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朝康就这样,又在庄子上赖了半个月,然后才又回元安了。
这次回去他待的久一点,待了五天,就又找了个莫名其妙的借口又来了。
周琼月已经从催促到现在都习惯了,反正这个小子也不听她的。他爱来就来吧!
袁朝康其实回元jig安主要是要处理一些事情,要不是那些事情牵绊着他,他估计回去待一天,看看府里有什么事情没有。
看看他的王妃和嫡长子,就又来了。
其实袁朝康这样,任熙妤不仅没有意见,反而特别的高兴。
毕竟袁朝康就算是待在元安,也不是只陪着她和儿子,后院还有好几个女人呢!
但是袁朝康这样偶尔回来,倒是都陪着她和儿子。
任熙妤也知道郡王的意思,这是奖赏她把府里管的好。
任熙妤才不管是什么,反正她和儿子能见到郡王就好了。任熙妤一直相信,相处的多,才会有偏心的可能。
周琼月在庄子上住的也挺开心的,可以经常见到爹娘。也不用兴师动众的惊动别人,她就觉得很开心。
在元安周琼月想去承恩侯府见爹娘,每次都会惊动几位嫂子,周琼月虽然脸皮厚,但也不能完全不顾忌别人的想法。
谁愿意一尊大神天天往自己的府里跑呢!还要陪吃陪喝陪聊陪笑的。
周琼月在庄子上住的开心,根本就不提回元安的事情。承恩侯和金氏也不想回去。
但是眼看夏天马上就要过去了,特别是马上又要到中秋佳节了。
因为还在太后的孝期,皇上虽然金口玉言说了不大办,只简单的君臣聚一聚。但是皇上特意派人来通知了周琼月和承恩侯,让他们回去参加中秋佳宴。
周琼月几人就只能让人收拾行李回元安了。
周琼月和袁博桦回去了,最高兴的要数袁朝昌和荣亲王了。
袁朝昌因为已经入了朝的原因,每半个月只有一日的休沐日,所以他只能等休沐日的时候 ,一早出城,陪母妃和父王用个午膳,再略微坐一会,就要回元安了。
袁朝昌要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去。
荣亲王则是袁博桦和表姐不在元安,他连个喝酒蹭饭放松的地方都没有了。
周琼月几人回了元安,休息两日之后,就到了中秋佳宴了。
福安亲王府算是全员参加了,袁朝昌和袁朝康也都带了夫人的。不过都没有人骑马,直接是三辆马车进宫。
等到了地方,袁博桦率先下去了,才伸手把周琼月扶了下去,本来周琼月以为她和王爷只是去走个过场,凑个人数的。
绝对没有想过还有阴谋在等着她的。
此时周琼月正坐在永纯公主旁边,跟永纯公主两人嘀咕元安这些日子发生的一些大事。
主要是永纯看着大殿内的一些新人给周琼月介绍,毕竟朝中有好几位大人和勋贵又换正妻了。
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短命是一种常态,一是不停的生孩子,难免对身体的损耗比较大。
二还是因为生育,可能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就没能迈出来。
三是因为后院的斗争,斗输的也是很有可能丧命的。
这些大臣和勋贵的夫人,不用周琼月主动下场去结交,但是周琼月也要认识人,做到心中有数。
周琼月和永纯公主两人聊的火热,在场的人基本都是有眼力劲的,所以也不会上前讨人嫌。
但袁博桦那里围着的人就多了,皇上众位已经长成的皇子基本都围在袁博桦和荣亲王的身边。
袁朝昌身边也有不少的人上前打招呼的,倒是袁朝康身边相对比较安静。
袁朝康非常享受这种不被人打扰的感觉,可以静静的把整个大殿内众人的活动都看在眼里。
周琼月他们都是提前一些时间到的,所以周琼月他们闲聊了很久,皇上和皇后才携手到了。
以前的中秋佳宴都是大家喝酒看歌舞,皇上和大臣勋贵都说吉祥话,营造一个君臣相欢的局面。
但这次中秋佳节还在太后的孝期,酒和歌舞是不可能有的。
皇上祝完词之后,就让在场的各府的贵女们,当场来了个才艺展示。
大家也很有默契,都没有准备歌舞什么的,都是女红,诗词之类的。
永纯长公主看着大殿中间几位贵女现场比拼刺绣,她举着装着果汁的酒杯,身子往周琼月那边靠近,“皇兄这是准备给众位皇子赐婚了?”
周琼月猜测姑姑临终估计交代了什么,小声的回永纯公主的话:“很有可能。”
永纯长公主听见好友也是这么想的,当即兴致勃勃看向大殿中间的几位贵女,试图想猜出皇上想给众位皇子配谁。
只是永纯长公主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来什么,只能遗憾的放弃了,改为小声的跟周琼月蛐蛐:
“你觉得皇上会给大皇子配个什么样的正妃啊?”
周琼月表面上无知的摇了摇头,但她的眼神不由自主的飘向那几位勋贵之女。
就是那种名头好听,实际上没有任何实权的勋贵。
周琼月觉得这些人家的贵女应该是皇上的首选。皇上这些年表现出来的意思,就是不想皇子势力太大,不给任何能威胁他皇位的机会。
永纯长公主看着大殿中间那些一身孝也俏的贵女,心里难得的升出了一点遗憾,“唉,要是本宫有个女儿就好了!”
周琼月惊讶的看向永纯长公主,“怎么?殿下要是有个女儿也想试试?”
永纯长公主还真的顺着这个想法想了一下,最终也没有得出个结论。她如实得跟好友回道:“不知道,只是现在程儿太憨了,本宫现在也忍不住忧虑!”
“程儿哪里憨了,殿下别乱想,您这样让程儿知道了得多伤心。在皇宫长大的孩子,就算是个憨的也成精了。”
周琼月是真的觉得她这个干儿子不傻,只是孙远程心大,很多事情不想计较而已。在周琼月的眼里,她这个干儿子还真有几分大智若愚的意思。
永纯长公主听好友这么说心里好受了点,但心里的担心还是在的。‘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可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