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日军面临的问题非常严重,由于太平洋战场失利,在长江上的日军舰艇都被调入太平洋,侵华日军可用舰艇越来越少,从宜昌到武汉的长江水道基本被国军控制,长江两岸布满了中国军队,宜昌的日军抢劫了大量物资,压根就无法通过水路运往武汉,连船都没有,运什么运?
新官上任三把火,横|山勇决定趁胜追击,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消灭武汉和宜昌之间的所有敌对武装力量,顺便夺取停泊在宜昌附近江面的几十条大船,日本人开始潦倒了,连搞几条船都要靠抢,这场战役日本人称之为“江南作战”,中国人称为“鄂西会战”。
1943年4月16日,参战的日军开始集结,规模达到了10万人,5月3日,横|山勇将指挥所搬到了沙市。
沙市这个位置非常微妙,地处长江边上,既可以西进,沿着长江向宜昌推进,进而直接溯江而上,直接攻击重庆,也可以南下,越过长江以后攻击常德,常德周边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生产稻米,第六战区的大兵们全靠这里的稻米才能填饱肚子。
前面说了,日本人蹲在大城市里,可城市里没有稻田,不出产粮食,日军为了填饱肚皮,不得不各显神通,有本事的出去抢,抢不到的只能买。
当时国民政府在重庆,宜昌成为中日对抗的最前沿,侵华日军的大部分精锐都集中在这一块,随时准备向重庆进攻,所以华中日军的实力非常可观,还可以耀武扬威的打一打,其他地方的日军就没这个本事了,能把城市守住就不错了,压根就不敢想打的事情。
山东的日军不敢出城,怕被八路军抄后路,于是找到村里的八路军,低三下四的商量,表示能不能卖一些粮食,兄弟们快活不下去了,八路军的粮食多啊,表示想吃饱肚皮就拿武器来换,双方做起了生意,日军成为了八路军的武器供应商,此消彼长,日本人越来越虚,八路军越来越强大。
在江浙一带的新四军也是如此,日军越剿新四军越壮大,剿到最后,新四军控制了大部分产粮区,日军没办法,只好拿武器和新四军换粮食,在几乎没有任何外来援助的情况下,新四军也是越打越强大。
时间一长,日本人自然就完蛋了。
日军的窘况,蒋|介石略有所知,当得知横|山勇跑到沙市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日本人要抢粮食了!然后又开始担心,日本人是不是虚晃一枪,准备进攻重庆?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用下,蒋|介石以领导的身份,给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下达了命令,表示既要保证重庆安全,又要保护产粮区安全。
这特么的就是典型的官腔了,很多领导下命令的时候,就喜欢说这样的p话,要求手下把工作干的既要有速度,也要有质量,既要做到有广度,也要有深度,既要管到天上,也要兼顾地下,觉得这样说话贼有水平。
教|员早就说过,干工作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兼顾次要矛盾即可,只要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一切矛盾迎刃而解,这才是把工作干好的核心秘诀,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必须要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具备找到主要矛盾的能力。
大家对照着看一看,凡是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领导,可以断定,都是一些才疏学浅的250,压根不具备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为了掩盖水平低下的事实,只好装作很勤奋的样子,整天瞎bb,让手下忙的晕头转向,一点成果都没有。
老|蒋就犯了这个毛病,他搞不清横|山勇的真实目的,不知道横|山勇是要打重庆还是打常德,又不肯主动出击,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给孙|连仲下了这么一个根本就不可能的任务
为了表示重视,1943年3月,蒋|介石还专门飞到常德,检查孙|连仲的工作,当面叮嘱孙|连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保护常德,也要保护重庆,然后就飞走了。
我估计孙|连仲心里无数头草泥马呼啸而过,如果第六战区有这个本事,早就把横山勇堵在武汉城里出不来了,哪里还会放他到沙市来撒野?
但孙|连仲不敢吭声,老|蒋让他代理第6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已经是给了他天大面子了,要知道,在国军系统里,要当一方封疆大吏是很难的,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带兵入伙的,比如李|宗仁,阎|锡山这种人,要么是老|蒋的嫡系,比如陈|诚,胡|宗南这些人,像西北军这种杂牌部队,如果不是看在张|自忠殉国的份上,一个战区的司令长官,根本就轮不到孙|连仲来当。
士为知己者死,孙|连仲明明知道这个命令不靠谱,也只能装作很认真的样子去干,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叫做以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在战争时期,倒霉的就是一线的官兵,在和平时代,倒霉的就是累死累活的员工。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人才不多,250却到处都是。
5月5日,日军正式发动进攻,鄂西会战爆发。
横|山勇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他安排了一部分日军冒充主力向常德进军,虚晃一枪,第六战区赶紧派出部队到常德一带抢收大米,趁第六战区兵力分散之际,横|山勇指挥主力部队对国军29和10两个集团军进行了突袭。
横|山勇的目的很明确,消灭宜昌到武汉之间的国军,保证长江航道的安全,顺便抢夺宜昌附近的几十艘大船,国军这两个集团军正好处在长江南岸,正是横|山勇准备消灭的对象。
日军行动非常迅速,29集团军遭到突袭一脸懵逼,虽然官兵拼死抵抗,但形势非常不妙,孙|连仲准备派遣守卫三峡的部队增援,被老|蒋紧急喊停“查三峡要塞扼四川门户,为国军作战之枢轴,无论战况如何变化,应以充分兵力坚固守备,江防军不得向宜都下游使用!”
这就没办法了,在日军优势火力的攻击下,29集团军损失惨重,很快就溃不成军,开始分别跑路,用军事术语来说,叫长官对部队失去了控制。
29集团军第73军残余部队,一共5000多人,一窝蜂的朝常德跑,当跑到南县一个叫厂窖的地方时,跑不动了,这个地方三面环水,唯一的出路又被日本人堵住了,然后日本人在这个地方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大屠杀一共进行了三天,5月9日-11日,日军把聚集在厂窖的国军和当地的老百姓几乎杀了个精光,关于厂窖大屠杀的惨状就不详细描述了,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现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大屠杀纪念馆,大家到南县的时候,可以去看看。
会战结束后,重庆《阵中日报》记者来到厂窖调查,其中一段话应该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况:厂窖河里的死尸,简直使船只不能通过,只要船身往河里一动,前后左右都翻出死尸来,腐烂的肉浆,会将船身四周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