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没有,所以无论人家卖多少钱,他们都要捏着鼻子认,供不应求的时候,还要赔着笑脸让人家卖给自己。
也没有办法,葡萄酒确实有市场,达官贵人都喜欢喝两口,尤其是那些夫人、小姐,近来聚会都时兴喝葡萄酒。
这钱他们不挣,别人也会挣。
所以一听说林夫人会酿葡萄酒,他们打破头也要跟她签订单。
“之前只有外人掌握酿制葡萄酒的技术,他们坐地起价,导致了现在市场价虚高,现在既然咱们也能酿,价格理应回归正常。”
“不仅是我这里卖出的价格低,我还希望各位的卖价不超过四十两。”
几名商人之前如果说是激动,那现在就是严肃,面上也前所未有的认真。
这事好像有点大。
甚至已经能想到四十两一坛的葡萄酒,会被哄抢成什么样。
“这,能挣钱吗?现在价格摆在那,咱们不挣的话,也只会便宜别人。”
他怕林夫人挣不到钱,再不酿葡萄酒了怎么办。
“我是不会亏本的,二十两一坛的利润,我相信各位也不会亏。比起挣一时的快钱,我更追求长久的生意。”
二十两的利润,他们确实亏不了,甚至比从别国进口挣得还要多,关键是省心省力。
林氏清楚知道,她酿的葡萄酒一旦面世,会分走一部分进口葡萄酒的销量,如果酿酒再扩大,供不应求的形势扭转,原产国为了售酒,也会自降身价。
与其最后陷入无止境的价格战,不如一开始就把价格定到最低,二十两一坛的定价,运过来都要赔本。
更何况葡萄本身就不贵,二十两足够她挣得盆满钵满。
几名商人对视几眼,咬咬牙:“那就依林夫人的,四十两就四十两。”
只不过这件事出了这间屋子,除了他们几人,谁都不能告诉,等到明年葡萄酒酿好,来个措手不及。
五名商人,各定了一千坛,一共五千坛。
签完合同,商人们当场要给定金,林氏摆摆手,只让他们明年秋天去下河村,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对了,不知道各位谁有经营酒楼?”
酒楼?
几人看向罗老板,只有他名下有酒楼。
罗老板面露骄傲:“林夫人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倒不是别的,只是想问问罗老板收不收那三坛酒。”
家里那三坛酒还是要卖的,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有钱肯定要挣。
罗老板大手一挥,花了一百两买下三坛酒,看得其他人十分眼红。
二人约好明日去下河村拿酒,顺便提前认路。
从徐家出来,林氏让四福把牛车赶到如意酒楼。
孙管事这两日望眼欲穿,左等右等没等到林氏,而刚才又从徐家赴宴出来的客人口中,听到几样之前没见过的新菜品。
直觉告诉他,今日林氏肯定能上门,于是牛车还没停稳,林氏就跟守在酒楼门口的孙管事碰了个对眼。
孙管事大喜,小跑到了牛车跟前。
林氏从牛车上下来:“好巧啊孙管事。”
不是很巧,他已经等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