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步入夏天,虽然不算炎热,可各家用水量却大大增加了,用来浇门口花池里的菜。

每年夏天都是地下水水位最低的时候。全村人共用一口老井,水位一降,连吃水都保证不了了。

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只要合伙把老井再挖下去几米,水自然就够用了。

可老井是全村人共用的,“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局面出现了。没有人组织挖井,即使有人起头,也没人应声。

王初民也不愿意在老井上再投入,因为老井离他家太远了,挑水要穿过半个村子。

他动了重新打井的心思。反正都得挖,不如多出点力气,新挖一个井出来。

在开始时,他把想法说了,没想到村民们一致同意。最终的分歧落在地点的选择上,大家都想离自己家近一点,在会上吵得不可开交。

王初民也很头疼,这么大的村子,怎么可能满足所有人,可这也不是他能够定下来的事。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道:“不如多打几口井,住在一起的人共用就行。”

闹哄哄的人群安静了几秒钟,紧接着更吵了,参差不齐的叫喊声一波接着一波。

其实大家表达的都是同意,生怕自己说的听不到了,就一声接一声地喊。

既然大家热情高涨,那就这么办。

这也正合了王初民的意,他谁也不得罪,就让大家自由组队去打井。地点也自由选择,只要不影响道路、水渠、规划地等公共设施,随意选地。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异常热闹。

先是选择人,一般都是十家到十几家合打一口井。除了考虑住得近,还要考虑关系好。

有些人平时都别别扭扭的,以后共用一口井,少不了纠缠和矛盾。

选完人还得选地,又是一场拉扯。每个人都想离自己近,可哪有绝对的公平呢?

好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很闲,只要有点事做,大家都乐此不疲地天天掰扯。

冯雪莹家附近除了对门,再没有离得特别近的人。

冯家没人来找,冯德昌主动去询问,每次都灰头土脸地回来。

不用问,冯雪莹也知道不顺利。

大家不愿意带上他,倒不是怕他出不了力,主要是因为冯雪莹,名声不好的人,谁都不愿意沾。

丁建军知道他们的处境,就来找冯德昌商量,不行就加入他们的组。远是远了点,剩下的事他去跟大家说。

冯德昌知道丁建军的一番好意,但他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把别人拉进来,替自己挨骂,

他拒绝了丁建军,只说再等等,想找个更近一点的。

冯雪莹看着焦头烂额的冯德昌,拿出一百块钱,“爹,他们不带咱们的原因我知道,实在不行,咱们花点钱。”

“你不懂这村里的人和事,有时候还真不是用钱能解决的。”冯德昌叹了口气,并未接钱。

是啊,冯雪莹还是想简单了。农村是熟人社会,靠着人情,能解决的事超乎想象。可一旦没了人情,有时候寸步难行,靠钱也不行。

和冯德昌一样焦虑的还有对门的耿秀英。

王周南从年前就跟着他姨爹跑大车,十天半月才能见次面,有时候一两个月回来一次。

这两年,家里的事情都是王周南拿主意,她也没办法找他商量。

最重要的是,村里的人热火朝天地打井,有些人都动工了,可她家却没有一个人上门问。

儿子大了,自然不害怕没人干活。可耿秀英的作风村里人都知道,她向来是大家惹不起的主,连村长都怯她三分。

其他人都绕着她走,又怎么会主动去搭讪她呢?

她在村里没有能说上话的人,如果是政策的事,她还可以找王初民打滚撒泼,可这是自愿搭伙的,谁也不能强迫别人。

耿秀英试探性地走动了几家,大家都是面上客气,用善解人意的理由拒绝她。

最后,她还是走进了王初民家。

王初民看到她,满脸的不耐烦,她来八成没好事,得时刻做好她闹事的准备。

“他叔,你得帮帮你侄子,他早早没了爹,你不能不管他呀。”耿秀英边说边抹泪。

“嫂子,有事直说,能帮的我一定帮。”

“打井的事,你得带上我们,我一个寡妇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都是王家的人,你不能眼看着不管呀!”

“管,管,咋能不管呢?”王初民被这个女人弄怕了,只得应着。

“可是,你也知道这次的情况,它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我想办法给大家说,看人家同不同意。”

她哽咽着说:“你有心了,我替你两个侄子谢谢你。”

这倒让王初民受宠若惊,只见过她啥时候都一副泼妇样,还真没见过她说软话的时候。

哭哭啼啼也让人生厌,但总归比吵架骂人强。

他了解村里人,劝说只是为了应付她,铁定没人让她加入。不如让她清醒一点,另找出路。

“其实,你可以在周围想想办法。”他迟疑了一下,“比如对门……”

话没说完,耿秀英就猛地抬头看向他,他马上改口道:“就是个建议,建议。”

难得耿秀英没骂他,虽然眼中有愠色,到底没发作。

耿秀英不傻,她不是无理闹三分的人,泼妇形象也只是她的盾牌。

孤儿寡母要想在农村立足,豁不出去就会变成别人刀下的肉。

男人不攒劲都会被人欺负,更何况她没有男人十几年。一肩挑起繁重的农活,这个种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不过她的确是嘴碎,也许是形成了惯性,她时刻都一副受害者的姿态,也许是性格使然。很多事情都坏在她那张嘴上。

耿秀英回家仔细回想王初民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

她真恨当初嘴长,惹了冯家老太太,要不这时候起码有个人商量。

要不她去冯家道个歉,探探冯德昌的底。只是不知道王周南愿不愿意,毕竟冯雪莹那名声……

一想到儿子,她心里抑制不住的骄傲,现在已经是个大车司机了,挣的比工人还多,将来一定会更好。

她以后也得管住自己的嘴,大儿子长大了,家里有了遮风挡雨的人,不需要她冲在前面了。

况且孩子们也要脸面,不能净给他们丢人。

耿秀英躺在炕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