过去,到时候咱俩陪我大哥喝点。”

“上车。”

刘平安搭腿坐在后座上,王世襄费劲的蹬起自行车往四合院方向骑去。

两人回到四合院又喝了会茶,到了下午三点多的时候,每人单手抱上一坛酒,骑着自行车就去了丰泽园。

走进丰泽园的包厢,把酒放到桌上,刘平安从挎包里拿出一盒茶叶,和王世襄一起来到后厨。

“平安来了。”

“又是过来看康师傅的吧,他在那边睡着呢。”

刘平安和后厨的大师傅小师傅们都很熟悉,一路散着烟,一路不停的打着招呼。

“康老哥,休息呢?”刘平安晃醒了在躺椅上小睡的康文明,把茶叶塞给了他。

“畅安兄、平安,怎么?你俩晚上有场。”康文明伸了伸懒腰,打着哈欠坐了起来。

“康兄一言中的,晚上招待一个津门来的朋友,梅大师也过来,您可要拿出看家的本事来啊。”王世襄笑着说道。

“什么?梅大师也来?那您擎好吧,绝对不会让你畅安兄落了面。”康文明吃惊了一下,梅大师来他们丰泽园的次数可不多,往上倒腾还得是几年前的事了。

“畅安兄、平安,我就不招待你俩了,我们后厨也该准备起来了。”

康文明随即头一转对着旁边不远处闲聊的小师傅喊道:“毛四、六子你们几个别侃大山了,赶紧把晚上的食材收拾出来。”

“康老哥您忙着,我俩去楼上的包间了。”

刘平安和王世襄一起回到了包间,边喝茶边等张寿臣的到来。

等到四点多的时候,张寿臣满脸憔悴的带着刘宝睿、于士徳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侯宝琳,刘宝瑞手里还提着个小箱子。

刘平安连忙起身走了过去,抱了抱张寿臣:“老哥,节哀!”

张寿臣深深的叹了口气,红着双眼哽咽道:“我的小蘑菇命苦,九岁跟我学艺,我俩相处二十年情同父子,谁承想会走那么早,他才二十九岁啊!”

“小师叔!”

“小师叔!”

刘宝睿和于士徳同时恭叫道。

“你俩要照顾好你们的师父。”刘平安松开张寿臣又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回道。

当年和张寿臣醉酒拜把子的时候他俩和常宝坤都在场,和他们三人算是比较熟悉。

后面的侯宝琳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小年轻,他以前也只是听过说张寿臣和一个小年轻拜了把子,但是没见过。

估摸着眼前这人就应该是了,人小辈分大该叫还得叫,也只跟喊了一声“小师叔”。

刘平安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王世襄也走过来安慰道:“张兄,出了这么档子事谁心里都不好过,你也不要太悲伤了。小蘑菇是好样的,没给你丢人,没给咱们华夏爷们丢人。来,咱们坐下说话。”

又转过头对着刘宝睿说道:“你们几个也都坐。”

刘宝睿把小箱子放在旁边的椅子上,众人落座后继续劝着安慰着张寿臣。

一旁的侯宝琳看了下手表,站起身来:“张大爷,现在快五点了,我把舒大家给请了过来,我现在下楼去迎迎他。”

张寿臣用手帕擦了擦通红的眼,也起身道:“咱们一起吧,舒大家为了咱们相声的事可没少费心。”

这舒大师怎么和相声界扯到一起去了?搞的刘平安一头雾水,便问向一旁比自己大五岁的于士徳。

原来这事还得从建国之初说起,有一次相声界的工作者下工厂为工人演出,因为相声老段子中有一些“我是你老子,你是我儿子”之类互相占便宜的“伦理哏”,引起工人群众的反感,两位相声演员当场就被给轰下台。

这件事的直接就导致很多撂地摊的相声没有了演出机会,这一来使得许多专靠在西单、鼓楼或天桥等地方,撂地卖艺的相声艺人没了饭碗。

在多方的协商下,于是在1950年1月19日由孙玉奎、侯宝琳、常宝庭、于士徳等人的发起下,成立了相声改进小组,要创作出符合新社会需要的段子。

但是他们这些说相声的这批人又没什么文化,怎么创作?如何改编?这一大难题就摆在了眼前,急的直挠头。

这时候有人劝改进小组去找舒大家试试,以侯宝琳为首的相声艺人很担心舒大家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