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姝墨去萧府找麻烦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某个圈子内传开,不管友军,还是对家,
或者是吃瓜群众,都想要送她两个字:愚蠢。
她的死对头大公主,眼泪都笑出来,
“真不知道周家看上她哪一点!蠢吗!真是无可救药!哈哈哈....”
要蠢的都不要你,你岂不是更惨?
楚王赵真心里这么想,面上不敢有丝毫的表现,在外人面前,他是喜怒无常的二殿下,在皇姐面前,
他就是乖巧懂事的哈士奇,姐友弟恭
“皇姐,你说我们要不要再添把火,逼着他们反目?”
“没必要。”
他们只需要抛砖引玉,落进下石、乘胜追击的活,自然有人做,赵真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大夏经过百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呈爆炸式的增长,
特别是京城,
人口增长到建国初期的20倍,城内居住环境越发的恶劣,北区那样的贫民窟,更是滋生大量的罪恶,
朝廷计划对京城进行扩建,在内外城的基础上,建立新城,缓解京城的居住压力,
皇子们纷纷请战,希望自己负责建设新城,为社稷做贡献,
新城建设,关乎社稷,皇帝提出公平竞争,为了给新城腾地方,拱卫京师的三大营以及亲卫军军营,
要在一个月内搬到20里外,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需要建6座新军营,分别交给皇子们负责。
谁做的最好,新城建设就交给谁,谁能负责新城的建设,谁就能在皇储的竞争中加分,
赵真必须全力拿下,
相比大公主的势在必得,赵真本人显得信心不足,
老四庆王在西北,倒是少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是老三有工部的支持,他未必能竞争的过。
“争不过也得争!这次比试,还有关系到15万难民的安置!新城建设是加分项,安置难民是实打实的政绩,是民心!”
封建王朝的皇储最注重名声,
朝廷官员们的评价,民间的口碑,都是能影响皇帝最后的决定的,如果能妥善安排15万难民,
百姓口口相传,交口称赞,那不仅是加分,可能是压倒天平的重要筹码。
“西北的难民是雄英带回来的,安置也应该是他负责,父皇这是要.....卸磨杀驴?\"
赵真都有点看不懂父皇的操作,这是摆明态度,不希望大宝继承大统,他严重怀疑,太子哥哥不是亲生的。
否则就算再不喜欢,也没必要针对一个死里逃生的孙子把?
“母妃那里传来的消息,不会有错的,总之你要抓住这次机会。”
大公主是女子,出入后宫方便,宫里的消息都是通过她传递给赵真,这也是她来找赵真的原因。
“要不就在他们快要建好军营的时候,让梅花内卫去搞破坏,反正谁也不知道梅花内卫是我的人。”
大公主没有答应。
梅花内卫突然转移营地,还有西北那边发生的事,她对梅花内卫已经产生怀疑,
萧芸汐和周瑾,也在讨论梅花内卫的问题,
周瑾出去的这两天,追踪到梅花内卫的一处营地,里面生活有很多普通人,应该是内卫成员的家属。
他没有贸然摸进去,以免打草惊蛇,要是再换地方,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再追踪到。
赵恩现在是卧底,救他的家人会让他自爆,只要盯着这些人,适当的时候,带着萧芸汐去救人即可。
暗卫这次能追踪到新营地,还要感谢二皇子,
赵恩给的营地位置,在他消失的时候,就已经转移,暗卫找过去的时候,早就已经人群镂空,
本以为断了线索,谁知道二皇子的人出现在营地,暗卫盯着这个人,顺藤摸瓜,找到新营地的位置,
周瑾的话,信息量有点大。
最早的时候,周瑾怀疑梅花内卫是二皇子的人,事实证明梅花内卫是庆王的人,
赵恩失踪,庆王紧急转移营地,很可能是梅花内卫还没通知到二皇子,二皇子碰巧派人去的老营地。
暗卫盯着二皇子的人,很快找到新营地,
“所以说?梅花内卫是双面间谍?”
好好的夺嫡大戏,怎么变成烧脑谍战剧了?
“不排除他们两面押宝,谁赢就站谁,不过我倾向,梅花内卫真正扶持的是庆王,二皇子就是个幌子。”
萧芸汐也是这么认为的,
很快马车到达慕容府,周围被虎贲卫团团包围,路过的人都绕着走,神色颇为复杂和失望。
住在这里的都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兵部贪腐案背后的猫腻,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说到底,就是狗皇帝想要对付周瑾,对付沈家,有人故意陷害慕容家,给皇帝递刀子而已!
否则以慕容家的权势,还真不配把手伸到兵部高层。
慕容家好歹也是忠良之后,为了大夏,抛头颅洒热血,狗皇帝明知道他们冤枉,还是想要抓住机会,
慕容家的死活,他根本不在乎,
皇帝这么做,或许能压制周家、沈家,但是寒的是文武百官的心,试问谁还敢为这样的朝廷牺牲?
就为了自己牺牲以后,自己的家族,妻儿被欺辱?
“你说,皇帝到底是笨,还是聪明?”
周家摇头,他说不好,
皇帝到现在都没有处理慕容家,不是仁慈,是观望朝廷的态度,也是看大宝和周家、沈家的态度,
如果反应激烈,自然是洗刷冤屈,
如果态度不坚决,慕容家恐怕就要被撕成碎片,连带着说不定还要逼着慕容家,攀扯到周家。
好似进退有据,实际上百官能看不出皇帝的心思?
无论这件事最终是什么结果,皇帝都已经失去文武百官的心,就跟留学生明英宗,杀于谦是一个道理,
连于谦这样一心为国的忠臣,都落得如此下场,
曹吉祥,石亨,徐有贞这样的人封官进爵,或许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事情在历史里屡见不鲜。
但是你也要承受这种行为的后果,那就是没有人再维护皇权,直接导致,明末,朝庙无一可倚之臣,天下无复办事之官。
寒了的心,是很难再捂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