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
来到1865年1月,又是一年新春佳节;
从东华国全面停战,发展内政开始,已经过去两年。
两年时间;
世界各国似乎都因为东华国和英国的战争,被震惊到了。
巨大的武器代差,让他们都转入发展内政,研发新武器中。
东华国全然成了世界发展的风向标。
蓝田城堡中;
“天养,衍华已年满三周岁,是不是该给他找个老师了?”
左孝琪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眼睛却看向正在玩鲁班积木的三四岁孩子。
冯瑞科此刻,也抱着一个一岁多的男孩,显然,他们俩的第二胎,又生了两个儿子。
“让他再玩几年吧,让他童年过的开心点,作为长子,以后身上的责任会很重。”
那个大的小孩,正是他们的长子冯衍华,从名字,就能看出冯瑞科对他的期盼。
“可是,应该要从小就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和性格,否则未来如何承担千斤重担。”
对于小孩的教育,显然左孝琪想向历代皇室那样,从小培养。
“无妨!”
冯瑞科却不这么认为,一个才三四岁的小孩,正是该玩乐的年纪。
中国古代皇室,从小就给孩子精英教育,反而没有教育出几个雄主。
“等到七岁,让他和平民一起入学;在这之前,你作为母亲的教导,已经足够。”
“以你的性格,孩子不会差的。”
他拍了拍左孝琪的手,安慰着,他对于后代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
历史上;
凡是民间长大的皇子,要么是一代雄主,要么是仁慈之君。
绝对没有庸才。
小时候只要培养他们的性格即可,真正担任职责的时候,屁股决定脑袋。
“也要像小妹一样吗?”
“嫂子,和我一样有什么不好嘛,我过的可开心了。”
这时;
旁边一个妙龄少女,端着一盘水果走了过来。
她正是冯瑞科的小妹,冯娇;
现在就读于蓝田大学,已经大四,再有半年就将毕业。
她从小,就是改名换姓,和老百姓一起学习。
“好,好,我们小妹最优秀了。”
左孝琪一手抱孩子,一手拉过冯娇坐在她旁边,笑着说道。
对于这个妹妹,她们俩感情很深,堪比亲姐妹。
“小妹,大学毕业后,你准备做些什么?”
冯瑞科对冯娇是很放纵的,不然以她现在22岁的年纪,早该结婚了。
“天养,是该给小妹,找个如意郎君了。”
长嫂入母,这份责任,左孝琪当仁不让。
“哎呀,嫂子,不急嘛!”冯娇一脸娇羞的向左孝琪撒娇。
“我还想进蓝田研究院呢!”
“哦?”冯瑞科好奇的问道:“你大学是学语言的,怎么想着去研究院?”
“我……,哎呀,我就是想去嘛……”
冯娇冯娇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有一些原因,不好说。
在旁边观看的左孝琪好像看出些什么:“那晚上我们好好聊聊。”
“嗯嗯!”冯娇如蚊子般应声回答。
聪明的冯瑞科知道,恐怕自己这个小妹,心里有了钦慕对象。
不过;
他不是那种传统家长,还是很开明的,只要双方真的情投意合,他不会干预。
“天养,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吧;后面几天,就没有清闲的机会,全家好好聚聚了。”
他们冯家,本来已经人丁稀少。
现在有了三个小孩,也算是开枝散叶了。
“好,我负责带侄子!”冯娇率先举手,承担带孩子的任务。
左孝琪宠溺的看了她一眼,知道她那小心思。
他们一家人,完全不像高高在上的王室那样,像是不食人间烟火。
而是和普通家庭一样,才有一些温馨。
毕竟;
他们本来就是普通平民出身,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依然保留以前的习性。
“天养,你前些年建议父亲去新疆之事,托大姐夫带了回信。”
左孝琪和冯瑞科手上忙碌着,拉一些家常。
“哦,岳父是什么看法?”
冯瑞科知道左宗棠在满清,现在的处境很尴尬。
满清的防备,导致他的仕途有了天花板,数年都无寸进。
手上还是数年前招募的一万楚军,但是都没有机会参战。
“去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病故,满清看准机会组织湘军、淮军反攻,但唯独没有调用父亲的楚军。”
“父亲心灰意冷,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心中抱负无处施展,甚至都有放弃仕途的打算。”
这些年;
冯瑞科不止一次让左宗棠入仕东华国,奈何他一直有自己的骄傲。
觉得若是依靠女婿身居高位,过不了自己心中那一关。
他静静的听着左孝琪的讲述,没有打断。
只听左孝琪继续说道:“家父信中提到,满清在西北地区,又丢失大片土地,又有新疆回民之乱。”
“他想统兵去收复失地。”
显然;
冯瑞科当初的建议,打动了左宗棠,在进退两难之际,统兵西北,才是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俄罗斯在远东地区,被东华国建设的海兰泡要塞阻挡。
他们把精力投入到满清西北地区,在东华国对外转为防守的1862年—1864年间;
俄罗斯要求同满清,在新疆举行勘分西界的多次谈判。
但因为满清的外交部是东华国人,每次都直接撅回去了。
因此;
沙俄出动大批侵略军,占领了他们任意确立的“国界线”,建立大量战略据点。
差不多占领了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岳父若有此抱负,我定当全力支持,沙俄是得教训一顿。”
他想到刚爆发的回民之乱,这场民乱,使得整个新疆地区陷入了动荡之中。
“那叫阿古柏的,肯定是得到英国和沙俄的支持,才敢入侵喀什等地区。”
“若不及时制止,恐怕会被他统一南疆和北疆,那时就会真正失去大片国土。”
阿古柏在新疆地区,建立了洪福汗国,也是导致左宗棠在十多年后,‘抬棺出征’的根本原因。
“家父若是远征,一定要给他提供最充足的支持,边疆地区非常危险。”
左孝琪脸上露出担忧之色,父亲和丈夫的事情,国家大义之下,她没法劝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