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开国”?
那就是开创一个新的国家。
什么叫“立国”?
那就是要让这个新的国家,完全做到独立自主,挺直腰杆子。
人类历史上,中国属于出道即颠峰。
数千年前一片蒙昧的时候,中国的三皇五帝创文字、定制度,开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文明。
此后经历夏商周和秦汉帝国,中国始终代表人类的正确发展方向,由于文明发达和技术先进,可以碾压周边民族,每个朝代只要不作死,基本就能躺赢。
到了唐朝,中国更是进入历史的最高峰。
国力强盛、人民富足、万国来朝!
只说军事一项,如果将领没灭过一两个国家都不好意思夸战功,普通的边境防御战,大唐人民都懒得一提。
王玄策借兵灭了天竺,也不过是升官一级,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朝散大夫,这是个从五品下的散官,相当于副厅的级别,还不是掌握实权的职位。
历史就像一条抛物线,巅峰过后就是衰落。
“安史之乱”不仅打断大唐的国运,也让中华民族的运势被腰斩。
导致“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国历代王朝,再也没突破那道国运天花板。
所谓“国运天花板”,意思是一个国家发展到某个阶段,必然会遇到来自内外的挑战,闯过去海阔天空,闯不过去就被锁在一个低维度的水平,只能混吃等死。
而且唐朝以后,中国的文明和技术向周边扩散,周边国家的文明提升一大截,导致中国一家独大的优势不复存在了。
很不幸。
宋朝在高梁河飙驴车失败,彻底放弃闯关,躺平挨锤。
明朝原本有机会闯过去,可惜倒在了土木堡。
至于清朝,很难用单一维度来评价。
说它不行吧,确实打下一片秋海棠的国土,说它强盛吧,也签定了不少卖国条约。
但是总体来说,清朝是满蒙的国家,对中原汉族是保持打压状态的,所以清朝前期闯关成功,对整个中国来说关系不大。
紧接着时间线来到民国,中国成为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欧美白人看我们像刚进化的猴子一样,相当于我们现在看非洲土着的心态。
我们熟悉的所有的屈辱和沦丧,都集中爆发于此时。
如果说“安史之乱”前的中国处于历史巅峰,那么1200年后的民国,就是中国国运的最低点,也是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黑暗年代。
想在那个年代重新站起来都不容易,更何况完成民族崛起,走向复兴。
挑战这项任务的组织,不仅要击败内外敌人,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安全,还要把落后几百年的技术追回来,并且完成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改造。
这简直是地狱级的难度。
但是不尝试一下,谁又能甘心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对于饱受列强欺凌百年的中国来说,开国不易,立国更难。
不少人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第一次战胜外国侵略者,由此已经改变了鸦片战争以来的国际地位和形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日本投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大地上依旧有外国军队横行霸道。
美军曾借口接受日军投降,派遣大量舰艇和飞机运载近9万海军陆战队,在1945年秋开始进驻北平、上海、青岛、天津、烟台等地。
他们在控制大城市的同时,还将数十万国军运抵解放区,并在中国制造了大量车祸、枪击和侵害中国妇女的恶性案件,其中尤其以北大女学生案件和武汉景明楼案件最为恶劣。
曾在对日作战中输得一塌糊涂的英国,也厚着脸皮派兵到了香江。
丘吉尔还叫嚣,英国不会归还香江,除非从他尸体上踏过去。
在二战中“秒亡”的法国,战后却依然蛮横地拒绝中国军队受降驻越日军的合理要求,甚至还发出武力威胁。
不难看出,虽然凶恶的敌人战败,但中国被欺压的情况并无改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烂摊子。
国民党残部依旧在大西南等地负隅顽抗,无数土匪依旧盘踞一方,大量潜伏特务蠢蠢欲动,饥荒和各类传染病肆虐不已,土豪宗族势力和地痞恶霸横行多年,而国内工农业和整体经济,几乎被战乱破坏殆尽,全国文盲率超过8成!
客观的讲,上述这些社会问题几乎积压了成百上千年,这是历朝历代政府,包括国民党当局根本无法解决的。
面对这样一个俨如百病丛生的老乞丐一样的国家,当时的列强不要说尊重,甚至都不把中国人视为人!
面对这样一个俨如百病丛生的老乞丐一样的国家,当时的列强,根本谈不上尊重!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中方又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其他国家不应干涉半岛内战,是打是谈,全凭半岛南北两边;
美联军相继参战,目的无非是要替韩国出头,占领三八线以南,恢复往日的隔线(三八线)而治,只要到此为止,中国仍可以不管;
如果联合国军仗势入朝,并想借机吞灭北朝,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
三八线是中国出兵与否的底线,邻居受到亡国危险,中国一定会管。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战场尚局限于朝鲜半岛内部。
打到两个月的时候,朝鲜人民军发起了釜山之战,打得美韩军队缩到海边。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把朝军拦腰切断,与退至南部釜山的美韩军队夹击朝军,导致几万朝军溃不成军,大部分都没能回到北部地区。仁川以北的朝军见势不妙,只能全线向北撤退。
美国人公然派飞机越过国界侵入中国领空,并轰炸丹东地区,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
此时美国国内的声援浪潮也持续高涨着,《纽约时报》称:
民主的力量正冲刷残余的抵抗。
朝鲜的部队已穷途末,美国海空军飞行员控制着天空,甚至在前线的士兵也开始享受即将到来的盛大节日。
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威胁,新中国站在了命运的抉择关头。
党和国家领导人深知,如果任由美军肆意妄为,新中国将会失去和平建设的环境。
于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9月初,中央在东北部署的兵力已达70万。
就在韩军冲过三八线的当天,北朝特使来到北京求援,之后中央商议是否出兵援朝。
随后几天,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入朝作战一事,但没有形成最终的意见。
朝鲜半岛,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沦为美苏两大阵营竞相角逐影响力的焦点。
若对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听之任之,新中国将面临东北方面的巨大军事压力。
东北作为当时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况且,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布局一旦成型,新中国将陷入被包围的困境,这是新生共和国绝不能容忍的。
在此复杂国际局势下,新中国面临艰难抉择:是袖手旁观,还是毅然奋起,这不仅是军事层面的考量,更是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的战略博弈。
中国如果没有出兵援朝,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
结局1——世界上将消亡一国
自1950年9月15日开始,南北双方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联合国军大批军队从仁川登陆,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南夹击进入韩国南部的疲惫之朝军,轻松解决了处于强弩之末的朝鲜人民军。
之后,美联军分兵北上。
9月23日,人民军开始撤退。
9月29日,联合国军帮韩国夺回了汉城,李承晚再次回到总统府。韩国在联军的帮助下,于10月1日之前重新驻防在三八线以南。
麦克阿瑟站在李承晚旁边,给韩军壮了胆。
找回信心的韩国官兵,想起了半月前被打得有多惨,叫嚣着一定要打过三八线,把人民军全部赶出半岛。
联合国军没有表态,被韩国理解成默许,在10月1日,大胆地冲过了三八线,一路向北追赶。此时的朝军早已打疲,畏手畏脚尽量避免正面迎战。
朝方高层也已斗志大减,急忙向中、苏求援,希望在亡国之前可以力挽狂澜。
中国认为,只有得到苏联空中的支援,志愿军入朝才能相对安全,无奈苏联临时搪塞,向后推了60天。
中国不忍朝军每天损失将士几千,仓促准备,希望能早一天就早一天,果断发出组建志愿军,尽快入朝参战。
朝鲜得知中方的出兵决定后,誓死坚守,等待中国救援。
结果还是在10月19日志愿军秘密入朝的当天,因无力抵抗,被迫放弃了平壤。
等到志愿军进入前线阵地时,韩军不但占领了云山,还引着联军兵分两路直逼鸭绿江。
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志愿军及时出手,可以预见的结局,是朝军残部进入中国东北及苏联,保存最后一点兵员。
朝鲜政府撤出其本土,美韩就会宣布统一半岛,韩国将一统南北。
所以,如果中国没有出兵援朝,世界上就会消亡一国。
结局2——中国东北长年提心吊胆
中国不出兵,朝军战败几成必然。
没有栖身之地的朝鲜政府,只能进入中国东北或苏联,谋求东山再起,择机夺回河山。
美韩等打赢战争后,不一定会直接进攻中国,毕竟韩国统一半岛的目标业已实现,联军的目标(夺回三八线以南)更是超额实现。
短期内,他们可能不会对新中国有侵占之念,但并不能保证这样的状态可以维持多久。
占领了大片土地的韩国,自然要向联军有所进献,原来的半岛北部地区将进驻美军,甚至由美国代管。
韩国也会在美国的协助下,重兵排在边境一线,在鸭绿江一岸时刻窥视中国,令中国对东北地区长年提心吊胆。
为了应对美韩的安全威胁,以及随时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中方不但要重兵布防在东北守卫边境,还要时刻提防美国飞机轰炸在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将重工业迁出东北是明智之举。
工业搬迁耗资巨大,且严重影响生产,当时东北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大头,这样的搬迁不知要用多少年。
结局3——中国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中方既要守住东北的边境线,也要防患东南沿海。
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曾积极向美国表示可以出兵3.3万,帮助韩国。
如双方勾结在一起,那么新中国必将面临诸多危险。
结局4——苏联可能出面
中国不出兵,朝方还有一个强援在后面,那就是苏联。
明眼人都知道,朝方之所以敢打韩国,事前当然征求过苏联的意见。
毕竟二战后,苏联和美国两大巨头商定以三八线为界,南归美国、北归苏联。朝军出兵韩国之前,如果没有苏联的点头或者默许,断然不敢越过三八线。
美国纠集16个国家共同出兵帮助韩国,其表面上的理由就是朝军进入了韩国。现在韩国要报复朝方,攻入朝方境内就成了必然,但联军举兵北上,就显然过头了。
中国如果坚持只防守、不出兵,最终受到损失和威胁的必将是苏联。
苏联到最后仍然要出面,不管是提出抗议还是出兵与联军交战,都要处理。
至于是联军主动退回三八线,还是苏联派兵参战,会有未知的可能。
最好的结果,就是南北互不相争,再度回到从前。
得到苏联的鼎力援助后,朝苏关系很快升温,而另一方,李承晚在韩国的独裁暴力统治,闹得天怒人怨。
如果朝鲜能够统一半岛,美国又没介入,那么苏联势力就真正深入了太平洋;
如果美国介入,而朝鲜败下阵,苏军就有机会长期进驻朝鲜甚至中国东北,同样可获得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而中国也可能会害怕美国势力的接近,最终放弃废除苏联在华特权的努力,由此换取苏联的所谓保护和有限援助,直到被彻底控制。
但是,如果,中国以一己之力出兵朝鲜,并控制住了局势,这个如意算盘就会落空。
中国怎么会出兵呢?
所有国家都认为中国没有能力这样做。
10月5日,北朝鲜再次请求中国出兵援朝。
下午中央再次开会讨论,基本形成可以出兵的意见。同时,也要得到苏联的最大支援。
10月7日,美国见半岛局势完全被自己掌控,把持联合国形成决议,同意联军进入半岛。
10月8日,在得知苏联不能及时提供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中央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还是毅然发布命令,组建志愿军,准备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美国总统杜鲁门专程飞到威克岛,与麦克阿瑟见面,听取联合国军在战场上的种种表现,既为麦克阿瑟颁发勋章,更想确认苏联和中国会不会出兵援朝。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然跨过鸭绿江,奔赴那充满未知与艰险的战场。
鸭绿江,这条横亘于中朝之间的界河,目睹了一个历史性决策的诞生。
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战略博弈,以及无数英雄无畏的牺牲奉献。
志愿军踏上朝鲜战场时,面临着与美军悬殊的军事装备差距。
美军坐拥世界顶尖的武器装备,飞机、坦克、大炮等现代化武器应有尽有,后勤补给体系完备强大。
而志愿军主要依靠步兵作战,武器多是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缴获的“万国牌”装备,后勤补给线在美军狂轰滥炸下举步维艰。
美军以高度机械化着称,二战中德国作为轴心国陆战头名,汽车和石油年产量上仅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这导致德军除少数精锐装甲部队外,多数部队还处于骡马化水平。
相较于步兵师内都经常配备自行火炮和轻型坦克、行军高度依靠车辆的美军,德军无论载具还是火力都大为逊色。
所以诺曼底登陆后的德军,在欧洲西部平原地带面对美军时往往败多胜少。而双方空中力量的悬殊又让德军雪上加霜,甚至曾被打出1比40的毙伤俘战损比!
而太平洋岛屿战中,陆军水平远不如德国的日本,却往往会明显迟滞美军,这种现象的一个本质因素就是地形限制。
毫无疑问,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丛林环境中,美军强大火力的效率会骤降,其机械化优势同样大打折扣。
二战后美军的大规模裁撤,使得其现役部队内新兵的素质和吃苦能力,都远不如二战老兵。
他们不但在失去飞机坦克重炮支援时表现差劲,甚至由于恐惧而排斥进入复杂地形,并极端反感徒步行军。
在朝鲜半岛,七成区域都有明显山地以及很多森林河流,虽然海岸线曲折漫长,但多半港口的内陆纵深区域多悬崖峭壁,这就让美军的拿手好戏:两栖登陆难以有效施展。
为此美军只能降低战斗部队比例,而加大工兵部队投入,对少数公路和桥梁的依靠也会更大。
入朝初期,志愿军不但很缺乏重炮,而且全军卡车数量仅150台左右,作为对比,美国海军陆战一师的各类车辆超过2000!
然而在朝鲜,这看似悬殊的差距对志愿军而言,却可以转换为优势。
轻步兵性质的志愿军固然火力差距明显,但这也使其不那么依赖公路。
在美军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中,志愿军可以通过“铁脚板”最大程度弥补物质差距,而美军官兵在同等徒步的情况下,断然无法与志愿军的反应速度相比。
如此一来,志愿军就能通过快速行军和有的放矢的突击,形成主攻方向局部兵力优势,并快速破坏对方的主要交通要道。
此外,由于早期入朝的志愿军战士多半有丰富的山地丛林战经验,所以朝鲜对他们而言可谓有利的主场。
充分发挥近战、夜战优势,利用朝鲜多山地的地形,隐蔽接敌,出其不意打击敌人。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精准捕捉美军轻敌冒进的时机,于云山地区设伏,成功击退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二次战役里,志愿军采用诱敌深入战术,佯装示弱,待美军深入预设包围圈后,发起猛烈攻击。
在长津湖地区,志愿军战士身着单薄棉衣,啃着冻硬的土豆,在严寒中与美军殊死搏斗,重创美军陆战一师,一举扭转朝鲜战场局势。
志愿军还创造性地运用坑道战战术,有效抵御美军炮火轰炸,并从坑道中反击敌人。
这些战术的成功运用,彰显了志愿军在劣势装备下的军事智慧与顽强战斗精神。
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是志愿军战士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炮火硝烟里冲锋,为祖国荣誉与人民利益,舍生忘死。
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为祖国与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
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坚守阵地,在枪林弹雨奋勇冲锋,在饥饿寒冷中顽强抗争。
他们有的血洒疆场,有的因伤病与严寒倒下,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换来了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的稳定。
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不朽丰碑,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缅怀。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新中国意义非凡。
一、保卫国家安全与领土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志愿军成功地将美军赶回三八线附近,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从而扞卫了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确保了国家领土完整。
此后,东北地区得以在长期稳定的环境中发展工业,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朝鲜半岛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
如果朝鲜半岛被美国完全控制,将严重破坏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战略空间将被压缩,中国也将面临来自东北方向的巨大军事压力。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中国通过军事介入,维持了朝鲜半岛相对均衡的状态,使得东北亚地区没有成为哪一个大国的绝对势力范围。
新中国也得以集中精力,开展国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日后改革开放筑牢根基。
志愿军在战场的英勇表现,让世界见证新中国的力量与决心。中国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弱国,而是敢于扞卫主权领土完整的强国。
三、彰显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在抗美援朝之前,西方列强长期以来对中国抱有深深的偏见和轻视。旧中国在他们眼中是一个贫穷、落后、软弱可欺的国家,任人宰割。
然而,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面对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毫不畏惧,英勇奋战。
志愿军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意志、灵活的战术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如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在极度严寒和装备悬殊的情况下,给美军王牌部队以沉重打击;
上甘岭战役中,更是在狭小的阵地上顽强抵抗美军的猛烈炮火,坚守阵地。
这些胜利让全世界为之震惊,西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新兴的东方大国。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赢得尊重,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新中国的决心。
这为新中国后续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开了局面。
如1953年瑞士与中国建交,1954年英国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等,中国逐渐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了发言权,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抗美援朝在美国被称为朝鲜战争,美国研究这场战争的学者,还给起了一个形象化的名字:被遗忘的战争。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在美国国内,几乎从没有人提及此战,太平洋战争,越南战争这些美国参加的战争,都是美国人津津乐道的热点,也经常性有影视作品来表现。
而朝鲜战争,几乎就是美国的一个禁区,无人问津。
究其原因很简单,太丢人!
代表美国在停战协定签字的克拉克将军沮丧地说,自己是第一个在没有获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一个世界第一军事强国,愣是被刚成立的新中国打出个不分胜负之局。
正如美国人自己所说,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从此以后,美国对中国从来都抱有一丝尊敬,在关于中国的国际事务上虽然依然强硬,但是从来不敢逼人太甚,总还是保留着一份理智和克制。
毕竟曾经被打过,知道疼。
至于那些跟随美国出兵的西方各国,对中国的态度也是发生了360度大转弯。
英国的皇家大学专门召开了研究会,讨论志愿军为何能够以弱胜强。
有教授甚至表示:\"一支以骡马化为主的中国精锐军队,与机械化的联合国军作战,在世界战史上堪称一绝。\"
从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第一次敲开中国大门到1950年抗美援朝大败英军,短短一百年中,中国发生的变化实在太不可思议。
不光英国,整个欧洲对中国都刮目相看。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回忆说:
“当时他正在剑桥大学读本科,平时穿过海关时,西欧海关官员对华人面孔都不屑一顾,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海关官员也态度大变,开始肃然起敬起来。”
同样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有日本。
十年前,日本还在中国战场上呼风唤雨,五年前,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强悍的美军打得哭爹喊娘。
而现在,曾经的手下败将,却将把日本人打的心服口服的美军击败,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在日本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开始挺起了腰杆,朝鲜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被世界公认为强国”。
当时沈阳的战俘营中,有不少日本战俘,本来抗拒改造的他们,在抗美援朝结束后,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开始诚心诚意的接受改造。
社会主义阵营这边,刚建国时,中国虽然体量比较大,但是在阵营中还算是个新来者,并没有太多分量。
抗美援朝后,社会主义阵营开会,中国代表一入场,场内就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大家都对新中国给予了打心底的尊重。
至于老大哥苏联,更是对中国刮目相看。
随着战局的进展,越来越认可志愿军的实力,开始大规模对我军进行援助。
他们送来了大量的苏式装备,让我军在抗美援朝后期战斗力大增,一度能在战场上和美军正面炮火轰击而不落下风。
战争结束后,认识到新中国巨大能量的苏联,开始了对我国进行全力援助。
一五建设期间,苏联一共援助了156个重点工业项目,这个数字比当初战争前打算援助的项目多得多。
大批的苏联专家来华,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工农业经验,让我国经济迅速起飞。今天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工业种类国家,这也跟当年苏联的援助是分不开的。
得到156个项目的外援助力后,中国的工业很快发展到二战前日本的水平,国力判若两人,也为两弹一星奠定了基础。
由此,伟大的中国制(智)造时代正式开始,完全可以这样评价:
没有抗美援朝,就没有156工程,而今天的国产航母、神舟飞船、超级计算机等中国式奇迹也就无从谈起。
只不过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这是志愿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赢得的尊重。
最后,抗美援朝显示出的中国常规战能力,以及后来的两弹一星,极大助力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借助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身份,中国在世界关键问题上的态度愈发举足轻重,今天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建设等双赢项目上都离不开这一点。
试想,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胜利那样的辉煌成就,那么新中国又怎么可能成为常任理事国,而由此带来的各种经济和外交利益,自然也无从谈起。
四、激发民族凝聚力与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伟大战争,它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
抗美援朝的胜利,更是让党在人民中的威望攀到了顶峰,大家信任党,流言蜚语再也难以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牛鬼蛇神没有了市场,国家空前安定团结。
抗美援朝中,涌现出了太多的英雄事迹,这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宣传素材。
广播里,报纸上每天都是战斗英雄的报道,每个人的爱国热情和激情都被点燃,民族和国家的意识迅速被构建起来。
绝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明白了,有国才有家,国与家命运相连。
当年我们能够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社会各个阶级变成了铁板一块,今天就有抗美援朝宣传主题教育,让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战争期间,全国上下一心,各界人士纷纷以各种方式支援前线。工人阶级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和物资装备;农民踊跃交粮,保障军队后勤供给;知识分子开展宣传活动,鼓舞士气。
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军,多个地方的征兵处都是人潮汹涌,报名人数数倍于需要征兵的数量,因为体质等原因落选的还会回家大哭一场。
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通过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成为全国人民爱国拥军的典范。
从抗战后,中国社会又一次迎来了化学反应。当时的民间发起了一项叫做“爱国公约”的运动,全国大约有80%的人都参与签订了爱国公约,把支持抗美援朝变成了一个个可以完成的小目标。
比如说工人每天多练几斤钢,再比如说农民保证公粮按时交送,颗粒归仓。
就连学校的孩子们,也跟老师签订公约,保证学习成绩进步多少,以此来表示自己对志愿军战士的支持。
1952年,新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827亿元,比1949年增长77%,除了基数较低以外,跟抗美援朝产生的团结效应息息相关。
爱国公约是一项有创造性的活动,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发现在互联网市场上,存在着相类似的办法和倡议。
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下,从1951年到1952年,共捐款人民币5.565亿元,要知道这可是建国初期,当时科员的工资是60元,而现在至少是3000元,翻了50倍,捐款折合到现在为250亿元。
如果考虑其他因素,这5亿多捐款的购买力更强,大约能买3710架战斗机,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家庭还处于吃不饱饭的阶段,这个数字的含金量有多高可想而知。
得知前线战士吃不饱饭,全国人民开始了炒面运动,社会各界人士统统投身到运动中去,都以能为志愿军战士炒一锅炒面为荣。
每逢危难关头,中华民族总能自觉的团结到一起,汶川地震、武汉疫情、郑州水灾,都一次次地证明了这一切,
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能够生存繁衍至今的最大依仗。
五、推动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与拥有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进行了直接对抗,这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战争实践中,志愿军认识到现代战争对军事指挥、战术运用、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新要求。
例如,美军的空中优势给志愿军的作战行动和后勤补给带来了极大困难,这促使中国加快了空军和防空部队的建设步伐。
战争期间,中国空军边打边建,迅速成长,在后期的战斗中逐步夺取了部分制空权,为地面部队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援。
同时,志愿军在与美军的战斗中学习到了现代化的战术思想,如步炮协同、坦克集群作战等,并开始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化作战模式。
此外,战争对军事科技的需求也刺激了国内军事工业的发展,一批军工企业在战争期间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为新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从武器装备的仿制改进到军事人才的培养训练体系的逐步完善,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重要转折点,推动中国军队从传统的陆军为主向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现代化军队转型。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一个半月后,1953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论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抗美援朝,经过三年,取得了伟大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是靠什么得来的呢?大家说是由于领导的正确。领导是一个因素,没有正确的领导,事情是做不好的。
但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全国人民的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
“我们同美帝国主义这样的敌人作战,他们的武器比我们强许多倍,而我们能够打胜,迫使他们不能不和下来。”
“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为什么能够同美国侵略者和谈下来呢?
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在军事方面,美国侵略者处于不利状态,挨打状态。如果不和,它的整个战线就要被打破,汉城就可能落入朝鲜人民之手。这种形势,去年就已经开始看出来了。”
“作战的双方,都把自己的战线称为铜墙铁壁。在我们这方面,确实是铜墙铁壁。我们的战士和干部机智,勇敢,不怕死。而美国侵略军却怕死,他们的军官也比较呆板,不那么灵活。他们的战线不巩固,并不是铜墙铁壁。”
“第二,政治方面,敌人内部有许多不能解决的矛盾,全世界人民要求和下来。”
“第三,经济方面,敌人在侵朝战争中用钱很多,它的预算收支不平衡。”
分析上述三方面原因后,指出:“这几个原因合起来,使敌人不得不和。
而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没有这一条,同他们讲和是不容易的。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对抗美援朝胜利经验的这个总结,是实事求是的。
它平实、朴素、生动、自然,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也是在这个讲话中,论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
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来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
接着又指出:“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最后,发出警告:“帝国主义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我们现在的情况同1950年冬季的情况不同了。
“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
我们有人民的支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踊跃报名参军。对报名参军的人挑得很严,百里挑一,人们说比挑女婿还严。如果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它再打下去。”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确很伟大。
讲得也平实、通俗、生动、自然。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已70多年了,但这场战争的1000个日日夜夜,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上述意义不仅经受住了历史检验,而且具有重要时代价值,特别是对于怎样应对西方超级大国不时挑起大规模军事冲突,仍有借鉴意义。
在1953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还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专门听取《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该报告长达1.3万字,全面翔实地论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重要意义。
报告中有一条流传很广的金句: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一战,极大抬高了中国的国运天花板。
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了、外国驻军没有了、强大的敌人被阻拦在国门之外、恢复“安史之乱”后就失去的“守在四夷”,得到一套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如果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国运只是一座小平房,那么抗美援朝之后的中国,已经有了建设万丈高楼的基本骨架。
虽然底子依然很薄弱,但在世界舞台上,已经拥有挑战美苏的资格。
未来需要做的,无非是努力填充血肉,让这座万丈高楼更加强健而已。
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抗美援朝。
以抗美援朝为分界线,以前的中国什么都没有,而以后的中国什么都有了。
只有从千年大视角来看抗美援朝,才能明白这场战争有多么伟大。抗美援朝改变了“安史之乱”以后,1200年的中国颓势,在最黑暗、最无助的年代,上演了一场绝地反杀。
自此,中国如旭日东升!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