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事情,十年后再说。
现在先检验新队友。
赛季过半,不止是独行侠的阵容有变化,马刺队更是如此。
看首发阵容名单:瓦塞尔,琼斯,索汉,尚帕尼,文班亚马。
对比上次相遇,首发五个人,他们也换了两个。
陈极今天的对手是尚帕尼,一名标准的锋线球员,4年1200万的合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现在的水平。
不过今天的重点不在他身上。
陈极也只是个看客。
球交到东契奇手中,pJ华盛顿和加福德作为新人,更多的参与到了进攻。
只是感觉方式有点特别。
在如今的独行侠,在东契奇身边打球,加入进攻的方式只有一种。
那就是让东契奇感觉到你在那个位置能直接得分。
要不然连球都摸不到。
大体上跟着跑了几圈,进攻端的事情,东契奇一个人就干完了。
偶尔被罩住,才会把球给出来。
就算pJ华盛顿拿到了球,面对快速归位的马刺队,也有点不知所措。
也许在陈极看来,马刺队的防守到处都是破绽。
但是对于现在的pJ华盛顿来讲,在投篮,突破和传球之间,他选择了打铁。
很显然,他还没有适应角色的变化。
pJ华盛顿这边还有待打磨。
加福德倒是很快就找到了融入球队的办法,那就是挡拆顺下吃饼。
在东契奇身边打球,这确实是最容易的打球方式。
一场比赛打完,喜忧参半。
喜的是比赛赢了,93:124,主场大胜马刺队31分。
忧的是,两个新援的表现都很一般。
pJ华盛顿就不说了,无头苍蝇一样,可能是他在黄蜂队养成的恶习。
习惯了乱战。
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28分钟6中1拿3分,首秀就拉了。
而加福德的数据虽然还行,有10分入账,但是他的功能和一年级的莱夫利重复了。
不仅比莱夫利贵,还没有莱夫利好用。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唯一的安慰就是,在锋线高度和移动速度增加之后,球队整体防守倒是上了个台阶。
全场只让马刺队拿了93分,这一点倒是不错。
在这个三分球乱弹琴的年头,让一支球队全场只拿93分,就代表着球队的防守拉满了。
也是因为对面是马刺队。
连个能单挑东契奇的人都没有。
这话说的,好像全联盟能单挑东契奇的人很多一样,事实上,也就那么几个。
屈指可数。
倒是马刺队的问题不小。
有时候陈极就在想,一支球队输球次数多了,会不会陷入输球的泥潭,拉不回来了?
比如本赛季的马刺队。
自从邓肯退役,小卡出走,他们的战绩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从总冠军球队,到季后赛边缘,再到勇夺状元签,这一年年坠落下来。
还能再起来吗?
以前陈极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
毕竟马刺队有波波维奇在,作为现役主教练的最佳人选。
波波维奇对球队的掌控,是毋庸置疑的。
这可能也是文班亚马最终归属马刺的原因之一。
不只是马刺球迷希望文班亚马能成长为邓肯那样的,二十年如一日的超级巨星。
联盟也想。
可是现在来看,马刺队有了文班亚马,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在波波维奇的指导下,化腐朽为神奇。
球队赢球,战绩起飞。
反而一直在输球。
鉴于2024年是选秀小年,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届新秀最好的球员是詹姆斯的儿子布朗尼。
所以摆烂都没有意义。
这意味着马刺队现在的战绩,12胜38负是他们的真实水平,联盟倒数前三的样子。
十分辣眼睛。
也必然会让波波维奇的执教能力,遭受质疑。
他可能是真的老了。
实际上,他确实老了。
七十五岁对于任何职业来说,都不可能年轻,除非他是修仙的。
这场比赛打完,正式进入全明星周末时间。
本届全明星由印第安纳步行者承办,同时也恢复了传统的东西部对抗。
不再执行队长选人。
这对于陈极来讲,倒是省了不少脑子,也不用飚演技了。
东部首发:利拉德,哈利伯顿,塔图姆,字母哥,阿德巴约。
东部替补:米切尔,杰伦布朗,布伦森,兰德尔,特雷杨,马克西,班凯罗。
西部首发:东契奇,亚历山大,詹姆斯,陈极,约基奇。
西部替补:杜兰特,库里,爱德华兹,戴维斯,布克,小卡,乔治。
看大名单,有惊喜,也有遗憾。
首先就是年轻人的成长了,东部这边的哈利伯顿和阿德巴约都是首次进入全明星首发。
西部的恩比德和欧文由于伤病,无缘本届全明星赛事。
还有哈登,就不提了。
每天都在洗锅,忙得很。
再就是杜兰特和库里,一不小心就被东契奇和亚历山大挤到了替补席。
年轻人的成长速度恐怖如斯。
本赛季的东契奇和亚历山大,场均得分都在30分以上,完全代表了联盟的新生势力。
唯独詹姆斯。
不愧是联盟历史上最长的河。
他这四十岁的数据,和他二十年前的数据差不多,甚至偶有胜出的样子。
属实让人惊叹。
实话讲,陈极不是很喜欢他这种偷数据的行为,但不得不说,杀一人是为罪,屠百万是为雄。
当詹姆斯常规赛得分突破四万分,加上季后赛得分,冲着五万分去了的时候。
已经由量变产生了质变。
不管他这些分数是怎么来的,一个人能在这个竞争残酷的联盟里生存二十多年。
甚至每年都能把自己维持在上佳状态。
除了天赋,还有一种超人的执着与努力。
只能说詹姆斯赢麻了。
就是吧。
陈极的存在,似乎掩盖了他的光芒,每次只要吹詹姆斯的时候。
下边必然会有一句:
“五万分能让他战胜xb吗?”
也必然会有第二句:
“哪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