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前销售设备的保修事宜是由dL方面负责,当时为了管理方便并留更多的外汇,双方的协议留了很多漏洞。

现在,赵建国抓住这些漏洞终止服务合同,并要求补交之前费用才恢复服务。

另一边,联合制造机床厂已经投入运营。

为了培养团队和技术提升,工厂也开始生产和出口家用机床及通用型号。

拥有dL销售渠道优势,联合制造不仅接手家庭机床市场,还获得一些订单。

即便这种机床利润不高,加上海运费,几乎是零利润或微亏。

然而维持正常生产对工人积极性、固定成本支付和国家出口政策支持至关重要。

总体来看,联合制造工厂虽然不挣钱,但员工们仍然积极工作,因为他们看到自己劳动直接用于海外市场。

相比之下,失去了该市场后,京城二机瞬间停产。

家庭机床在国内几乎没需求。

如果停产会影响工人工资发放等问题。

很多工厂宁愿亏损也不能长时间停工。

赵建国对京城二厂现状了如指掌,却无动于衷。

半个月左右,陈辉找上门来。

“赵总,今日何以有闲?检查结束了?”

赵建国知道陈辉的来意。

“上级调查已经结束,任何决策都是集体讨论决定。”

赵建国打断他: \"你知道我的立场,我不会因为个人情感或工人数量而出手相助的。

我们作为领导干部不应该把工人当成牺牲品,但是这次问题并不止一个原因”

赵建国表情严肃:\"这不仅是你的问题,也是所有领导层的责任。”

过去一年中没有科学规划是关键问题所在。

“是我们的错误”

, 陈辉开始反思自己的职责,“可是现在京二机面临危机啊!”

“当初的家庭机床维修合约只是口头,应该正式协商了。

我同意可以派人洽谈细节。”

赵建国说道,但也警告说:“新的厂家已经开始抢夺这部分市场。”

“什么!”

对陈辉而言,这是巨大的打击。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赵建国表示, “市场瞬息万变。”

李辉对着王明厉声说道:“你这是怎么想的!还是孩子吗?国际市场的资本家可不是国内那些单位的同志,哪有什么情面?人家不找你索赔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王明满脸愁容:“李老师,您有企业管理的经验,能否为我们厂指条明路?我们到底该如何渡过这个难关?”

与李辉交谈过后,王明对未来的希望愈发渺茫。

他甚至担心京华工厂可能会成为第一家破产的国有企业。

“自助者天助之,我认为你们应该破釜沉舟,集中所有资源把即将完工的数控机床完成并投产。

依靠你们在国内的地位,拿到足够的订单不是问题。

下一步要大胆创新,选一个好的项目攻关,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线,只有这样才能抗衡外国的竞争。

你看现在市场上很多同类产品的价格都降了很多,难道降价就能让外国厂商获利吗?这不过是他们的策略。

如果我们真的陷入持久战,他们也不堪承受。

大家都可以低价销售,但最后真正受益的一定是我们的国家。

这是我们自己的市场嘛,国家和行业只能表扬而不能指责。”

“李老师,可我们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资金!”

王明苦笑道,“上级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再提供新的研发资金,一切得靠我们自己想办法。”

“现在的京华是合资企业,必须自负盈亏。

当年有钱时,国家也并未侵占你们一分一毫,如今缺钱就要自己解决。

难不成赔了是国家的,赚了是自己的?世上哪有这种便宜事?”

李辉对上级的态度十分赞同。

这让刚接触市场经济的这些厂领导们很难接受。

以前他们花钱时不觉得是在占便宜,还觉得是自家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可一旦没钱了,就理直气壮地向上级伸手要钱。

这样明显的双标,却是这个时代主流观念中习以为常的现象。

“那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筹集资金呢?”

王明无奈地说。

“你们不是建了好多职工家属楼吗?如果能出售这些楼房给其他需要的单位,可以筹集一大笔钱。”

李辉提出的建议虽然有些刺耳,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行。

李辉相信,这些人没有这样的魄力去做如此艰难的事。

即便厂领导有此想法,工人也不会同意。

王明心里很清楚,这一切实现不了。

当王明从李辉办公室失魂落魄地离开时,想起两年前那个意气风发、充满斗志的自己,不禁感叹变化真大。

回到工厂后,张亮第一时间把他请到办公室。

“王副厂长,见到李辉了吗?他怎么说?何时能恢复出口业务?”

张亮非常着急,每天都会接到几次催问出口进度的电话。

“我见到了李辉,他说关于出口,我们必须自己跟客户谈,售后服务也是我们自己处理。”

王明只是如实复述李辉的话,具体实施还是要由他们自己负责。

“什么意思?我们今天来跟你谈,还不就是来找你们公司谈?这又要去找谁谈呢?”

张亮瞪着眼睛问道。

“你也明白,我和的是李辉,住在1978大厦的人,而不是合众国主持dL集团的黄海达。”

张亮一听顿时火起,侯大林这样做简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然而面对侯大林的这种态度,他们无能为力。

接下来的时间里,环太平洋投资公司直接约见了京华合资公司的领导层,并发送了正式文件,将整个事件提高了一个层次。

管理部门在法律框架下无法做出更多的调整,引进外资是当时的重点任务,处理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没有人敢用私人情感干涉此事。

秦明此时已决定躺平,自认为当上厂长几个月来就没享过一天福,反而怀念起了被挤下去的王明。

原来京华工厂风光无限之时竟是王明掌舵的这两年。

最终京华工厂被迫停工,所有的问题在他的领导下一一暴露。

秦明觉得无论哪里也无法替他说理。

“领导,我们真是一筹莫展,要么给钱,要么拿命,我们没什么东西可以把损失填补回去。”

秦明已经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