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槐树岗皇家别院。

赵珩槺看着眼前的老臣,心中满是欣喜。

庭院中,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伏地而拜的韦荣身上。

赵珩槺微微抬手,轻声开口道:“卿家前来所为何事?”

韦荣缓缓抬起头,眼中似有泪光闪烁,带着几分深情说道:“臣已有多年未能拜见太上皇,心中日夜思念,今日特来探望,以解心中挂念。”

说着,他还用宽大的袖袍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看似拭泪,实则偷偷观察赵珩槺的神色。

赵珩槺看着韦荣这副“戏精上身”的模样,心中暗自好笑,也配合着假意说道:“还是韦卿家想着朕,一路赶来,委实辛苦你了!”

“陛下啊,您在这别院之中,大概还不知晓,如今皇位已更替,坐在那龙椅之上的,正是您的六皇子……”

韦荣一边说着,一边用眼角余光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赵珩槺,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情绪变化。

实际上,赵珩槺虽身处别院,但对于皇宫中发生的大小事情,又怎会一无所知呢?

此刻韦荣这般做作的表述,他心里清楚,不过是想试探自己。

他倒也不急着戳破,反而顺着韦荣的话,佯装不知,只想借此看看,在皇宫易主之后,像韦荣这样的人心中到底是如何盘算的。

于是,赵珩槺故意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微微皱眉,问道:“竟有此事?这六皇子登基之后,朝中可有什么异动?”

韦荣见赵珩槺上钩,心中暗喜,赶忙继续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这六皇子一登基,便宣布放假三天,而后径直去了范文渊的府邸。

老臣听闻,他们在府中密谈许久,具体所谈何事,老臣虽不得而知,但想必与朝堂变动有关。”

赵珩槺心中一动,面上却依旧不动声色,缓缓说道:“去范文渊府邸?这倒是有趣。范文渊此人,向来老谋深算,六皇子与他密谈,莫非是想对朝堂进行大的改动?”

韦荣赶忙点头,顺着赵珩槺的话说道:“陛下圣明!老臣也正是如此猜测。如今六皇子上位,只怕会对当年参与陷害他之人有所动作。

陛下您想啊,当年赵伟之事,虽说主要是他一人所为,但咱们这些人或多或少也脱不了干系。如今六皇子手握大权,老臣实在忧心啊!”

说着,韦荣脸上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

赵珩槺心中冷笑,心想韦荣这只老狐狸,果然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而来。

但他并未表露出来,反而安慰道:“韦卿家无需过于担忧。六皇子向来聪慧,想必不会不分青红皂白,随意牵连众人。

只要咱们行事谨慎,按规矩办事,想必不会有什么大碍。”

韦荣心中不以为然,却又不敢反驳,只能继续说道:“话虽如此,可老臣心中始终不安。陛下,您看咱们该如何是好?”

赵珩槺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如今局势未明,咱们不可轻举妄动。你且回去,暗中观察朝堂动向,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来报。切不可自乱阵脚,以免惹祸上身。”

韦荣无奈,只得应道:“是,陛下。老臣谨遵您的吩咐。”

心中却暗自盘算着自己的退路。

赵珩槺看着韦荣离去的背影,眼神渐渐变得深沉。

他深知,皇宫易主,朝堂必将迎来一场动荡。而自己虽身处别院,但也不能置身事外。

六皇子赵生的手段,他略有耳闻,接下来的局势,恐怕会愈发复杂……

就在韦荣离开槐树岗皇家别院不久,赵珩槺的贴身侍卫匆匆走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珩槺脸色微微一变,随即说道:“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待侍卫退下后,赵珩槺独自坐在庭院的石凳上,目光望向远方,心中暗自思忖:“看来,这天下,真的要变了……”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另一处,几位心腹大臣商讨着下一步的治国方略,一场围绕着大周王朝的风云变幻,正悄然拉开帷幕。

假期结束后,赵生迎来了第一个早朝。

天色未明,京城的宫殿尚被朦胧夜色笼罩,唯有那重重宫阙间,点点宫灯闪烁,宛如繁星坠落人间。

随着雄鸡报晓,低沉的钟声悠悠响起,回荡在寂静的皇宫上空,仿佛在唤醒这座沉睡的权力中枢。

太和殿外,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庄重,依品级高低依次排列。

文官头戴乌纱帽,身着绣有仙鹤、锦鸡等图案的红色官服,手持象牙笏板,神色肃穆;武官则身披铠甲,顶盔冠甲,盔缨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腰间悬挂着宝剑,英气逼人。

他们在殿外等候,静谧中,只听得衣袂微动与靴履摩擦地面的细微声响。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尖锐的太监唱喏,打破了这份宁静。

赵生身着明黄色龙袍,袍上绣着的五爪金龙在烛光下仿佛欲腾空而起,头戴冕旒,冕旒前后的玉珠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他迈着沉稳的步伐,在一众太监、宫女的簇拥下,缓缓走上太和殿的御座。

百官立刻整齐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响彻大殿,气势恢宏。

赵生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抬手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起身,恭敬站立。

这时,站在文官之首的范文渊出列,手捧笏板,躬身说道:“陛下,臣有本奏。臣老矣,已经感受疲惫,力不从心,欲挂印颐养天年。”

赵生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丞相要辞官,朕这才登基,还有许多事需要爱卿的辅佐。”

下面百官见范文渊要辞官,而且还是在赵生登基第一次上朝就这样,觉得他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韦荣也觉得这件事有些蹊跷,但也想不通究竟要发生什么事情,也不敢插话。

赵生见气氛有些怪异,便开口对范文渊道:“丞相要不先去内阁吧,朕有意扩大内阁,将原有的五人,扩大到七个人,丞相认为可否?”

这本身就商议过的事情,见赵生递话过来,急忙回道:“臣愿往!”

众人恍然,然内阁也没有什么实权,大家也难得去争,不过能进入内阁的人,未来肯定会被调任到实权的位置。

又有人渴望!

不知不觉间,晨光透过殿门的缝隙,洒在大殿的金砖之上,给这庄严肃穆的朝堂染上一层金黄。

早朝在有条不紊中持续进行,新一天的政令,也在这太和殿中开始颁布,影响着大周王朝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