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殿外的有智阴差颇为尽职,不时向天理教主发去几句传信。
为此天理教主不仅得知稻香土地会参与阴司讨魔之事,亦获知稻香土地正打探两人之名。
不过殿外阴差难以查看具体姓名,听判官之言得知,那两人皆有来历不好对付,且其中一位与九凤君有关。
听闻这些消息,天理教主忽有所悟。
“九凤君,应该是指藏于阴山山脉的九首鬼鸟。
夜叉鬼将生前曾说过,阴山有凶鸟、九首一断颈,与人对战时常言吾乃九凤君、汝当献上魂灵为拜礼。”
天理教主不知自己猜错了,阴山山脉那只九头鸟名为鬼车,九凤君却是北极天柜山之山神。
两者虽看似有些联系,却不归属于同一阵营。
周元若得知此事定会明白,为何将鬼车残首血玉交给九凤君以离火炼化,便可获得其好感了。
原来鬼车在借其名作恶,使各地受害之人认为九凤君乃凶恶邪魔。
这可真是谣言难止、恶名难洗,绞杀鬼车的行为自然也会获得九凤君赞赏。
“那稻香土地果然所谋甚大,其不仅与修罗国势力有联系,还准备谋划藏于阴山的九头鬼鸟。
他不会准备作为中间人,让血河将军与九头鬼鸟结盟吧。”
“这或许是个机会,一旦血河将军与九头鬼鸟结盟入侵阴司城池,查察司定会出现调查恶修罗、凶鬼鸟为何联合的委托。
届时我只需顺藤摸瓜,多加监视稻香土地,便能揭露其真实面目。”
“如此一来,即便他躲过蜃魂迷心宗之劫,幽冥阴土也不会再有其容身之地。”
随着获知的消息越来越多,天理教主感觉自己的反制计划愈加完善。
此刻他很庆幸自己接下潜伏委托,既借机躲过七星道人赎人事件,还让稻香土地压力大减,逐步暴露出真实目的。
“甚好,如今明暗互换、局势扭转,我可缓缓谋划清除大小隐患。”
不同于天理教主的信心大涨与后手颇多,五毒圣母麾下五大将中唯一启智的辟宫子,终于意识到大楚皇帝何其可靠。
因为他将九月初五毒教要兵发蜃魂迷心宗、助盟友围剿恶龙之事,告知几位平时交好的封君后。
不仅没有获得助战承诺,还收获了不少窥视。
留情面者尚有推托之词,如义子之妻即将诞子,至此福祸难料之际实在无法脱身,也无心外出争斗,还请多多见谅。
贪心者则更为奸猾,言自身实力低微,恐怕难以提供助力,却能帮忙镇守五毒教,君若信不过便当是妄言。
此话一出辟宫子还能说什么,既然信不过对方,为何请其助战。
若信任对方邀其镇守五毒教,不管他能否回来,那人一定会收获颇丰,甚至会将五毒教的五毒福楼给搬空。
辟宫子自己尚得不到这等好处,怎能平白便宜了外人。
如此一经对比,楚皇毫不犹豫调派援助的举动,简直是仁厚赤诚、可信可靠。
“圣母啊,你怎么如此不让人省心。
我若是收取教中灵物定会遭你惩戒,可那些封君已经准备搬空我五毒教了。
若教中不留下足够的镇守之人,以何抵挡那些豺狼虎豹。”
一向谨慎阴毒的辟宫子面对此局,也是忧心焦躁一筹莫展。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生出退出五毒教的心思,非他不愿,而是五毒圣母喜怒无常。
他曾威逼一位五毒门人寻五毒圣母诉说退教之言,哪知上一刻还一脸冷漠的五毒圣母突然间喜笑颜开。
随后那名五毒门人被一击化为腐土,并得五毒圣母赠言,你既不愿作教众,就去喂养毒虫吧。
也是在那一刻,他才明白邪派与正派有何差距。
正派者如金坛乾元道,其弟子可随时退出道脉,观中传法真人从不强人所难,亦无追击之举。
退出者甚至还能获得俗家弟子之名,如常进出道门秘境。
唯一的后患为无法再得传道法,想要再次入门修行也可,但需要接受一些考验。
“唉,初游嶂山金坛道,笑痴人矫情、讽道门难入。
今日方知难入易出、总好过易入难出,我因五毒教获益、也被五毒教所累,此劫怕是避无可避,只能尽力求存。”
“事已至此,也莫怪我不留情面了。
与其等外人来搬空五毒教,不如让我卖上一个好价钱。”
在生死未知的压力下,辟宫子准备一物两卖,既卖于楚皇,也卖于屏滦王耿烁。
“且看能否从耿烁手中获取一面战巫旗。
若有几名强悍战巫为助力,至少能增加战阵防御,使五毒圣母不被轻易纠缠。”
辟宫子不知素来有直爽之名的屏滦王是否会提供助力,为此率先向楚皇发去传信。
“陛下,臣近期寻诸友求援却均无所获,方知陛下何其仁德。
为报君恩,臣愿将五毒教奉上,待五毒圣母统教众入蜃魂迷心宗时,陛下可遣兵将搬空五毒教之物。”
“其中所获臣一概不问,也不取用分毫,还请陛下再调派两位封君,助臣度过此难。”
辟宫子许下承诺以利诱之,企图获得更多助力。
楚皇本就有搬空五毒教的打算,自然不会因此心动。
但答应还是要答应的,如此至少能换取一个光明正大搬空五毒秘境的名头。
“也好,我再寻几位封君商议,但不能保证他们是否愿意出力。
其实你不必惊慌,那些水龙既然主动寻迷心宗麻烦,多半已具有灵智。
秘境之人启智后有何变化你比我更为清楚,他们是不会与无智妖魔拼命的。”
“再者你作为五毒教的大将之一,应当能询问盟友几何。
若是不缺五毒圣母那等强者,何须怕几位水族少君。”
楚皇之言起到了一些效果,辟宫子忐忑焦躁之心终于舒缓一些。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也不必顾虑教中有密探潜伏了。
我这就传送回五毒福楼,找五毒圣母询问盟友之事。”
“若盟友众多我便不再难为陛下,若盟友人少还望陛下助我一助。”
“善,吾静待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