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诗歌,如诗如歌。
一首好诗,加上一个好的朗诵者,实在是让人享受。
李青莲这一朗诵,真可谓是石破天惊、惊世骇俗,让所有人都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大大地开了眼界。
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语调,那饱含深情、至真至切的演绎,对于在场的众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恰似一阵春风拂过久旱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惊喜。
在此之前,这块大陆在文学领域,尤其是诗歌方面,尚处于一个相对原始、蒙昧未开的状态。
称得上好的诗歌,除了《诗经》中那些来自民间、不成体系的零散篇章,也就屈原的《离骚》以及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能被视为佳作。
然而,这些作品相较于李青莲的《将进酒》,无论是在气势的恢宏磅礴、意境的深邃高远还是情感表达的丰富细腻上,都显得有些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可以说,此刻李青莲的出现,就如同在一片荒芜干涸的文学沙漠中,突然绽放出了一朵绚烂夺目、娇艳欲滴的奇葩。
他直接来了个王炸,给这个尚在蒙昧混沌中的文学世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撼,犹如一阵惊雷在平静的湖面炸响,掀起了惊涛骇浪。
前面那首《将进酒》,由冯去疾朗诵,虽说他也竭尽全力展现其中的韵味,但终究显得比较呆板生硬,感情色彩相对单一淡薄。
而后面这首《将进酒》经由李青莲亲自朗诵,那效果简直是有着天壤之别、云泥之分。
他的声音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将每一个字都赋予鲜活的生命,让诗句中的情感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汹涌冲击着听众的心灵,令人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感情色彩变化多端且又与诗歌内容完美契合,时而激昂如熊熊烈火,燃烧着每一个人的热情;时而深沉如幽静潭水,引人深思;时而欢快如潺潺溪流,令人心生愉悦;时而悲愤如呼啸狂风,让人感同身受。
这种极富感染力、震撼力的朗诵,怎么能不说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呢?
哪怕其中有些词语可能不大符合这块大陆的实际情况,但是大多数内容还是能够深深触动众人的内心,引起强烈的共鸣,犹如投石入水,激起层层涟漪。
特别是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仿佛一道耀眼夺目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使之熠熠生辉。
不管是那些性格相对呆板木讷的老秦人,还是思想活跃、流派众多的诸子百家们,都被这句诗中所展现出的豪放洒脱、不羁无畏的生活态度所折服,心驰神往、沉醉其中。
老秦人听着,脑海中浮现出在广袤无垠的田野上,麦浪滚滚翻腾,他们在丰收的喜悦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欢乐场景,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欢乐,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真实写照。
而对于诸子百家们来说,这句诗仿佛是对他们追求真理、坚持信念的一种鼓舞激励,让他们坚信自己的才华必有施展的广阔舞台,不必为一时的困境而沮丧消沉。
这句诗就像一颗充满生机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激发着他们对自由、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与追求。
一时间,整个场地都沉浸在这句诗所营造的豪迈奔放氛围中,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憧憬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心中那片广阔无垠、灿烂辉煌的天地。
接下来,一场激烈非凡、硝烟弥漫的争抢环节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理论上,这首诗该由逍遥子收入囊中,可其他人又怎能不眼红心热?前面面对冯去疾,他们或许还有所忌惮,不敢轻易争抢,但面对逍遥子,他们可就没那么多顾虑和忌惮了。
首先发声的是儒家代表齐鲁三杰,只见伏念拱手说道:“逍遥子前辈,道家提倡无为,对世俗诸事皆不甚在意,这首诗于道家而言,并无太大的实际用处。而我儒家研习诗书礼易乐,这首《将进酒》正可为我儒家学子提供全新的思考与深刻的感悟,应当归我儒家所有。”
逍遥子轻抚胡须,微微一笑,回应道:“伏念先生此言差矣。道家虽倡导无为,但对于如此精妙绝伦的好诗,我们亦懂得欣赏与珍视收藏。诗歌之美,无分道家儒家,岂能因流派之别而轻易错失?”
就在此时,李斯踏入了这纷争的战场,他神色严肃,振振有词:“冯去疾身为丞相能得一首诗,我李斯同为丞相,也理应有此同等的待遇。这《将进酒》应当归我。”
齐鲁三杰听闻,立刻调转头,与逍遥子站在同一战线反对李斯。
颜路义正言辞地说道:“李斯,你本为儒家弟子,却弃儒从法,背信弃义。我儒家与你早已分道扬镳,此诗断不能落入你手。”
张良也附和道:“没错,诸子百家在利益面前当统一阵线,你李斯与我等并非一路人。”
一时间,以李斯为主的老秦人与以儒家、道家为首的诸子百家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李斯目光凌厉,反驳道:“吾虽曾习儒,但如今奉法,法之严明,方能定国安邦。此诗于治国理政亦有启示借鉴之处,当为我所用。”
逍遥子冷哼一声:“治国之道,非仅靠法令。诗歌能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于国于民皆有益处,道家当得此诗。”
伏念慷慨激昂:“我儒家倡导仁礼,诗歌可助传播教义,教化万民。此诗当归儒家,以育后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各执一词。
场面愈发激烈,声音此起彼伏,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颜路据理力争:“诗歌之美,在于其能引发内心的共鸣,儒家注重修身养性,此诗正合我意。”
李斯毫不退让:“法令之下,秩序井然,诗歌入秦,当为法治助力。”
这场激烈的争论持续不休,每个人都坚定地扞卫着自己的立场,试图说服对方,将这首《将进酒》收入囊中,气氛紧张而又充满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