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原本就艰难,按规定来,总不会错到哪里去,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总有它的道理。读下去吧,依照大多数人的活法,不会有大错,也不需要后悔。”
他安慰她,同时,也安慰自己。但考上普通高中的,却是极少数,妹妹的无法继续读下去,算是多数人的活法呢,还是少数人的活法?根据邻居,包括堂弟的活法,考上了普通高中,都是去了完成三年学业的,虽然并没有考上大学,有的还复读了三四年。
“我也想的,可是父母作主,大家都去赚钱了,你却还要花钱,道理上讲不过去呢。虽然他们只是偶尔讲一讲,但我却会经常想一想,唉,不知道怎么办?”
力莉的探索的锐气突然歇息了,瘫成了一团软绵绵的棉花。
“形势在变。你看,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已经是八十年代末了,能考上初中的,才十六分之二,稍微有钱的都要复读,争取考上初中。你们的年代,不用考了,全部可以上初中,而且还取消了留级的规定,要留一个年级,还要求校长开恩,我们那时,只要有一门不及格,都要留级。形势的变化,是越来越要我们向高一级的年级进军了。领取一个初中毕业证,现在用处看不出来,以后,要补都是补不到的,后悔也来不及了。”
他想,这个趋势应该是不会变的:读书的时间,会越来越长,要不然,为什么要搞九年制义务教育呢?城里的发展,就是我们农村仰望的方向。想当初,爸爸只有初小文化,妈妈根本就没有读过书,自己中专毕业,妹妹初中毕业,比上一辈翻了三、四倍还不止。
“可是,有些没有读书的,比你们读了书的还会赚钱呢,这又怎么讲呢?”
力莉的一句话,顿时戳到他的痛处,他脸红了。这个问题,从他踏进教师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困扰着他。
他记得,他还小的时候,哪怕是一个工厂里的工人,都比他们农民好上好几倍。一个叫叔叔的,名叫袁本初,是在工厂里把螺丝拧上去,他和爸爸去过一次他的厂里,那时,本初叔正系着围裙,两只沾满油污的手尚未清洗,据说,做工的时候,连凳子都不能坐,只得站着。但是,本初家的生活,却是全屋场人所羡慕的。
本初家里粉刷上了洁白的石灰,洁白的墙上挂了一面簸箕大的钟,指针比手臂还长,“嗒嗒嗒”地响,什么时候到他们家,什么时候都在响,据说,半夜里面也会响,清脆得超越了任何自然界的声响, 来到他们家,他们就出神地望着那面钟,心想,它为什么不用休息呢?这里面到底装了什么神奇的宝贝呢?这面钟,是不是比这栋房子还值钱啊?应该抵得上自家屋子的三、五栋吧?
更让全村人羡慕的,是本初家有一杆鸟铳,他只远远地见过,不能摸,也不能碰。他家的神台上,插满了泛着奇异光彩的野鸡的长毛,还有象牙白混杂着星曜黑的刺猬的尖利的羽箭。他在路上,也见过几次铳杆上挂着的修长的野兔子,夸张地拉长着,就像挂在竹杈上的蓄满了水的毛巾一样。至于野猪,一年也能打个两三头,比辛苦地养一头猪省事多了。
本初家的女儿,叫子兰,从小就能穿裙子,那种构造,复杂得眼花缭乱,至今他也搞不清楚是如何制成的,只记得是轻盈、鲜嫩、色彩斑斓,仿佛是天边的彩霞上剪裁下来的。
他还记得肖屋也有一个工人,据说是做塑料的,有一年的春节过后,他经过那个有着很多晒谷场的排上,当然,也有很多坟墓,突然传来奇异的歌声,这歌声,雄浑,震撼,像暮春时节的傍晚天边的滚滚惊雷,却混入了晚霞的绚丽和野鸡羽毛的翩翩起舞,他正暗自惊诧,要不要原路逃回,却从树丛和草丛间闪过一个人,正是那个工人,按辈分,他应该叫他一声“姑爷”,然而,他没有叫,肖姑爷应该不认识自己吧,他想。
肖姑爷的手中提着一个庞然大物,声音正是从那里震出来的,两只巨大的“猫头鹰的眼睛”正盯着他,眼球还愤怒地颤动着,那些银色的闪光干净得不像世间的任何物品,这是金子吗?书上说,金子是黄色的,那一定是银子了,银子就是白色的。工人远去,转一个角就看不见了,但那从“猫头鹰的眼睛”里震荡出来的歌声,却散布在草丛和树叶间,一起一伏,一隐一现地传了过来。
后来,他问爸爸,才知道这叫“三用机”,放一个钟头唱歌的电池就需要他们全家吃半个月的粮食的价钱,工人也不是天天放歌的,反正,来丈母娘家的时候,必定是一路放过来的,而且,放到最响。
“不是工人,不要说买不起三用机,就是让人家送给你,你也用不起电池呢。”他的父亲带着惊恐的眼神说道。
“那怎样才能当上工人呢?”幼小的他问起了这个重大的问题。
“我们是没有办法了,谁叫你爷爷是富农家的孩子呢。要当工人,首先要是贫下中农,这一条我们就不符合,以前还经常挨批斗,不做义务工就谢天谢地,算佛主保佑了,还想癞蛤蟆吃天鹅肉?还要跟大队书记家关系好,过年过节又没有什么送给人家,怎么会有关系好?两条都搭不上,而且,那种机会,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轮上一次,我们整个村都没几个工人,所以,我们想都不要想。”
他爸爸的话,一下子堵住了他的所有的希望。
“不过,有一条路,是任何人都堵不住我们的。”
爸爸的眼神闪着光彩,兴奋地凝视着挂在土墙竹钉上的他的书包:
“这就是读书。只要考上了大学,就可以吃国家饭了,比他们靠成分靠关系进工厂还更有味道。好在改革开放了,成分被取消了,读书不看成分了,可以读书,就可以考试,一级一级考,考上大学,就比全村的任何一个人都更有前途!”
由此,读书成了他最用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