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折玉骨 > 第61章 孤想知道,他的名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章 孤想知道,他的名字

九日之期已到,春闱落幕。

盛昭宁踏出考场时,整个人透着浓浓的疲惫,看起来没什么精神。

不过相比其他脚步虚浮,满脸蜡色的旁人来说,还能挺直着身体走出来的,她算是少数。

周危连忙上前扶住她。

他没有过多追问,只是扶她上了马车,一路快马加鞭赶回了京郊宅中。

盛昭宁简单洗漱一番后,什么都没说,径直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周危知道这九天她不好过,也没有出声打扰,只去厨房准备了几样补气的菜食,等她醒来之后热热便能吃到。

这一睡,就是一整日。

再次醒来时,已是黄昏后。

周危端着饭菜并一盅热汤送到屋内,盛昭宁坐在桌前,一连吃了两碗饭,末了又让周危添了半碗,才堪堪停筷。

周危扫了一眼桌上的空盘,问道:“你没吃过饭吗?”

盛昭宁懒得理他。

事实上,这九天以来,她的确水米未进,全靠参片和随身带着的药吊着。

会试虽不限制出恭次数,但若有此举,卷面上便会被盖上一个黑戳。有了这个印记,不论文采如何斐然,见解如何通透,考官阅卷时都会自动忽略,不看一眼。

因此,盛昭宁是忍着饥寒交迫,硬生生的熬过了这九天。

周危自是不知当中艰辛,倒也没有再说风凉话,只是默默地又给她盛了一碗汤。

会试成绩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便可张榜排名。

盛昭宁终于有时间好好看一眼这皇城京都。

而贡院众人这段日子显然不太好过。

考生交卷后,答卷会先交受卷官,然后由弥封官将姓名糊上,誊录官督人将墨卷誊录成朱卷并编上序号,经对读官校对后,墨卷交掌试卷官封存,朱卷送主考、同考官审评。

主考官和礼部知贡举官会将同考官预选出来的考卷进行审阅并拟定名次,写成“草榜”。

草榜拟成后,再经核对无误,最终张榜公布名单。

榜上有名者即成为“贡士”,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成为贡士方可参加接下来在皇宫举行的殿试。

而春闱最受瞩目的,自然还是“会元”的人选。

也是主考官最难摘选之人。

“孟学士,这是几位同考官择选出的荐卷。”

孟明远伸手接过,一一翻阅而去,从其中取出十张,思定良久,“会元”之名却迟迟难以定夺。

此番春闱能者众多,仅是这十张试卷,已是经由层层比对定下的优卷,每一份都有独到之处。

唯独其中一张,观点格外尖锐,不同于其他锦绣文章的粉饰太平,几乎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重重弊端,丝毫不顾及任何人的颜面,言辞锋利,叫人心惊。

纵使身居内阁多年,孟明远仍觉这是一份烫手山芋,只能将其含糊定为优卷,自己却难以裁定其名次。

他拿起那十张优卷,走至一处竹帘后,将试卷呈至桌上,颔首道:“殿下,这是老臣遴选出的十张优卷,请您过目。”

此时正逢晌午,许多人已外出用餐,屋内剩下的人不多。

桌后之人笔尖稍顿,指节透出莹润的玉色,他放下笔,缓声道:“大学士多礼了。”

试卷被放置在桌上。

他拿起卷子,一张一张看得极为认真,唯恐任何一个有才者被埋没。

身后渐渐聚起了许多人,他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也不曾喝退众人,只是依旧认真翻阅着,确保最终结果的绝对公正。

直至试卷被翻至最后一张。

“这,这也太......”

身后有人惊呼一声,余下的话被强咽了回去。

孟明远抬头瞥了那人一眼,只见不止是他,旁边所有人都是一副震惊不已的模样,似乎对卷上出现这样的文字感到不可置信。

孟明远的视线再次落回桌前之人身上,他手中拿着的是自己不敢判的卷,若此人科举得中,那其卷上所书种种弊端,与造就弊端之人,便都将遭逢大难。

这张卷子,判落,则内心难安。

判中,则不知要得罪朝中多少人。

所以,这个烫手山芋,棘手之物,孟明远难做定夺,只能交予一位身份绝对尊贵,无人敢置喙的人来判。

即大魏储君,当朝的太子殿下。

魏珩。

这张卷子,被他翻看良久。

议论声开始时兴起,直到后来,所有人都闭口不言,都在等着看这位太子殿下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裁断。

屋内一时变得极为寂静,四周针落可闻。

魏珩指腹掐在试卷边缘,心中隐隐泛起惊澜。

窗外透进来阳春三月温暖和煦的风,半缕午后的阳光一半落在肩上,一半绕过他的肩照映在卷上,朱红色的文字渡上一抹金黄。

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此卷我会亲自呈于陛下御览。”魏珩道。

孟明远心下一定,松了口气。

也好,呈于御前,由陛下亲自定夺,倒是两全之策,谁也不会得罪。

“殿下远虑,此卷交予陛下圣裁,定会给予考生公正。”

魏珩抬起眉眼,“不。”

在孟明远颤动的目光中,魏珩如泉水般清润的声音再度响起。

“此卷应为当之无愧的头名榜首。”

“呈于陛下御览,是为肃清弊病,惩治庸吏。”

明明是那般轻缓的话语,落在众人耳中,却重如千钧。

孟明远卓然而立的身子有一瞬间的颤抖,他嘴唇微张,脑海中不断响彻着那句“肃清弊病,惩治庸吏”,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其实,卷上所写之弊端,并非无人知晓。

只不过没有人敢指出来,更没有人敢于做这个掀起惊涛的恶人,触犯众怒,受千夫所指。

司法一处,有弊端,有冤狱,有黑暗。

军事一处,有贪腐,有混乱,有牵制。

而大魏所仰之圣贤治世,只在盛世。如今兵戈四起,战乱不断,如何还能再这般粉饰太平下去。

这些,孟明远并非不知。

朝野上下,也并非不知。

太子殿下几次想要肃清种种不正之风,可屡屡受阻,难以行进。

朝中众臣明哲保身者繁多,无人敢同太子站在那风口浪尖处,承担指摘唾骂,甚至稍有不慎,便会堕入无尽深渊,再难翻身。

如今朝堂之上延至各州之地,何处不存积弊。

那是要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朝廷。

太子殿下从始至终,孤军奋战。

而今,终于肯有一人站在他的身后。

魏珩执起朱印,庄肃的、郑重的,将印章盖在了卷子上。

朱红色印记映着金辉。

站在那束灿烂的金光下,他轻抚朱印,眉眼低敛。

“孤想知道,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