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祝老头抽扒巴了两口大旱烟,又阴狠道,“我今天听说了,他们盛家三房新媳妇的娘家,那个张屠户摔断了腿,去找盛家借点银子,他你们盛家不断但分文不借半两,还把人打将了出去……”

祝母啊了一声,“当真?这也太无情无义了。”

“千真万确的。我想着,我们将来日子真过不下去了,盛家一样不会管我们,又这样防备我们家的春桃,盛大郎又不在了,将来春桃在盛家的地位越来越低,咱们家还有两个儿子没成亲,处处要急用钱……”

祝母没听懂,“当家的,你到底想说什么?”

祝老头眼里抹过一丝狠光。

“现在盛家日子好过,春桃要是能隔三差五地接济我们一下,还能凑合行。要是以后断了接济,咱们就让春桃改嫁吧,省得她在盛家里吃苦……”

“啊?”随即,祝母反应过来,“老头子你说得对,不能白叫她在盛家受苦,守活寡,自己生的女儿,别人不疼,我们自己来疼。”

“老婆子,春桃最听你的话,你没事也要拉拢拉拢她的心,省得她与别人一样,变成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般了。”祝老头又交代。

祝母道,“放心,老头子,我自然是懂的。”

她们老两口子在春桃之前还有几个闺女,但是生活困难,养不活,都卖了,后面只留下春桃……

就是因为春桃这孩子,最讲良心。

做人不忘本。

最听祝母的话。

***

童学放学回家。

今天在学堂又受夫子表扬了,夸他写得字好看。

这段时间以来,夫子都光夸他五叔去了,少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了。

五叔这段时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包括夫子。

天天夸他五叔。

可是,五叔的字写得实在难看,于是今天夫子把他与他五叔的字拉出来对比,点名表扬他。

让五叔跟他学学练字。

童学充满了愉快,他终于有地方是比得过五叔的了。

回家之后,今天的伙食又好,吃得开心。

最后,桌子上还有两个馒头没有吃完。

祝氏悄悄地在桌子底下,朝他踢脚。

示意他出声,把两个馒头要下来,让说他,他晚上要温习功课,饿了再吃。

童学以前被他娘家祝氏一踢,就会配合她。

要多余的吃的,带回屋里去。

最后,都被祝氏拿回娘家了。

现在,他长大了一些,又上学堂学了知识,还有家里人的态度,他终于明白过来,他娘祝氏做的有些不对。

所以,不大配合了。

任由祝氏在桌子下面怎么踢他的脚,他自巍然不动。

还是盛二婶子提议道,“五郎,童学,你们俩晚上读书,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剩下的两个馒头,你们俩一人一个,拿回去晚上饿了吃。”

童学还没有说话,祝氏就站了起来。

去接了,“多谢二婶儿,我们童学这孩子好学,每天晚上读到半夜三更,最近他说他不如他五叔聪明,一定要多花点时间才行,学得更晚了。”

……

盛五郎道,“我不要,我晚上吃得饱,都给童学吧,我晚上只读一小会儿就睡了。”

这下,盛童学难堪极了。

祝氏也不推辞,她不嫌多。

把两个馒头都笑盈盈地收下了。

回到了住处。

童学就不高兴了,与祝氏一句话也不说,径直去看书了。

直到妹妹童霜缠着祝氏问,“娘亲,昨天的糖葫芦呢?霜霜还想吃……”

童学竖起耳朵。

昨天她们二姑去赶集,给他们俩带回来了两串糖葫芦,祝氏说,小孩子吃多了糖会牙疼,只给了他们一串两兄妹分了。

还应该有一串。

结果,就听见祝氏道,“霜霜乖,糖葫芦没有了,给你们姥爷姥姥她们拿过去了,让他们两老也尝尝新,做人要讲孝道,不能光我们自己享福不管老人家,你们姥爷姥姥他们最喜欢我们霜霜了,以后,学学与霜霜你们长大之后,一定要孝顺你们姥爷姥姥知道吗?”

盛童霜年纪小,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她只知道没有糖葫芦吃了,委屈得哦了一声。

盛童学眉头拧成川。

他开口道,“娘,您是不是又要把今天的馒头藏起来,给姥爷姥姥她们送去?”

祝氏有些赫然,“童学,你怎么如此说话?难道给你姥爷姥姥她们送去不应该吗?他们把我养大成人,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没有我怎么会有你们?咱们在盛家吃好的喝好的,你们姥爷姥姥在家里,挨饿受冻的,你忍心吗?做人不能不孝顺啊!”

盛童学道,“你给他们送回去,就是他们自己吃了吗?他们还不是要给两个游手好闲的舅舅吃了?”

祝氏眼眶一红,她没想到儿子会这么说。

“我孝敬爹娘是我该做的事情,你们是我生的,就合该与我一同孝敬长辈,没有我哪有你们俩?再说了,你们姥爷姥姥对你们多好啊!今天我回去,你姥姥还让我给你们俩带了一把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南瓜子,她们自己在家里不吃都给你们俩留着,你们就不知道感恩吗?”

说着,拿出来一把南瓜子。

并不怎么香。

也不知道放了多久,都嗝了。

只有祝氏拿着当宝贝。

盛童学语调轻了一些。

“我也没说孝敬姥爷他们不好,就是姥爷他们过得不好,并不是因为娘亲,而是舅舅他们,一二十岁的人了,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能养活他们自己?不说进山打猎了,就是进山砍柴卖,也能有点收入,不至于把日子过成这样……”

他年纪小,可是天生少年老成。

与盛五郎大大咧咧的性子不一样。

好多事情,他不说,并不代表他不懂。

他四岁就启蒙就去上学堂了,如今上了两年多了,已经读了不少书了。

从书学到了不少的道理。

祝氏抹泪,“我也不知道你们舅舅不成器,好吃懒做,游学好闲,可是,我们又有什么法子呢,娘与他们说过一百遍,他们不听,你姥爷姥姥他们也跟着着急,也没有用,但总不能因为你舅舅他们不成器,就不管老人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