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殿下,满清那边送过来的留学幼童,都已妥善地安排,进入咱们国家的小学接受教育。

只是,我们是不是设定一些限制条件呢?”

容闳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地禀报着情况。

想当年,冯瑞科和“鬼子六”签订的协议,其中就包括让满清派遣人员,到东华国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术。

对于这样的请求,冯瑞科当时并没有拒绝。

要知道,如今满清的海关以及刚刚成立不久的外交部,都是由东华国派出的专业人士,前去给予“指导”。

冯瑞科清楚容闳的意思。

毕竟,满清可以称得上是汉人的敌人。

冯瑞科轻轻地挥了挥手,面色沉稳地说道:

“不需要,跟本国的孩子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就行!”

“他们初、中、高级教育读完,15年时间,到那时世界局势已经翻天覆地。”

满清通过这几年的混乱,终于派遣了大批的7岁幼童,到东华国来。

这些既有满清各贵族子弟,也有从平民当中招募的聪慧者。

数量比历史上的留美幼童,多上数十倍,达到数千人。

为何这么多?

乃是东华国帮忙管理海关之后,税收大增,按照约定,需要将部分交给满清政府;

与其让满人贵族拿去修园子,不如用来培养孩子,毕竟都是中国人。

而东华国也把这笔钱赚了,两全其美。

“臣,明白了!”

他的内心也是不建议区别对待,有教无类,乃是圣人之言。

“他们初到异国,肯定有水土不服,要像对待移民一样,药物不缺。”

冯瑞科关怀了一句,历史上的留美幼童,很多都中途夭折。

东华国的医疗条件好上很多,而且毕竟是同胞,让他们觉得,并非是处于异国他乡。

“殿下,前段时间,外交部向我传达一个情况,欧洲普鲁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也想向我国派出留学生。”

“我们要接收吗?”

“哦?”

冯瑞科闻言眼睛瞪的老大,曾几何时,都是东华国向欧洲国家派出留学生。

这几年;

美国内战,和与英国闹翻,留学生都终止了。

已经在这两国的,都全部召回,防止意外。

“有法国吗?”

除了与东华国交恶的国家,这些想派留学生的,都是欧洲新兴小国。

现在冯瑞科在意的,只是法国。

“殿下,并没有!”容闳不知道冯瑞科为何要把法国单独提出来问。

“看来,拿三还是有些骄傲啊!”

冯瑞科嗤笑一句,看向容闳道:“这些国家,派过来的肯定是直接想入高等教育吧?”

“是的,他们应该是想学我们的秘密技术。”

容闳显然知道这些国家的目的,也是因此才请示。

“嗯!”

冯瑞科一副果然如此表情,对此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让外交部和他们沟通吧,双方完全可以互派交换生,他们的很多东西,也是我们要学的。”

虽然;

这些年,东华国向欧洲各国派出很多留学生,但都涉及不到各国的尖端行业。

学的都是大众化知识,对于当初的东华国是有用的。

目前来说,已经是鸡肋,还不如国内。

而普鲁士的重工、制度和研发精神等,是冯瑞科向往的。

“我们已经有了和他们交换战略技术的底气。”

想到这里;

冯瑞科突然觉得自己忽略了一件事儿,他当即和容闳说道:

“以东华国现在于某些方面的先进科技,你们向欧美国家多打探,去引诱一些科学家过来。”

这些科学家,可谓是一身的经验和灵感,他们来了就相当于把知识带了过来。

比派多少留学生都有用。

而且;

有了东华国的理论方向指导,这些人能够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英国的迈克尔·法拉第,以我国对电力的运用,不信他不动心。”

这个电学之父,若按历史发展,应该没几年好活了。

若是原来来东华国,并加入国籍,冯瑞科不介意为其续续命。

“殿下妙计!”

容闳很快明白了冯瑞科的意思,这方面是需要下一些功夫了。

“还有一事,要请示殿下。”

说起留学生,容闳想起一个特殊的人,琉球国王,尚泰。

他曾经跟着到东华国学习,目前已经年满二十岁了。

“尚泰目前在长安大学学习,再有两年就将毕业。”

“他啊!”冯瑞科恍然,琉球岛,现在几乎都被东华国给征用一般。

已经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关键节点,人口都突破百万,非常繁荣。

在未来,东华国不可能让此地成为一个国家,成为本土是必须的。

“好,你多关注,等他毕业后,带过来见我。”

有些事情,要和他商量一下了。

看尚泰是否识趣,以他的态度来决定未来的待遇。

不过;

再怎么也比历史上,被日本囚禁致死要好。

接下来一个月;

冯瑞科在容闳的带领下,走访了几所大学,也参观了一些学校的建设。

“学校的建设,建筑都要往一百年以上考虑,建好就不要轻易搬迁。”

学校,就该有学校的样子;

若是动不动就搬迁,搞新校区,东校区,西校区这些乱七八糟的;

百年名校,不只是那个名字沿用百年,还要是校址、建筑、历史、学子等多方面综合。

“明白,殿下。”

这方面,容闳很有自信,他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人,学校建设更是一丝不苟:

“秉承您的交代,学校都是聘请东西方建筑师,设计后建设,用料扎实,千百年都不是问题。”

西方人,特别是在建筑方面,还是有他们的长处。

建筑不像中国的木构建筑,抗水火能力差。

他们用石头的建筑,都能保存非常长的时间。

一路走来;

冯瑞科看到这些学校里面的各种建筑,也很是满意。

他已经在憧憬,百年之后,东华国都是这种百年名校;

各个历史留名的人,都出自这里,该是多么自豪的事儿。

——

教育发展顺利,冯瑞科又开始关注百姓的休闲生活、文化发展。

比如:体育、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