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到了今天,科技已经无比发达,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蒙蔽了无数人的双眼和头脑,西服领带香槟美女,觥筹交错间,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已经多文明了似的。
聚光灯下都是美好的事物,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目光,但是覆盖的范围太小,在灯光之外的黑暗中,你会发现,贩卖人口、妓院、贩毒、军阀和君主这些邪恶的封建残余到处都是,不过也正常,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的时间还短,尤其是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也没几个,绝大多数国家都还在种地,玩封建制度也很正常,毕竟种地和封建制度才是绝配。
这个世界上真正脱离了封建残余的国家真不多,美国算一个,美国所在的这片土地上,当年土着们玩奴隶制,还没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优越性,就被西方来的殖民者给屠了,美国独立以后,南方的农场主们还想继续玩奴隶制,又被北方的工业党给团灭了,从此走上了彻底的资本主义道路。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时候,愤怒的无产阶级把国内的贵族们几乎屠光了,剩下的吓得屁滚尿流的跑出了俄国,很多来到了中国的东北和上海,上海当时有很多白俄妓女,都是以前的俄国贵族,每个国家,无论爆发革命或者是内战,都会诞生一大波难民潮,俄国十月革命、越南南北战争、国共内战都是如此。
苏联倒台的时候,叶利钦本来想学西方玩资本主义,此人当一个脱口秀主持人是可以的,搞经济简直就是灾难,资本主义的精髓没学到,糟粕倒是全盘吸收,国家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没有得到发展,苏联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财产被寡头们里应外合吞了个精光,还好普京比较强硬,又给抢了一点回来,不然俄罗斯人民喝粥的机会都没有。
在搞封建的地方,地主通过控制土地来控制穷人,穷人附着于土地之上,人口流动性很差;在工业革命中强大起来的资本家们,控制着强大的资本,资本需要流动才能盈利,资本家需要人口流动起来,所以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天生就是一对冤家,相互间以生死相许。
想搞工业化,就必须要革封建主义的尾巴,还要彻底的革干净,在一个等级分明,见面就要鞠躬还要跪在地上喊老爷的国家,咋个可能搞工业化?比如印度,只要莫迪继续往恒河里跳,印度就无法实现工业化,工业化需要大批知识分子,需要用知识武装穷人的头脑,一旦穷人获得了知识,就会脱离愚昧,他们就不会再忍受当狗的人生,他们就会起来造反。
如何让穷人既能获得知识,又不造反呢?这就需要发明另外一套理论来迷惑他们,比如民主和自由,人人生而平等,多么的令人热血沸腾,作为一名屌丝,你有选举权,选举资本家代表甲或者乙的权力,这就是民主,你有找工作给资本家卖命的自由,也有不找工作饿死的自由,这就是自由。
资本家要当权,地主们不肯交权,自然就要爆发激烈冲突,不过有两个国家是例外--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地主比较聪明,知道历史的滔滔大潮无法阻挡,干脆就顺应潮流,主动转行,从地主变成资本家,开始搞起工业化来。
我们今天的主角是日本人,德国就暂且放在一边,明治维新就是在一群开明地主的支持下搞起来的,制定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依靠残酷剥削农民积累财富,从欧美购买二流的技术和设备,慢慢把工业发展起来了。
搞工业化的国家,始终面临两个难题——原材料和销售,实现工业化以后,生产效率大增,煤、油、铁矿石和橡胶等等需求量直线上升,如果家里没有,就要出去买,等把工业产品生产出来,还要卖出去才行,如果卖不出去,换不回来资金,工业化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了。
日本资源贫乏,搞工业化更加艰难,当年勒紧裤腰带搞了一段时间后,就非常尴尬了,靠从农民嘴里抠出来的那点资金实在有限,好不容易生产了点工业品还卖不出去,欧美列强都是在自己的殖民地倾销,日本人没有殖民地,也就卖不出去了。
眼看着改革开放要夭折,日本人干脆赌了一把,拿出全部身家和大清打了一架,这就是甲午海战,日本胜利,得到大笔赔款,还生平第一次获得了海外殖民地——朝鲜和台湾。
战争让日本的地主们尝到了甜头,也让日本的穷人看到了希望,工业化提升了日本的生产效率,也让日本社会陷入了疯狂的内卷,机器生产效率越高,对人力的需求就越少,穷人很难找到糊口的工作,当年中国的富人到日本去旅游,码头上的日本人力车夫为了争抢客人,几乎引发大规模群殴。
日本穷人家的男孩几乎没有别的出路,只有战争才能让他们看到希望,通过杀戮,他们可以建立军功,通过掠夺,他们可以获得财富,通过侵略,使亚洲的邻居们家破人亡,他们让自己的家人获得幸福和安康。
战争让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从中获益,也就获得了全民支持,以后再说侵略战争只是日本一小撮军阀发动的人可以洗洗睡了,从此以后,日本人形成了路径依赖,把战争当成事业来做,后续发动了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和大连,发动九一八事变,夺取了中国东北,发动七七事变,夺取了中国所有富庶地区。
日本军人打中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日本有些政客本来想反对来着,不过在军人们的赫赫战功下,也就闭上了嘴巴,日本最大的封建残余——天皇,为了防止地主们架空自己,干脆和底层军人们联合起来,积极支持军人们把战争事业做大做强。
战争需要海量物资,尤其是铁、油和橡胶,日本人本打算在中国找到这些东西,没想到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却贫铁贫油更加没有橡胶,眼瞅着又混不下去了,日本人把心一横,干脆玩一把大的,偷袭珍珠港,抢占东南亚,还准备夺取澳大利亚,东南亚有油和橡胶,澳大利亚有铁矿石。
日本人实在是太冲动了,他们也不想一想,连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都打不下来,居然还跑去同时招惹英美列强,这不是上厕所打灯笼——找死吗?
想这么长远显然不符合日本人的气质,他们从来只看眼前,今天能爽多久就爽多久,管那么多明天的事情干什么?
到了1944年的时候,世界战场局势已经非常明了,在欧洲,英美300万联军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渡过英吉利海峡,苏联已经将德军赶出国土,攻占柏林的计划已经摆在了斯大林的桌子上,在太平洋,日本海军几乎已经全部被摧毁,在美军令人窒息的火力输出下,日本人连打一场小胜仗都成为了奢望。
此时在东南亚的日军超过了50万,这些人当初可是坐船去的,如今船没了,人还在岛上,一旦盟军全面进攻东南亚,这些鬼子只能下海游泳,唯一的退路就是中国大陆,在日本人看来,中国大陆就是日军和盟军决战的战场。
这点和蒋倒是很像,教|员评价过蒋——这个人从来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只管自己怎么想;日本人也从来没考虑过美国人的感受,美国人凭啥和日军主力在中国决战?航空母舰载着美国大兵直接进攻日本本土不是更方便吗?日本列岛孤悬海上,四面八方都可以进攻,要多方便有多方便,凭啥千里迢迢跑到中国大陆去打?
日本人一根筋犯了以后,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为了挽救东南亚的日军,也为了把东南亚抢劫的物资运回来,日本人决定发动一场空前大战,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从东南亚的越南一直到中国东北,经过朝鲜半岛,连接到日本本土。
这就是日本的“一号作战”计划,具体路径就是当年革命军北伐相反的路线,打通河南到广西的交通线。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日本举国动员,把仓库里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拿了出来,反正以后也用不上了,由于兵源匮乏,日本人将干瘪的老头和稚嫩的学生一起赶上了战场,集合了超过51万人的部队,战马10万匹,大炮1500门,汽车俩。
这是日本陆军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日本拿出了全部的家底,一时间战马嘶鸣,人潮汹涌,摩拳擦掌,连白痴都知道日本人要搞事情了,那么国军害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