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粮食的到来,呼烈哈齐还惊喜地发现,竟还有满满三车冬衣。

族人们欢天喜地,已近年节,他们虽不过中原的节,可随着孩子们将车上的大红灯笼一一悬在帐篷的两侧,喜庆的气氛瞬间感染了所有人。

牛羊埋头,大口咀嚼着草料。

族人们相继换上新袄子,齐齐涌入呼烈哈齐的帐篷中。

家家户户都有人死去,可不像呼烈哈奇这样,除他自己,一个不剩。

大家伙知道他身为首领的不易,所以心中对他万分感激敬佩。

“首领,国主肯一下给这么多的粮草,实在是咱们部落的大恩人!”

呼烈哈齐美美喝了碗烈酒,这才觉得身子暖和了不少。

他冷笑,“如果是原先的国主,绝不会想得这么周到,岐奇如今已被大昭收服了。”

见众人面色惊疑不定,他顿了顿,沉声开口。

“我与大昭签订了协议,往后五年咱们也无需再上供牛羊,只是,你们可愿入城定居?”

在草原四处放牧固然自由,可危险也时刻伴随。

除了恶劣天气,还有时不时出现的狼群。

他们这一支始终壮大不起来,追根究底,实在是新生婴儿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巫医早几年死了,他们也没钱进城看郎中,生了病就自己胡乱采些草药熬煮。

挺得过就能捡回条命,挺不过去的,就埋在草原各处。

可如果真的能安定下来,他们也不必再担惊受怕,孩子们甚至能进学堂念书。

他不想孩子们将来的日子也一成不变。

放牧能有什么前途?

他们终究还是走不出这片草原,死后,依旧归于这片草原!

老者沉吟半晌,低低开口。

“那首领是如何打算?大昭真能守约吗?万一咱们进城了.....到时再想出来,怕是不易。”

呼烈哈齐朝那老者拱手。

“您想的这些,我这一路上也考虑过了,为着孩子们的将来,不如咱们再信一回,就试试!”

他们曾经也是信过岐奇国主的,毕竟他描绘的未来实在太美好了,他们都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可进了城的那一批壮汉,最终被充了军,都不知死在了哪一处的角落。

草原部落向来讲究天葬或水葬,只有这样,死后才能回到真神身边。

大家伙倒是没埋怨他,可呼烈哈齐却日夜难安。

那些人是因为信任他,才入城看看情况的,谁知这一去,竟再也见不到面了。

有个瘦巴巴的孩子操着并不标准的中原话问道。

“伯伯,我们进城能不能像他们一样进学堂读书识字?”

他们从出生就跟着父母、族人到处放牧,居无定所,更别说识字了。

呼烈哈齐摸一把孩子的脑袋。

“能!一定能!这一次我与你们一起进城!等将你们安顿好了,我再回来守着咱们的牛和羊!”

“不行啊首领,我们怎么能让你一个人回来,那干脆全都留下来好了!”

反正已经习惯了这种四处奔波的日子,他们的人生已然是个定局,再挣扎又能有什么改变?

呼烈哈齐摇头。

“牛和羊总要有人守着的!不是我也会是别人,可你们都有女人和孩子,得为他们多想想!”

“生病了,城中有郎中,无聊了,城中有戏台子,真比守着这危险重重的草原要好。”

他的话,令得好多人心动不已。

最终,他们还是随着呼烈哈齐一同入了岐奇城。

胡万依旧等在那里,仿佛一切都在他们的猜测之中。

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全部挨在一起,巷子左拐就是热闹非常的长街。

至于呼烈哈齐担心的牛和羊,胡万也早替他想好了。

“开阳城中有专门饲养牛羊的人,也会有充足的草料供它们吃喝,若是你不放心,也可时常去看看。”

呼烈哈齐不确定地问了句。

“我们能自由出入吗?”

他怕,之前的事再来一遍。

如果真的那样,他这一支就真的不复存在了。

胡万拍了拍他的肩膀,二人同时坐在火炉边。

“明日会有人来带你们入户籍,以后你们就全是岐奇城的人了,自然可以自由出入,也可以想着做点小买卖,到时自有人给你们开路引。”

“官爷......那我们能像城中孩子们一样进学堂跟先生读书吗?”

“这是自然的,说起来,你们以后也是岐奇的一员了,城中学堂共设立了三家,足够你们全去读书识字了!”

胡万不得不佩服柳岁的先见之明。

在还不确定是否能收服呼烈哈齐的情况下,柳岁就已重金从江南请了教书先生。

后又自掏腰包,新修了两间学堂。

初时,有人担心孩子进学堂费用太高,结果当天就有告示贴出来。

大意就是,所有适龄孩子全部免费进学堂,且管两餐!

但,女孩也需入专门设立的一家女子学堂读书识字!

人们不解。

在这重男轻女的朝代,女子只需恪守本分,最后再嫁个好人家就足够了,为何还要读书?

柳岁态度却很强硬。

“不管女子或男子,只有读书才能明理,就算将来嫁人,执掌中馈也需能写会算,才不会叫婆家人轻看!”

“如果被我知道你们谁家的女孩没送进女子学堂,那么赋税照收,所有给岐奇的福利全部取消!”

关乎所有人的利益,谁还敢再说个不字!

城中女子通过读书,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了四书五经,她们甚至还学了算术、天文......

女子学堂还专门从宁安请了绣娘,教授她们绣花制衣。

琴棋书画,可谓一样也没落下。

而两所男子学堂,除了正常学业之外,另设立了骑射、兵法、布阵等课目。

以至于,城中一时间少了孩子嬉戏打闹的声音,也再少见有孩子在街头巷尾乱窜的影子。

他们下学之后,三两结伴,或是讨论课业,或是约着研究一下课上没研究透的兵法。

而女子也开始走出家门,最多以轻纱遮面,但她们常去的地方不是首饰铺子,也不是水粉铺子。

城中唯一的一家书铺,每天都被挤得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