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还不睡:鸟爸爸负责孵卵,那鸟妈妈干嘛去?(思索)]
康强微微一笑道:“鸟妈妈会继续接受别的雄鸟求偶,然后继续产卵。
根据中国数字科技馆介绍,在一个繁殖季里,雌鸟可以产卵约10窝。
而每窝平均产卵4枚,分别有不同的雄鸟孵化。
而且水雉产卵、孵卵都喜欢在水面的浮叶上。
据了解,水雉更喜欢在布满尖刺的芡实叶上产卵,因为叶上的刺,可以帮助它们躲避敌害,不必面对龟类、蛇类、鼠类等动物的威胁。
而据一位观鸟爱好者亲身经历讲述,雄鸟在孵化时,双脚岔开,臀部贴着巢穴,但是却并不紧贴着鸟卵。
可以说这个时候水雉会十分警惕,时刻观察四周的情形,一旦受到惊扰,就会快速离开巢穴,但是不一会又会返回。
水雉的卵化期一般约26天,并且水雉的雏鸟破壳后,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行走。
这时水雉幼崽会跟在鸟爸爸后面去觅食,不过不用鸟爸爸不用喂食,直接自力更生。
不过,鸟爸爸还是会照顾小鸟的。
在早晚温度较低时,会将小鸟收入自己的鸟翼下取暖。
而在大风雷雨天,也会尽力照顾小鸟。
一直到小鸟7周大后,才会离开另寻栖息地,独自生活。”
[小激动你到哪:哈哈哈,这自力更生用的好啊。]
康强又说:“水雉,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水雉科,水雉属的中等涉禽,别名又叫菱角鸟。
而且水雉是一种较为大型的鸟类,头部和颈部前端为白色,而颈部后端则覆盖有,一片十分鲜艳亮眼的金黄色羽毛。
水雉背部、腹部及尾羽为棕褐色,两翼主要为白色,翅尖为黑褐色,尾羽像雉鸡一样是长尾羽。
并且作为一种在浅水区生活的鸟类,水雉的“脚”极具特点,脚趾特别长,犹如分叉的枯树枝。
这样演化是为了能更好分散身体重量,使其可以在水草和荷叶上从容不迫地行走。
也能更方便捕捉水生植物、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食物。
前面也说了,水雉的成鸟夏天羽毛和冬天的不一样。
夏天时候,水雉的头、头侧至前颈白色,后颈都是金黄色。
体羽大部分为棕褐色。
然后你们再看前面,水雉的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中间尾羽特别延长。
两翼白色,外侧飞羽黑褐色。
虹膜黄褐色,嘴黑灰色,脚铅灰色。
水雉在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和东南的沿海省区。
国外则是在印度、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分布。
水雉喜欢栖息于富有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
常在浮游植物的叶片上行走找食,间或短距离跃飞到新的取食点。
并且水雉为杂食性,兼食水生动植物。
水雉通常于每年的3月末至4月上旬迁到北部繁殖地,9月末至10月上旬迁离。
前面也说了,水雉实行的是“一妻多夫”制,雄鸟常常会因为争夺配偶而发生斗殴。
所以水雉的繁殖期为每年的4-9月,通常营巢于莲叶、百合叶、水仙花叶及大型浮草上。
在一个繁殖季节雌鸟可产卵10窝以上,每窝产卵4枚,分别由不同的雄鸟负责孵化工作。
并且水雉还具有研究价值,因为其婚配制度在整个鸟类中十分稀少。
根据鸟类学家的研究发现,在现存鸟类中,属于“一妻多夫”制的仅有百分之0.4。
所以水雉是现代科学家,研究鸟类社会制度演化的理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