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14年抗战往事 > 第188章 围魏救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国府在抗战前几年惨不忍睹,主要是双方实力相差太远,委员长被打的挪了三个地方,从南京迁往武汉,武汉会战后,又迁往重庆,甚至到1943年6月的时候,横|山勇带着武汉的日军发动鄂西会战,差点让蒋|委员长跑到西藏,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当国府迁都重庆的时候,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全部落入日本人的手中,日本人这样干的目的非常明确——切断国府的海上补给线,国民政府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武器装备的能力,武器主要靠进口,一旦沿海港口被全部封锁,还咋个进口?这也就是国府在抗战前几年非常艰难的主要原因,自己生产不了,买也买不了,看不到任何希望,汪精卫感到绝望了,冲动之下当了汉奸。

但黑暗中还有一丝亮光,沿海港口确实指望不上了,大西南作为大后方,还是可以从空中接受物资援助的,美国人把大量物资运到印度,从印度空运物资到昆明,国府就在昆明接受美援物资。

空中运输路线分南北两条,南边的航线就是着名的驼峰航线,这条路最大的敌人是大自然,需要跨越喜马拉雅山峰和中国西部的崇山峻岭,狂风、结冰都是家常便饭,飞机动不动就坠毁,在整个援华过程中,美军共投入飞机2100架,有1500多架坠毁,损失率高达80%,自己体会下这难度。

由于驼峰航线经过的山峰太高,只能使用中型运输机,这种运输机飞的高,可以跨越喜马拉雅山,但是运输能力非常有限,每个月只能向中国提供不到6000吨物资,实在是杯水车薪。

缺乏物资补充,国军就好像遭遇冰雹的鲜花一样,迅速凋零,美国人着急了,加大向中国运输物资的力度,准备启用南部航线,这条航线条件很好,可以使用大型运输机,运输如坦克、卡车、榴弹炮之类的大家伙,一旦中美打通这条航线,运量马上就可以达到每月几万吨,日本人就会被死死的拖在中国战场。

日本人对于这点也看得很清楚,在占领缅甸后,立马在密支那修建军用机场,用来狙击中美运输机队,因为南部航线必须要经过密支那。

密支那成为中美日争夺的焦点地区,密支那位于缅甸的丛林和沼泽地带,即使在今天也是非常落后的地方,要啥没啥,道路也不通,把部队和装备运到这里来,需要耗费日本人吃奶的劲,在这鬼地方和中美打消耗战,想一想都让日本大本营发狂。

既然是能让日本人抓狂的事情,那国府肯定就很上心,在1942年组织远征军进入缅甸,失败后分成两部分,跑回云南的部分称为滇西远征军,跑去印度的称为中国驻印军,在印度接受全套美式装备和军事训练。

到了1943年,蒋|委员长把国内部分精锐部队抽调至云南,充实滇西远征军队伍,中国驻印军被美国人武装到牙齿,火力异常凶猛,两支军队跃跃欲试,随时准备进攻缅甸,打通空中和地上通道。

如果让中美彻底打通南部运输通道,中国军队就会得到充分补给,那在华日军的下场用脚趾头都能想的到了。

日军大本营有一些中国通,懂的围魏救赵的道理,既然密支那如此重要,国府又将国内部分精锐部队抽调走了,那中国内部不就空虚了吗?这个时候在中国国内搞点事情,闹的大一点,国军极有可能调回远征军,这样就可以解缅甸的困境了。

1943年的日本不仅资源不够,而且开始闹兵荒了,自从偷袭珍珠港和占领东南亚后,日本人为防止美军从太平洋上过来,派出很多部队到太平洋守岛去了,摊子越来越大,日本小国寡民的特性就显露出来了,人都不够用了,走到日本的大街上,看到的男性除了老头就是小孩,青壮年全部被送上了战场。

这个并不是胡扯,现在很多影像资料已经解密,可以看到,当时东京街头的公交车司机居然是女性,妇女已经顶起了半边天,在日本这个封建的要死的国度里,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大本营希望在华日军能大搞一次,争取消灭一部分国军主力,最好能把远征军的事情给搅黄了,保住密支那,甚至在稳定中国战局后,能再抽调一些在华日军到太平洋, 1942年,日本人中途岛海战战败后,美国人在太平洋上步步紧逼,日本人压力山大。

消灭一部分国府主力军队,对于1937和1938年的鬼子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1943年的鬼子来说,问题不小,原因也很简单,打仗的时间太长了,日本的青壮年越打越少,连瘦弱的的中学生都开始上战场了,兵员素质降低不少,由于物资紧缺,早在武汉会战的时候,日军连学校教学用的步枪都被收集起来送上前线了。

虽然有困难,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还是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三个方案,也就是从华北、华东、华中三支日军中挑选出来一支,在自己的辖区搞事情,争取达成日本大本营的战略目标。

华北的岗村宁次当场表示拒绝,说自己正在和土八路浴血奋战,累的都快吐血了,实在没能力再搞大事了。

华东的日军倒是非常积极,派部队围剿游击队,搞得风风火火,但是基本没有战果,表示不是自己无能,而是中国军队太狡猾。

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华中日军身上了,华中日军司令部设在武汉,司令叫横|山勇,这个家伙非常自大,同时也非常自信,觉得可以完成这个任务。

横|山勇也不是盲目自信,在1943年上半年的鄂西会战中,横|山勇指挥的华中日军,几乎攻破长江防线,差点让蒋|委员长迁都西藏,被迫紧急召回陈|诚(长江防线由6战区负责,陈|诚之前是6战区司令),陈|诚当时正在云南筹建远征军,差点把远征军的事情搅黄了,横|山勇觉得上次几乎成功了,这次再加把劲,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抗战时期,国府把全国划分为12个战区,湖南大部分划归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常德属于湖南,但被划归为第6战区,陈|诚到云南筹备远征军之后,接任的司令是在台儿庄战役中大放异彩的孙|连仲,西北军出身,出名的防守铁狮子。

多说一句,在国军的各个派系里面,西北军把防守的技能是点满了的,1926年4月的南口防守战中,冯|玉祥几乎把吴|佩孚的精锐耗了个精光,这就是北伐势如破竹的重要因素,吴|佩孚精锐都没了,拿什么来抵挡北伐军?

在后来的台儿庄战役中,西北军大放异彩,池峰城几乎拼光了一个师,愣是没让日军精锐师团吃掉小小的台儿庄,为后来各路人马围歼日军创造了机会,这才有了台儿庄大捷。

晋绥军也出现过防守黑马,比如陈长捷,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在平津战役中,陈长|捷奉大哥傅|作义的命令死守天津,给解放军造成重大伤亡,在指挥的过程中被俘虏,成了战犯,关押在功德林改造,眼看形势不妙,傅|作义抓住机会,果断宣布起义,成为新中国高级领导,后来傅|作义到功德林去看望战犯们,准备鼓励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陈|长捷看到傅作义,横眉怒目,咬牙切齿,空气仿佛凝固,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话题再转回来,湖南是重庆东南面的门户,日本人占领湖北以后,做梦都想占领湖南,湖南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日军占领湖南,不但可以得到给养,还可以让第6、9战区的国军饿肚子,饭都吃不上了,还抵抗个啥?

湖南的省会是长沙,为啥不直接进攻长沙呢?实际上日军不但进攻了,在1939年-1941年间,一连进攻了三次,这就是前三次长沙会战,不过全部都失败了,搞得日本人有了心理阴影。

主要原因就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虚心向农民伯伯们学习,掌握了种田的技能,赢得了前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湖南境内河流众多,水网交错,非常适合种植水稻之类的农作物,薛|岳观察到这点后,因地制宜,把湖南境内的大路小路全部挖开,改造成水田,搞的长沙周边一出城就是水田,到处都是稀泥巴。

这种情况对国军影响不是很大,反正国军不是什么机械化部队,重武器也很少,行军基本靠两条腿。

但对日军可是要老命了,日军的坦克大炮汽车在大泥潭里寸步难行,前进吧,跟乌龟爬似的,天天挨枪子,后退吧,国军士兵早就摸到日军屁股上去了,搞的日军腹背受敌,时间长一点,当日军的粮食和弹药被消耗殆尽的时候,国军大兵团开始从外围包抄过来,这个就是着名的“天炉战法”,靠着这个套路,薛|岳三战三胜,名声大噪,现在都被尊为“抗日战神”。

横|山勇不敢招惹第9战区的薛岳,只能是打起常德的主意,打下常德,既可以威胁重庆,也可以威胁长沙。

在鄂西会战中,横|山勇佯装进攻常德,让国军判断失误,调集重兵守卫常德,结果日军转头攻击长江防线,让国军遭遇重大损失;横|山勇为完成这次任务,决定反着来,佯装攻击长江防线,真的攻打常德,以常德为诱饵,吸引国军主力,达到消灭中国军队主力的目的。

为了达到战役目的,横|山勇下了大力气,不惜得罪同事,强行从华东战区调集了部分军队过来参与进攻,主要是华中日军不可能倾巢出动,武汉等城市还需要防守,如果留下防守的部队太少,薛|岳的30几万大军在边上随时会扑过去,如果把武汉丢了,横|山勇的麻烦就大了,退路都没了,要遭受四面合围。

横|山勇最后集合了超过10万人的攻击部队,准备用于常德战役,几乎是倾巢出动,完全是势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