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至于说派遣宰相亲王,宰相不说了,这个亲王却极为关键——康王赵构。】

【关于赵构到底是怎么成为被派遣的亲王,一说是他自己主动请缨,一说是宋钦宗直接点名,但总之,最后赵构都成为了充作人质的亲王,到了金军营中。而进入金营的他,镇定自若,冷静非常,还有一手不错的箭术……种种表现,让金军非常怀疑他的身份。】

【因为,这和他们这些日子以来所见的所有宋朝皇室宗亲、高官显贵的表现截然不同,那些人,一个个不是腿软脚软,就是痛哭流涕,何曾有这样的气魄?】

【最终,金人向宋钦宗表示,要换一个亲王——最终,赵构被送了回去,由肃王代替他作为人质。】

【这是赵构人生中相当高光的一段时间,后来的赵构……虽然从赵构后来的所有经历来看,他这个人并不愚蠢,也没有那么优柔寡断,相反,还很有脑子和行动力,但是吧,他后来的种种举动都和反攻金军没有什么关系。】

“赵构,宋高宗,确实并非蠢人。”朱棣点头,对于这一点他还是认同的。

赵构不是蠢人,如果要做一个比较的话,那他比宋徽宗和宋钦宗的脑子都要好使,对政治的判断和能力也比这俩人好。

不仅有脑子,他还有行动力,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行动力,那就是没有头脑的莽夫;只有脑子但没有行动力,那就是空想一大堆但一件事儿也办不成。

宋高宗两者都有,所以,他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成功从金军的大营中脱身,并在后来成为北宋皇室的唯一幸存者;也才能够在后来金军的数次长途追杀中保下性命,并且还建立且维持住了南宋的政权。

换成一个蠢人,一个随时可能头脑发昏,或者对政治形势做不到正确判断的人,根本活不下来,估计跑不了多远就要被金军抓住,更遑论还要建立政权了。

虽然这也和赵构身边那些依旧一心忠于宋朝的文官武将们有关,但赵构本人不是蠢人,同样是重中之重。

甚至,赵构还可以算是一个聪明人。

当然,赵构不是一个蠢人,和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皇帝没有关系。

他不蠢,甚至聪明,所以他保住了性命、保住了皇位、还保住了自己的权柄、压制了武将,把南宋初期一度有些膨胀的武将势力和社会风气重新压制了下去,变回了那个以文驭武的状态,后期对南宋制度和社会情况还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但是,他却也根本不愿意真正复兴宋朝,和金军作战,夺回宋朝原本的土地乃至更进一步——南宋并非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可能,在那个时候,宋军是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加之当时金国内部不稳,皇位动荡,完全就是宋朝的大好机会。

只不过,赵构并不愿意抓住这个机会罢了。

他只想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权柄,然后偏安一隅。

要朱棣来说,这也证明了赵构缺乏信心、没有胆魄,以及能力不足。

赵构之所以偏安一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担心打回去之后,武将的声望过高,他这个皇帝再也无法控制兵权,再也不能保住权柄,必须要看某个或者某些武将的脸色;以及,可能的,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归来,对他这个皇位造成直接威胁。

这样的想法,不就是他缺乏信心、没有胆魄、能力不足的体现吗??

要是他有能力,就会有信心,有胆气——他就会敢北上,他不会担心武将的声望能够威胁到自己,不会担心铸就弥天大错的宋徽宗宋钦宗会威胁到自己……

要是朱棣在那个位置上,他就根本不会担心这些问题!

他只会想要抓住一切机会,北上!北上!还是北上!

就像现在,他就从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将领有谁会威胁到自己,也不会担心自己的皇位或者权柄不保。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构还是无能!

至少,在一部分方面上,他相当无能。并且,目光短浅。

朱棣倒不会说他自私——自私嘛,谁都自私,但聪明的眼光长远的有能力有信心的人,虽然自私,但总能够做出最正确的最好的选择;而一个能力不足、眼光短浅、无能而胆怯的人,自私,就只会做出错误的抉择。

宋高宗,显然不是前者,他就是后者。

【靖康元年二月,金军退兵。】

【当时,种师中率领的三万精锐已经抵达了京城,种师道让他尾随金军,等到金军渡过黄河的时候抓住机会发动攻击,至少要消灭金军还在南岸的这一半军队,从而将金朝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绝后患。】

【李纲等人也赞同这个打算,并获得了宋钦宗的同意,派出十万大军“护送”——但是李纲不知道,宋钦宗只是表面赞同罢了。】

【等到真的到了黄河,宋朝朝中直接派人在黄河边上立起旗帜,要求宋军不能绕过这些旗帜进攻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于是,东路金军就这么顺顺畅畅完完整整地渡过黄河,北上回朝了。】

【其后,种师道还提议调动大军驻扎在黄河两岸,以防日后,宋钦宗刚开始批准执行,后来又是“主和派官员占据上风”,认为金军不一定会来,而这样的巨大开支完全就是浪费——要我说,什么主和派占据上风,这分明就是宋钦宗本人的意志罢了。】

【总之,这一次又不了了之,没多久种师道因忧愤患病而死,李纲也被外调。】