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重生54,系统在手 > 第170章 你……你个混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王主任说得这么坚决,众人无奈之下也不再喧闹,每个大院派人过来抄录了王主任手上的小册子,然后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居委会。

易中海和其他两个人抄完后回到大院,立即召集了会议。听完易中海讲述街道办发生的事,大院里的人也激动了起来。

“壹大爷,这怎么能行?每人几十斤的粮食,怎么够吃?”

“是啊,壹大爷!能不能再去跟王主任商量商量,争取多给些配额?”

易中海摇了摇头,说:“这没用,这不是王主任一个人能决定的,已经定下来了,无法更改了!”

大家听了之后心里凉了半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恰好在这时,高阳回来了。

听完大家的叙述后,高阳立刻明白,票据时代来临了。

但这才刚刚开始,真正全面进入票据时代估计要到明年年底,而这段时间足足有四十年之久。

然而只有高阳清楚这一点,其他人并不了解。

“阿阳!你是大学生,能不能想想办法?我们每个月只能领到三十多斤的粮食,怎么能撑得下去呢?”

“对呀!阿阳,你快想办法,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这些人说得没错,一个成年人加上每天辛勤劳作,一顿饭至少需要半斤粮食。

一天至少需要一斤半的粮食,一个月至少需要45斤。而现在即便是重体力劳动者,每个月也只有37斤粮食。

更何况他们家中谁家没有老婆孩子,特别是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大部分都不是城市户口。

比如贾家,只有贾东旭因为工作关系,户口转到了城市,其他的人都是农村户口,领不到粮票,粮本上也没有他们的名字。至于贾东旭的小儿子,户口也是随着母亲,同样是农村户口。

这样一算,贾东旭一个月的37斤粮食要养活一家四口人,不,很快就是五口人了。

像贾东旭这样情况的家庭,并不少见。

现在的政策不允许随便变更户口,想要改变户口只有一个办法——找到工作。有了工作,户口就能迁过来,到时候就有供应的粮食吃了。

看到大家都在望着自己,高阳无奈地摊了摊手:“各位邻里乡亲,叔伯阿姨,你们把我看得太好了!”

“我只是个普通学生,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大院或者整个北京,而是全国性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解决的。”

见高阳这么说了,大家意识到这件事真的没有转机了。但高阳接着的话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丝希望。

高阳继续说道:“不过请大家放心,国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大家饿死,总会有办法的!”

“真的吗,阿阳?”

大家都满怀期望地看着高阳。高阳点了点头。

高阳所言不虚,这段时间确实艰难,但再过一段时间情况会好一些。

因为在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将出现一个新的市场,被称为“鬼市”或“鸽子市”。

什么是“鬼市”?

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个出售货物的场所。

但与普通市场不同,“鬼市”如同幽灵般,在天亮时消失无踪。

因此很多人觉得鬼市神秘甚至有些恐怖。其实,鬼市就是一种地摊文化。

这种地摊文化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洛阳。到了清朝末年,鬼市这一业态已经十分流行了。尽管现在仍然有鬼市,但却没有昔日那样繁荣。直到计划经济时代,鬼市才再次热闹起来。尽管它有时会受到打击,但大多时候,上面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此外,还有一种途径是去农村换取粮食。

“行了!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班,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对了!明天下班后,别忘了去街道办事处领取粮本!散会!”

易中海见大家逐渐安静下来,连忙催促大家解散。其实刚才他已经被吵得有些头痛。易中海说完话,没有等待大家反应,就先行离开。看到他走了,众人才陆续散去,各自回家。

整个大院如今还有几家能够安眠?能够睡着的只有何家、易家、许家等少数几家。当然,高阳家也不会有这个问题。高阳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粮食,不担心接下来的日子。但其他人家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贾家。

贾东旭一家回到家中后,全都愁眉苦脸。

贾张氏满脸忧虑地说:“东旭,我们家接下来该怎么办啊?现在只有你能领到粮食,但每个月只有37斤,怎么能够我们一家人的需求呢!”

“这样下去我们会不会饿死啊?东旭!你赶快想办法啊?”

贾张氏的责备让贾东旭心烦意乱,他本来因为粮食问题就心情不佳,大声回应道:“我能有什么办法?这些问题又不是我能决定的!”

贾张氏被贾东旭吼了一声,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她反唇相讥:“你冲我吼什么?你是这家的一家之主,这些事难道不是你应该操心的吗?”

“依我看,这都是你的错。当初我说过不要娶这个乡下姑娘,应该找个城里姑娘多好!”

“现在好了!全家人只有你有粮食,我们早晚得饿死!”说完,贾张氏突然将矛头转向秦淮茹,这让秦淮茹有些手足无措。

确实,秦淮茹心中害怕,担心贾东旭会跟她离婚,那她可能又要回到农村,重操旧业。

“儿子!你看,你不如把她赶走,再找个城里姑娘,这样我们家至少还能多点粮食!”

“东旭!”秦淮茹焦急地看向贾东旭,眼神中充满担忧和急迫。

听到母亲的话,贾东旭心中有所动摇。但他转念一想,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一方面,秦淮茹的确非常漂亮,让他心动不已。另一方面,秦淮茹能干,他在城里见过不少女孩,但哪个看上他呢?

当初贾东旭不过是个小小的学徒,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加上那些姑娘在考虑相亲时都会向周边打听消息。

那时贾张氏的恶名已众人皆知,附近的居民几乎都知道她的名声。姑娘们听到贾张氏的传闻后,更加不愿意和贾东旭相亲。无奈之下,贾东旭只好选择了来自乡下的秦淮如,一见钟情(见色起意)地决定娶她。尽管贾张氏不愿意,但也无能为力,只能随他去。

然而,眼下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好了,妈!这种话以后别再说,都去睡觉吧。剩下的事我会处理,实在不行,我就去找我师父!”

贾东旭一脸不耐烦地挥挥手,对贾张氏和秦淮如说道(这是赵诺的说法)。秦淮如闻言,松了口气,赶紧抱着孩子回了里屋。贾张氏张了张嘴,最终没说什么,也回房休息了。

贾东旭独自坐在桌前,不知过了多久,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走进了里屋。

而在阎家,情况同样紧张。

“老太婆,快把钱拿来,我要去一趟高家。”

阎埠贵对叁大妈喊道,叁大妈也急忙进里屋取钱。

等叁大妈拿着钱出来,有些心疼地问:“老头子,我们真要买吗?”

阎埠贵叹了一口气,说:“唉,不买不行啊。你没听说今天的事吗?我们都是农村户口,每个月靠我一人那三十三斤的粮食,怎么能养活大家!再说,钱都借来了,不买岂不是白借了吗?”

“那……那好吧!”叁大妈无奈地将钱递给阎埠贵。

这五百块钱可是阎埠贵这些年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全部积蓄。他心里也很不舍。

“唉,等解成开始工作,户口转了过来,有了粮食和工资,日子就会好过一些。我和他的粮食合起来有七十斤,到时候我再想办法找些粗粮!”

阎埠贵这句话不仅在安慰叁大妈,也在安慰自己。

数了一下,正好五百块钱,其中有一部分是最近几天借来的。虽然阎埠贵一向节俭,但在院子里的信用还不错,许多人愿意借钱给他,还有一些是他外面借的。

阎埠贵揣好五百块钱,朝高阳家走去。

到高家门口时,正巧看到刘海中手里拿着什么东西递给高阳。由于天色很暗,阎埠贵没看清楚,便没多想,径直走过去。

走到近前时,阎埠贵听到刘海中的话,顿时怒火中烧,大喝一声:

“刘海中!你……你个混账!”

阎埠贵的一声大喝吓得刘海中心头一跳,胖胖的身体都哆嗦了一下。转过头看见阎埠贵,刘海中的脸不由泛起一阵红晕,显得有些尴尬。“啊,老阎!你怎么在这儿?”

阎埠贵气冲冲地走了过来,瞪着刘海中,高声质问:“刘海中,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能抢我们家解成的工作呢?”

原来阎埠贵靠近时恰好听见刘海中对高阳说:“阿阳!谢谢把这个名额让给我,你放心,以后大院里无论有什么事,你都可以来找我,我一定会帮忙!”

这句话让阎埠贵火冒三丈,因为他为这份工作准备了多日,借钱无数。

现在看到工作名额被人抢了,阎埠贵怎么可能不愤怒。刘海中早就备好了钱,原本打算早些去高阳家。

但过年的日子实在太忙,刘海中既要走亲戚,又要拜访厂里的领导,送礼应酬,拉近关系。

等刘海中把这些忙完了,已经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