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222章 饥饿的李鸿基 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鸿基跑到官店,见里面果然摆着一袋袋绿不拉叽的粉状“粮食”,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怪异的腥味,从小长在陕北的李鸿基,不知道那是海产的腥味。

“这能吃么?”见一个大娘提着半篮子“粮食”往外走,他凑上前问道。

大娘笑呵呵地说:“怎么不能吃?别看这颜色不好看,熬成粥香着呢,连盐巴也省下了,吃着还管饱,比观音土可强多了,观音土要吃死人,这个,吃不死人,还有力气。”

李鸿基顾不得听她后面的话,见买粮的人都排着队,他忙站过去排上,在褡裢里面,掏了许久,才抠出几枚铜钱,准备买一升“粮食”,先喂饱驿马再说。

他伸长脖子往店门口看,见买粮的人,都珍惜地掏出一本户籍,交给门口的一个账房核对,账房核对无误,嘴里唱道:“米脂县清涧堡张三麦,一家五口,本月可购粮五十斗……铜钱四百文……你是全买回去还是分次购买?”

清涧堡的张三麦,点头哈腰地道:“大……小……小二哥,草民没那么多钱,先买五……五斗……”

那账房也不计较,继续唱道:“张三麦,五斗……四十文钱收讫!”

另一个伙计,麻利地量出五斗“粮食”,装进张三麦那个打着补丁的粮袋里。

李鸿基傻眼了,又要户籍?谁出门办事还带着户籍啊,不知道亮出驿卒的身份,人家会不会如刚才的青袍官员一样,卖给他一斗“粮食”?

事实证明,这招在这里不好使,任他磨破嘴皮,店里的人都不买账,坚持要看户籍。

那喝名的伙计说得也有道理:“朝廷运来的粮食,本来就少,没户籍的隐户,把粮食买走了,向朝廷纳税的百姓吃什么?”

隐户,相当于大明的黑户,为了逃避税赋和徭役,许多百姓将自家田地,投献到大户名下,做起了大户人家的佃户或奴仆,在官府的黄册上,没有他们的户籍记录。

李鸿基无话可说,只得怏怏地转回县衙,准备找周爷想想办法。

哪知周爷也正在找他,见他无精打采地回来,周爷幸灾乐祸地骂道:“该!老子话都没说完,你撒腿就跑,怎么?你以为跑得快,就能接到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李鸿基陪着笑脸道:“周爷快别说了,他们要户籍,小子没带,这不,回来找周爷借点‘粮食’,喂一喂马儿,饿死了小子可赔不起……

周爷放心,小子回去,就让家人拿户籍来买粮,买到粮第一时间还给周爷,您老的大恩大德,小子记一辈子,等哪天小子发达了,一定报答您……”

周爷嘿了一声,凑上前道:“你也别借粮了,看你小子可怜,给你指一条活路,快快上前来。”

李鸿基忙凑上去,周爷指着户房,低声道:“西安府刚运来一批粮食,听说要通过驿站,运到榆林卫那边,正招收本地人当向导呢,你常年在驿道上跑,比别人都熟悉。

快快去报名,为朝廷运粮,至少能吃饱饭。”

李鸿基连忙跑进县衙,来到户房报名,户房书吏是认识他的,呵呵笑道:“你来得正好,整个米脂县,就没有比你更合适的导游了,报上名后,先到常平仓吃顿饱饭,再给他们带路。”

李沤基犹豫着说:“宗爷,小子还办着差事呢……”

书吏道:“这有何难?运粮也要经过你们驿站,到时再交差,再跟你们头儿打声招呼,他又不发工钱,还不允许别人出来混口吃食?”

一边说,一边给他开具了一张文书:“拿着这文书,去常平仓那里,找谢御史,本次粮食转运,是京城来的谢御史负责。”

李鸿基接过文书,对着书吏,恭恭敬敬地一揖到底:“小子谢过宗爷救命之恩……”

书吏忙扶走他,叹息道:“别谢了,这年辰,唉!快去吧。”

李鸿基出来,又对着守门的周爷,跪下磕三个头,哽咽道:“小子谢过周爷的救命之恩,等小子发达了……”

周爷扶起他,笑骂道:“害哈兰!害哈兰!等你小子发达了,来报答偶呢。”

见他的瘦马,卧在地上起不来了,只好端来一碗水,又拿出一把豆子,让马儿吃了两口,喝点水,好歹站了起来。

李鸿基抚摸着马脸,爱怜地道:“伙计,走,咱们去吃餐饱饭……”

在常平仓负责转运的,正是刚才在城门口监督施粥的御史谢玉,他还记得李鸿基,接过文书,笑道:“刚才粥厂乱哄哄的,忘记请你带路了,你来得正好,仓库正在装车,你的马能拉车吗?”

李鸿基指着马屁股上的烙印,摇头道:“回大人,它是驿马,不能用来拉粮车,就算能拉,它也拉不了,它快饿死了……”

谢玉看看那走路直打晃的驿马,上前拍拍它,道:“可怜,牵它去后面的马厩里,喂些草料吧。”

随即叫过一位高大的汉子,吩咐道:“姚把总,这位……”

展开文书看看,又道:“这位李鸿基,是银川驿的驿卒,这次负责为你们带路,你将他负责的任务交待给他。”

那位姚把总,虽然生得高高大大,却年轻得不像话,估计只有十八九岁,李鸿基估计是哪个卫所将门的子弟,才能年纪轻轻就能当上把总。

只要能吃饱饭,管他是谁呢。

姚把总对谢御史点头应是,然后冲李鸿基道:“跟我来。”

姚把总带着他,先到马厩里拴好马,让人拿来一束草料和半碗黑豆,放进马槽里喂马。

安置好马匹,又领着他,来到护卫队的营地,李鸿基分到了两个黑绿色的馍馍,姚把总笑呵呵地露出一口白牙道:

“别看它不好看,可能顶饱,味道还行,里面都是好东西,是海里的鱼虾和海藻,蒸熟后烘干磨成的粉,再加上粗粮混合成的,这灾荒年景,能救命。”

李鸿基点点头:“小人知道,在城门口喝过用它煮的粥,香味飘老远。”

“下午休息,明日一早出发,晚上住驿站,”姚把总慢悠悠地吩咐道,“路上马贼多,粮车不能在野外过夜。”

李鸿基问:“大人,晚上还有馍没有?”

姚把总奇怪地望向他,李沤基忙解释道:“小……小人是想,要是晚上不发馍了,小人……就留一个晚上吃……夜黑里,饿着肚子睡不着……”

姚把总拍拍他肩膀,眼里满是同情:“吃吧,晚上还发两个馍。”

李鸿基闻言,学着其他护卫队员的样子,到大锅那里舀了一大碗汤,蹲到一边,啃一口馍,喝一口汤,幸福的眼泪,不争气地往外涌,擦都擦不完。

因为这是他两年来,吃得最饱的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