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城的第五战区司令部内,空气有些凝重,顾同坐在桌前,沉默不语。
而陈望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下沉的夕阳,眼中闪烁着某种深不可测的神色。
此时,英吉利大使文森特正在他们面前,坐在长桌的另一侧,身着一套典雅的西装,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
与顾同和陈望的笑谈不同,他的微笑似乎带着深深的计算。
这场会晤,早在他踏入徐城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精心布置。
英吉利的目标十分明确——借着对华夏的支持,在这一华日战争的关键时刻,抢占先机,从而为远东形势未来的战略布局,奠定基础。
他准备提出一系列看似“有诚意”的合作条件,但这一切,早在几天前,便已被顾同和陈望,以及统帅部的参谋团,算计得一清二楚。
英吉利大使自然并非唯一来访的列强代表。
按理说,美利坚和法兰西的大使应该与他同时到达,并一同出席这次在徐城的会议。
可文森特却通过一番巧妙的斡旋,抢先一步,成为了“首发”,打破了列强之间的平衡。
当然,这是顾同和陈望乐意看到的,英吉利此时只是谈判桌上的一枚棋子,关键的棋子。
华夏在松江和华北战场的接连胜利,已经让国际开始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的未来。在这样的时刻,列强间的博弈与拉拢,就成为了壮大华夏军力,极其重要的一环。
“顾先生、陈将军。”文森特的语气温和,却不失坚定道:
“我代表英吉利政府,特地前来,希望能够为贵国提供更多的帮助。我们计划不仅仅是在贷款方面提供支持,还会加强双方的军备贸易,尤其是在港岛和南洋的贸易通道上,我们也愿意作出适当的让步。”
顾同和陈望对视一眼,心中明了。这些条件,表面上看似十分诱人,尤其是文森特提到的港岛贸易通道。
这对华夏来说,意味着可以进一步加深与南洋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华侨云集的南洋地区,岛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节点。桐油、猪鬃等重要物资的贸易,直接决定着华夏的外汇收入。
“文森特大使,您的条件诚意十足,港岛的贸易通道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极其重要。若能贯通港岛,南洋的资源,无疑是对我们最直接的帮助。”
但陈望说着,突然就打破了表面上的和气,目光锐利地盯着文森特道:
“我们知道,英吉利政府的贷款和军备支持,往往是有限度的,而这些援助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限制。
我们理解这样的原因,但更关心的是,英吉利政府到底能为华夏提供多大的实际支持,有没有这个能力,在日国的威慑下,提供这样的实际支持!”
顾同在一旁轻笑道:
“当然,文森特先生,贵国政府给我们的贷款,虽然比不上美国那样的大方,但我们也明白,英吉利在南洋的利益,因此确保港岛的贸易通道畅通无阻,对我们未来的合作来说,意义重大。”
此言一出,文森特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
他自然明白,顾同和陈望此番话中并不完全是礼貌,而是在暗示英吉利的“诚意”并不充足。尤其是在贷款额度和贸易条件上,英吉利显然并没有达到华夏的期望。
“顾先生,陈将军,英吉利政府的立场已经非常明确,我们的贷款额度将会达到三千万英镑,这对于贵国的战争资金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持。此外,军备方面,我们也能够避开当前的国际协议,提供稳定的供应。”文森特语气稍显急切,显然他开始感受到压力。
顾同“哦”了一声,然后接着话头说道:
“但贵国与日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考虑到贵国的特殊立场,我们并不急于做出决定。
毕竟,在国际上,美利坚和法兰西的立场也极为重要,尤其是美利坚,他们的贷款额度更高,条件更好。”
文森特眉头微微一挑,显然被顾同的言辞打了个措手不及。
顾同的话暗示着,如果英吉利继续在贷款额度上做“扣扣嗖嗖”的算计,特别是三千万贷款,只有三十万可以用来购买军备,那华夏有可能转向美国,甚至是法兰西。
对此,英吉利显然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陈望与顾同的默契,正是在这样的微妙对话中展现出来。
两人虽然都表面上与文森特大使谈笑风生,但心中早已达成了共识:英吉利的“诚意”虽然看似不小,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华夏的需求,尤其是在美利坚与法兰西的援助条件日渐清晰的情况下,英吉利若不作出更大的让步,便将失去机会。
当然,陈望和顾同真正想要的,是一鱼三吃,英吉利,美利坚,法兰西,都得留下点什么。
文森特似乎也回过味来了,轻轻地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了一丝客套的笑容道:
“顾同先生,陈望将军,英吉利对华夏的支持从未改变,我们始终认为,华夏是亚洲最重要的一环,英吉利愿意为贵国提供更多帮助。”
但文森特话音未落,顾同眼中便闪过了一丝冷意。
他知道,英吉利此举绝非单纯的外交斡旋,而是一种战略布局。
换言之,在华夏两次大胜后,他们早就意识到,如果不尽早与华夏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未来一旦华夏成为抗日战争的制胜关键,英吉利在亚洲的利益将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于是,他们才开始谋划着加大对华夏的援助力度,尤其是贷款和军备供应。
然而,顾同和陈望都明白,英吉利的援助,向来是带着条件和目的的。
比如三十三年,英吉利向华夏提供了五百万英镑的平准基金,这笔款项表面上看是为了帮助华夏稳定币值,但实际上却限制了华夏的货币政策。
同样,英吉利售卖的三十六架飞机和一千六百六十七万发子弹,虽然看似“慷慨”,但与日本在华的军事优势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文森特大使,贵国的援助力度,似乎仍然不能满足我们眼下的需求。”陈望毫不客气地说道。
文森特微微皱眉,显然意识到陈望的话语中的深意。
“陈望将军,我们一直秉持着平衡与稳定的原则。”
他说道,眼中闪烁着些许的不满:
“但正如您所知,英吉利与日本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的立场并非轻松可以调整。”
陈望心中一动,顾同的眼神也在瞬间锐利了起来。
英吉利的“绥靖政策”,其实从三十一年的“东北事变”后,便已显现出来。
那时,英吉利并未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来制止日本的侵略,而是通过国际联盟派遣李顿调查团,试图通过一份软弱无力的报告来缓和事态。
这一举动不仅未能遏制日本的扩张,反而加深了华夏对西方列强的不信任。英吉利的绥靖政策,背后是他们对亚洲经济利益的忧虑,尤其是对日本的纵容。
在年初,华夏再次向英吉利提出三千万英镑的贷款请求,然而英吉利却以“可能影响英日关系”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
现在,英吉利依然在试图平衡与日本的关系,生怕过于倾向华夏会得罪日本,导致英吉利在亚洲的战略地位受到威胁。
这一点,随着国军在松江和华北战场接连取得胜利,才发生改变。
而陈望记得,在他原本所处的时空,在日国逼迫法兰西关闭滇越铁路后,又迫使英吉利断绝华夏通过港岛和缅甸的对外交通。
英吉利政府在三十九年一月起,禁止经港岛陆路边界对华出口武器和弹药,进一步削弱了华夏的抗战能力。
这显然让华夏的领导层对英吉利的“支持”产生了质疑。
陈望与顾同深知,英吉利的援助不过是“有限而带条件的”,而且并没有实际解决华夏急需的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
因此,面对文森特的“诚意”,两人心中已有数。
当然,两人心里都很清楚,眼下最重要的并非单纯地接受英吉利提出的援助,而是要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的利益。
文森特所代表的英吉利,若想获得华夏的支持,必须在贷款额度、军事援助和战略合作上做出更为实质性的承诺。
不过,顾同和陈望心里都清楚,英吉利依旧老奸巨猾,虽然急于争取华夏的合作,但却并未完全放弃其原本的战略意图——他们仍然想在有限的援助中维护自己的利益。
“顾长官。”陈望看着文森特离开的背影,低声说道:“英吉利的这些条件,显然不够。”
顾同微微一笑,眼神中带着一丝狡黠:“当然,我们的底线,绝不仅仅是这些。文森特急于表现出来的所谓‘诚意’,不过是他们拿得出的一部分罢了。现在,关键是看美利坚的态度。”
陈望轻轻点头,目光淡然:“他们现在还没有看到美利坚的真正动作。等美利坚大使赶到,看看他们会如何反应。”
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此刻,英吉利大使的急切,无非是为了在列强间争取到更多的筹码,但他显然低估了华夏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